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王穎
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光有一款好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左右企業成功的因素很多,比如兩點,一個是人,一個是錢。有了齊心的團隊和穩定的資金,才能把藍圖變成現實。
先驅是不是注定要成先烈?
如今依舊能在一些視頻網站上找到曾經紅極一時flash動畫片《大話三國》,而這部經典動畫片的制作公司ShowGood卻早已零落成泥。作為國內第一家flash動畫公司,它開創了flash動畫的輝煌年代,卻還是倒在了前行的路上。
2014年3月,ShowGood的創始人陳君在常州軟件園的辦公室里寫下了自己的10年創業路,并把它發到了論壇里。這段平凡的記錄喚起了人們對《大話三國》的回憶,同時也讓人們產生了疑問——
一家擁有好產品的公司,為什么會失敗?
“雜牌軍”
陳君是香港人,但他卻選擇在內地創業,做的還是flash這個誰也沒聽說過的新事物,困難可想而知。
1999年,當陳君拿著自己的商業計劃書在香港融到第一筆資金后,卻在廣州遭遇了有米下鍋,巧婦難尋的尷尬。“那時就連大學里動畫專業的學生都沒接觸過flash,那些學計算機的學生又沒有美術功底。在廣告公司工作有點經驗的人,聽說要學一門新技術,都不愿意來。” 招不到合適的人,陳君只好降低要求。“我那時甚至想只要是活人就可以了。”
陳君從職業學校招來一批十六七歲的畢業生,當中有些人甚至連鍵盤都敲不好。但陳君很樂觀,大不了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學。那時陳君經常廣州香港兩頭跑,每次回廣州,他都會拖回來一箱書,全是flash制作方面的教程,大概有二三十本。有一次過海關的時候,陳君還險些被當成書販子。
“當時這些書在內地都買不到,我帶回來的都是臺灣版,全彩頁。”陳君把這些書送給員工,讓他們自己摸索。在外人的眼里,陳君的公司不像個公司,倒像個培訓學校。對于這一點,陳君自己也很無奈。如果把公司開在香港,找符合要求的員工會容易很多,但香港的人力成本對陳君來說實在太高了。“當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已經炒到了三五萬元。”對比起來內地員工的薪水要便宜得多,剛畢業的職高生,陳君只需要支付每月1000元的薪水就可以了。
其實,flash的入門并不難,只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些原本一竅不通的員工就能制作一些簡單的畫面了。接下來陳君要做的就是在項目中慢慢打磨他們的技術。剛開始,陳君只是想做電子賀卡。他的這個想法來自美國藍山電子賀卡公司。可是漸漸地,賀卡上的flash越做越長,從幾秒鐘到一分多鐘,已經變成了一個小動畫。
這時陳君的哥哥提議,不如做一個和三國有關的小動畫,加入一些搞笑的元素,一定能獲得年輕人的喜愛。陳君覺得這個提議很不錯,就開始著手開發。
為了緩解人力資源不足的難題,陳君在廣州美院找了一些兼職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這之前也沒有接觸過flash,都是從陳君這里接活兒后現學。因為有美術功底,他們做出來的成品質量要高很多。陳君把“大話三國”的想法告訴他們之后,他們很快就把樣片做了出來。
樣片的效果很令人滿意,制作團隊加入后,一系列以三國故事為藍本的flash動畫片誕生了。這套動畫片以故事新編、港式幽默的特點迅速引起了年輕人的注意。陳君除了把它放在自己的網站上供網友下載外,還提供給一些門戶網站,比如163、新浪、搜狐。當時163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大話三國》的月瀏覽量超過1.6億次。
至今仍然很難想象,這樣的一支團隊,這樣一群非專業人士,竟能打造出一部如此受歡迎的flash動畫片。陳君的“培訓學校”顯然已經成功了。可是,陽光照射之下,人們似乎只看到了光鮮的一面,背陰處的矛盾和辛酸只有陳君自己知道。
我給不了你想要的
從1999年底成立ShowGood,到2001年憑借《大話三國》走紅,陳君只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公司的發展看起來很順利,但此時的陳君已經陷入了團隊建設的困局。甚至直到公司倒閉,他都未能從這個困局中掙脫出來。
ShowGood內部分成兩個幫派。一個是陳君自己,一個就是他手底下的員工。這樣的隔閡似乎從一開始就形成了。陳君不善言辭,平時也不愛笑,看起來很嚴肅。因為常常需要指出員工作品里的不足,手底下的人都有些怕他。
一次公司招來一個新員工,年紀輕輕,看起來像個小孩。陳君怕他不適應新環境,就把他叫到辦公室來聊天。陳君笑著跟他介紹公司的情況和自己的想法,沒想到這位員工從辦公室出來就對其他同事說:“陳君今天找我談話了,看來我是留不下來了,先跟你們說聲拜拜吧。”
“他們已經習慣我的嚴肅了,如果哪天我笑著跟他們說話他們反而會多想,所以我干脆就不笑了。”陳君也曾試著跟他們拉近距離,時不時請大家吃吃飯。但這樣的聚餐也很不愉快,每個人都很拘謹,搞得陳君自己也很不自在,最后只好作罷。
在自己的公司,陳君希望老板和員工之間是平等的。他很想在公司營造一個自由交流的氛圍,在創作上他會經常問員工意見,把員工帶動起來交流想法。沒想到,這竟然讓他在員工眼里成了一個沒主見的人。
這些問題雖然讓陳君和員工之間的溝通出現了障礙,但卻不是他們之間最大的矛盾。不知從何時開始,員工眼里的陳君變成了個愛哭窮的摳門老板,而在陳君自己看來,有些人就是不知足。
“他們剛來的時候什么也不會,我給機會讓他們學,學會了之后他們就要我給他們漲工資。我其實也不是不想這么做,但我當時融資困難,手上確實沒多少錢。”但員工們壓根就不相信,他們覺得陳君這么年輕就做老板,又是從香港過來的,怎么可能不是“土豪”。
除了缺錢,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認為這些員工的工作態度有問題。為了融資,陳君經常回香港,只要他一不在,公司就變成了網吧。為了敦促他們工作,陳君經常從香港打電話回來,一來是了解他們的工作進度,二來是對他們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見。這樣的電話幾乎每天都要打,每次打都要講很長時間,一個月下來僅話費就要過萬元。
《大話三國》的走紅,反而成了引爆公司內部矛盾的導火索。當時陳君的團隊有幾個骨干,其中有一個叫阿林(化名),是廣州美院的學生。《大話三國》的樣片就是阿林和自己的室友做出來的。陳君很欣賞他的才華,每月給他四千多元的薪水,甚至還想培養他做公司的管理層。但是,在阿林看來,四千塊確實不多,他如果去別的公司干工資能翻番。他多次要求陳君漲工資,還讓陳君在動畫片里署名:導演阿林。
“我說可以寫你是導演,但是導演不是純制作,你要有規劃,資源的分配,也要有劇本的,各方面你都要考慮。如果你能這樣,我就給你署名。”但是阿林并不愿意承擔這些責任。
當然,提出這樣要求的不只阿林,公司的絕大部分員工都找過陳君。開始是單獨約談,見陳君不松口,就一起“逼宮”。陳君只有一句話:“錢我現在沒有,但以后公司好了我會給你們股份,至于名字,現在公司不穩定我是不會放上去的。”陳君當時也很擔心《大話三國》紅了,公司的員工會被別的公司挖走。
員工們并不相信陳君的遠期承諾,他們只希望能得到眼前的好處,結果便是各奔前程。于是整個ShowGood期間,員工都是人來人走。團隊不穩定,自然難管理,更談不上營造所謂的企業文化了。
客觀來說,陳君和他的員工都沒有錯。老板希望能有一個同甘共苦的團隊,員工想獲得價值認可。雙方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訴求,遺憾的是,他們都給不了對方想要的。
無米之炊
按照陳君對ShowGood的定位,這不是一家單純的動漫制作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傳媒公司。它不僅有自己的動漫產品,還有自己的網站。在《大話三國》的整個開發過程中,陳君并沒有指望能從其他門戶網站那里獲得廣告分成,盡管他和這些網站都有過口頭協議。他更希望能有自己的播出平臺。
其實從這里就可以看出,陳君的思路已經和傳統的動漫企業不同了。就算在今天,動漫制作公司還是一邊抱著政府的大腿,一邊拽著電視臺的衣角。它們需要政府的資金支持,但是這樣的支持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制作出來的動畫片要在電視臺播出。于是造成了今天動漫公司一邊貼錢在電視臺播放,一邊向政府要錢來補虧空的畸形發展模式。
陳君知道自己沒有那樣的資源去跟電視臺打交道,于是他嘗試搭建自己的網站。他在《大話三國》的內容中嵌入自己網站的網址,隨著《大話三國》越來越受歡迎,很多人選擇到ShowGood的網站上來下載觀看。但是遺憾的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ShowGood網站的服務器常常因為訪問量過大而崩潰。
沒有錢繼續投入,網站就不可能有收益。于是陳君開始動起了其他的腦筋。他學習國外動漫產品的盈利模式,開發了一些副產品,比如公仔、圖書、網游等等。當時ShowGood和一家出版商合作推出的四格漫畫第一冊就賣了十多萬本。越來越多的出版商找上門來,但陳君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這些出版商并不按合同行事,他們前兩三次還會按時支付分成,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2003年,ShowGood還和當時全國最大的音像公司廣東中凱合作推出DVD。中凱非常看重《大話三國》,還在當年最火爆的影片《無間道》的DVD封面下方給《大話三國》做廣告。一開始中凱按照合同支付給陳君20多萬元的分成,并要求陳君繼續開發,爭取每月出一張新片。陳君拿到錢自然繼續投入,但這之后他就再也沒有收到過對方的分成。反過來,中凱還幫自己的另外一個合作伙伴從ShowGood“一下就挖走了十幾個人”。
盡管如此,這些副產品還是幫陳君賺到了差不多兩百萬元,他將這些錢全部投入到內容開發、設備更新、支付員工薪水上。但隨著后續資金的枯竭,錢很快就用完了。
陳君只剩下最后一條路——融資。陳君創立ShowGood的時候恰逢互聯網泡沫,所以從一開始他融資就非常困難。投資者有興趣坐下來聽陳君的想法,最后卻很難達成共識。有些“投資人一上來就問你的營銷團隊如何,銷售團隊如何。”對于這個問題,陳君很難跟他們解釋,“我這么一家小公司,沒有錢怎么組建這些團隊?”
而有實力的投資人,往往獅子大開口,動輒就要51%的股份,這也讓陳君難以接受。“如果股權結構不健康,未來做大了也是有問題的,那還不如不做。有人勸我,先做妥協,把ShowGood做出來賣掉,然后再去做別的。我不愿意,我覺得花了幾年的時間,最后賣掉,以前的辛苦都白費了。”
因為不肯妥協,融資變得異常艱難。
為了融資,陳君見過楊瀾的老公吳征,但當對方提出收購ShowGood被陳君拒絕了。“他們說的是資本運營,我說的是借用一個資本去搞實業。這是兩個游戲。談了一次就沒談了。”
陳君還去拜訪過盛大的陳天橋。陳天橋打算用手上《黑貓警長》的版權來跟陳君換股,陳君在ShowGood有多少股份,他就要多少股份,兩人平起平坐。這一次陳君原本打算妥協了,但最終因為對方不肯出現金,沒能談成。
最后一根稻草
團隊和資金,兩者中任意一個出了問題,都足以讓一家初創公司萬劫不復,但陳君還是奇跡般地撐了五年。這五年當中他一邊扮演項目主管的角色,把關整個內容開發的流程,一邊以公司董事長的身份四處融資,找不到大股東,就找小股東來積少成多。兩個需要投入巨大精力的身份不斷地拉扯著他,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為了將自己從內容開發的工作中解脫出來,陳君曾試圖在公司設置一個內容方面的負責人。這個負責人既要懂動漫、懂創意,又要懂管理,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但陳君還是尋到了一個,這個人叫蔣宇(化名),學習能力很強,來公司后陳君讓他負責網站的搭建。
陳君一直有個想法,把ShowGood的網站變成網絡電視臺——SGTV,就像今天的樂視、Netflix。他把這個想法告訴蔣宇,并讓其先在網站上做個音樂頻道。但很快,同樣想在網站上做音樂頻道的163,不知從哪兒得到的消息,重金將蔣宇挖走了。陳君后來才知道,163給出的股份分紅足夠在廣州買一套房子。臨走之前,蔣宇對他說:“你最大的問題就是遇人不淑。”
“遇人不淑”這四個字,足以解釋陳君的一路艱辛。
蔣宇走后,陳君再也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來幫他分擔。然而,老天并沒有把陳君逼上絕路,還是給了他一線曙光。
在人員動蕩和資金匱乏的困境中,2003年陳君還是艱難地推出了SGTV,他還打造了一部升級版的《大話三國》,名字叫《小兵的故事》。陳君希望網友能在SGTV上付費收看《小兵的故事》。
這是一個多么冒險的想法,就算是在今天,網絡視頻的付費收看也很難盈利。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小兵的故事》上線的第一個月就收入兩千多元,第二個月三萬多元,到第三個月就已經達到九萬元。
不管是對陳君,還是他的團隊,甚至是整個行業,這都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但就在這個時候,噩耗降臨:所有的非SP(電信增值服務)公司不可以做代收費業務。ShowGood沒有SP牌照,只能通過有牌照的公司完成收費,這樣一來陳君就不能通過付費視頻盈利了。在當時申請一個全網SP牌照需要1000萬元的注冊資本,內地牌照申請也不對香港人開放,陳君的路被徹底堵死。
對于ShowGood來說,SP牌照不過是壓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公司的兩個支柱——員工和投資人,早就岌岌可危。大廈將傾,他們也不會做最后的抵抗。不過對于陳君來說,這也許是一種解脫,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他,終于不用再繼續掙扎下去了。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