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磊
IPO此次重新開閘,從信息預披露到審核流程都相對此前做出了調整,整體來說,市場環境在慢慢改善中,未來IPO常規化后,對市場的沖擊也將隨之化解,市場注意力也將會轉向。
按照監管層最新的“窗口指導”政策,發審委重啟之后獲批的新過會公司如今也要調整發行方案,以符合監管要求。與此同時,在監管層嚴控發行價的情況下,炒新之勢將不可避免。
記者李光磊當IPO第二季巧遇定向降準,A股將如何演繹多空對決呢?市場人士熱議的話題6月10日有了初步答案。
10日,滬指低開高走,午后進一步走高。截至收盤,滬指報收2052.53點,大漲1.08%,深成指收于7341.66點,大漲1.58%,創業板收報1353.87點,大漲2.05%。A股強勁表現顯示,后者的“正能量”對沖了前者所帶來的沖擊。
6月9日18時51分,央行[微博]發布定向降準通知。此后的19時43分,即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中國證監會[微博]通過其官方微博稱,按法定程序核準了10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并陸續刊登招股說明書。盡管市場對進一步定向降準和本周重啟IPO早有預期,但這種巧合仍被業內解讀為監管層意在呵護羸弱的A股市場。
在經歷了一個無眠之夜后,10家公司中已有7家于10日早間集體發布招股意向書,正式啟動發行。7家公司包括聯明股份、北特科技、依頓電子、一心堂、龍大肉食、雪浪環境、飛天誠信。其中,聯明股份、北特科技、依頓電子擬在上交所[微博]上市,一心堂、龍大肉食擬在深交所[微博]中小板上市,雪浪環境、飛天誠信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以上7家公司中,發行量最大的為依頓電子,擬發行不超過9000萬股,聯明股份和雪浪環境發行量最小,均擬發行2000萬股。其中,4家公司的發行方案顯示,本次發行均不做老股減持安排。
與IPO第一季密集發行不同的是,IPO節奏得到有效調節。按照證監會的最新定調,今年內,主板(包括中小板)、創業板發審會每周各召開一次,每次會議大致安排兩家企業。同時,監管部門將按照發行家數均衡安排滬深市場的上市企業。而此次獲核準的10家企業從數量上看,為滬深市場“對開”,正體現了這一安排。
業內預期,6月開始至年底將大約發行100家新股,除了首批10家公司外,此后陸續仍有90家公司將在年內上市發行。在年內IPO數量基本確定的情況下,利空出盡是利好。
“在已經預期的節奏中,加上央行降準消息的對沖,此次IPO開閘對市場的沖擊將會大幅度減少。”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微博]表示,IPO此次重新開閘,從信息預披露到審核流程都相對此前做出了調整,整體來說,市場環境在慢慢改善中,未來IPO常規化后,對市場的沖擊也將隨之化解,市場注意力也將會轉向。
中信證券也認為,此前市場對于擴容的負面壓力已有部分消化,且這一批發行的新股在融資規模和估值水平上都有望向下修正,真正重啟后的不利影響仍有待觀察。“就今年1月份新股重啟前后的市場表現看,從1月8日的第一個申購日到2月19日最后一個上市日期間,上證綜指先抑后揚,總體上漲4.65%。”中信證券分析稱。
在IPO預期漸趨穩定的同時,央行推出第二輪定向降準給A股帶來了更多“正能量”。南方基金首席分析師楊德龍[微博]認為,之前央行表示將實行階段性降準,這次定向降準符合市場預期。此次降準主要針對涉農銀行,定向支持涉農貸款,對汽車金融等實業公司和金融公司、小微企業等予以支持,體現了政府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有利于促使經濟企穩反彈,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市。
不過,期望A股從此扭轉弱勢,也不太現實。實際上,自4月份央行首次定向降準以來,A股一直維持了震蕩走勢,未能因貨幣政策微調而改變頹勢。“考慮到此次降準的規模不大,對實體經濟和股市的實際影響都不會很明顯,主要是表明央行的態度。對于股市而言,短期形成利好刺激,但考慮到經濟基本面,反彈的高度有限。”楊德龍進一步分析稱。
可以預見的是,A股不久將迎來新一輪新股爆炒。有分析認為,按照監管層最新的“窗口指導”政策,發審委重啟之后獲批的新過會公司如今也要調整發行方案,以符合監管要求。與此同時,在監管層嚴控發行價的情況下,炒新之勢將不可避免。
短期來看,此番新股發行重啟后,打新的積極性會更高,因為供給的容量仍然有限。屆時,一級市場會吸納更多的閑散資金進入股市,另一方面,一級市場也會從二級市場“吸血”。有分析認為,由于IPO即將重啟,機構資金出于打新目的也需要騰挪資金以應對新股申購。
事實上,目前機構對于打新已是躍躍欲試。不少基金已在減持股票倉位,集中火力打新、炒新成為行業內的共識。在一些熱衷打新炒新的機構投資看來,炒新貌似風險很大,其實不然。除了IPO政策對于市場的呵護,新股發行市盈率預計會比較低,更要看到當前的資金偏好就是炒小、炒新。
值得一提的是,與上一輪打新游戲規則有所不同的是,此次IPO新規調整后,網下投資者報價難度或將增加。屆時,非個人投資者的報價將以機構為單位,而非配售對象,而且每個投資者只能申報一檔價格。
對此,申銀萬國[微博]研究員林瑾表示,這一新規定無疑對于多產品的機構報價產生比較大的困惑,比如如何處理同一機構下的不同類型配售對象間的關系,包括“隔離墻”、“不同產品風險差異”等問題,這一改變將使該類機構失去原有的“團隊作戰”優勢。
“由于不同產品的投資理念不同,多產品的機構如何協調‘統一報價’,或者協商參與不同品種的申購,都有待進一步地觀察,這也將影響到未來單個新股的網下申購總規模。與此同時,對此類機構的報價能力也將形成新的挑戰。”林瑾認為。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