記者 李文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在倫敦對英國兩大智庫發表演講時指出,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不采取強刺激措施,而是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實行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相結合,加強預調微調,確保經濟增長不突破保就業的下限,CPI不突破防通脹的上限,使經濟運行始終處于合理區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微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的準確判斷。雖然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二季度已有止跌企穩的態勢,主要原因就是前期短期預調微調政策有所見效。
根據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數據,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達449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增速比4月份上升0.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數據也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8%,比4月份增加0.1個百分點。徐洪才分析,這些苗頭都表現出,經濟有企穩回升的跡象,5月份工業用電上升,同時連續兩個月M2同比增速都在13%以上,這表明兩次“定向降準”后,貨幣投放和信貸資金也在增加,而且更有針對性地支持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同時出口也在轉好,部分新投資項目相繼上馬,都給后期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
“從去年到現在,雖然官方沒有公布經濟下限或者底限的具體數值,但業界普遍認為經濟增速7.5%就是下限,而7%是底限!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認為,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面臨的外部環境改善以及內部條件的轉變綜合判斷的結果。另外,從國內要素價格上漲、環境能源約束增大以及所具備的經濟發展潛力等方面分析,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保持在7.5%左右的速度是適中的,也是完全有條件實現的。國家把經濟調控的目標確定在下限之上、上限之下這一合理區間內,能讓我們有效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時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果經濟低于下限,就應該有相應的政策進行調控,最好不要突破下限,尤其是底限。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一度下行,國務院出臺了以“定向降準”為代表的一系列預調微調政策進行定向調控。有專家指出,之所以政府沒有大規模刺激經濟,主要是因為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之內,特別是就業形勢較為穩定,結構調整正在有序推進中。那么,在經濟增速換擋階段,在各市場主體逐漸適應經濟“新常態”時,如何保證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協同平衡?
“穩增長與調結構二者有時是沖突的,更多的時候可以相互促進!敝芫巴J為,比如今年出臺了很多政策,包括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都是欠賬,在補足歷史欠賬的同時帶動經濟增長,實際上就是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還有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既是調結構的舉措,能夠促進消費,同時也是結構性減稅,能減輕整體企業的稅收負擔,屬于積極的財政政策范疇,這一系列政策也是力求把穩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
徐洪才認為,當前經濟總體上穩中有進。只有在經濟相對平穩運行的前提下,才有余地調結構、促改革,否則會缺乏前提條件。而調結構也可以促進穩增長,因為經濟增長的過程不僅僅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提質增效,這就要通過結構調整來實現。比如補強民生領域、新型城鎮化中的短板,發展信息消費、現代服務業等引領未來經濟的新增長點等!岸ㄏ蚪禍省钡染珳收{控政策的出臺,也表明了對經濟微刺激需要瞄準靶心,定向發力,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因為經濟總體上比較平穩,因此抓重點有利于結構調整。而改革則是為穩增長提供中長期動力,釋放改革和體制的紅利。
業界人士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短期內需要預調微調,長期內則依賴于改革紅利的釋放,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把潛在的增長率轉化為現實的經濟效益。以往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干預過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生產要素的流動,進一步簡政放權,有利于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改變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現狀,將淤積在民間融資、影子銀行的資金盤活,導入實體經濟。
此外,4月份國務院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報告指出,構建中長期內在穩定增長機制,促進經濟增長與結構升級同步。當前的許多經濟政策已經體現出了這一思路,比如對保障房等加大投資,不僅有利于短期經濟增長,也符合改善民生、結構調整的長遠目標,尤其是我國消費已進入加速轉型階段,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未來的經濟政策應當著眼于促進消費潛力的釋放,使之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動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