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招商網 記者/文海軍 何俊峰
【商界導讀】一場大火燒毀寶龍達工廠,卻在短短3天收到476萬元捐款,17天后快速恢復正常生產。在瀕臨破敗的危難時刻,曾慶銘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員工、代理商、親朋好友傾囊相助?
15年前,山東臨朐沒有人不知道秦池,“每天開進央視一輛桑塔納,開出一輛豪華奧迪”,標王秦池一度成為臨朐的代名詞。
15年后,臨朐又出了個“新聞人物”——曾慶銘。這個硅酮膠廠的老板之所以“出名”,卻是因為一場差點燒光他工廠的大火。
死而復生
“老板,我們廠里出了點事,車間失火了!”
2010年7月27日下午,曾慶銘正在無錫參加硅酮膠行業會議,突然接到噩耗,時間定格在五點半。
“曾總,我們正在緊急撲救,您不用太急!“
曾慶銘事后才得知,員工擔心自己心急趕路出現意外,故意淡化了火災的嚴重性。主車間基本燒毀,鋼結構的主框架部分坍塌,整個工廠斷水斷電以致“癱瘓”,總損失過上千萬元。
第二天一大早,曾慶銘組織召開全廠緊急會議:“管理人員留下,一線工人暫時放假,但工資一定照發,大家等待通知上班!“
出乎意料,100多名員工一動不動,會場一片凝重。
突然,有人扯著嗓子喊了一聲:“老板,我們不走!“
“我們不走”、“老板,我們不走......”一群山東漢子熱淚滾滾,緊緊圍住曾慶銘不肯散去。
“大火無情人有情,工廠就是我的家”、“不分晝夜干,20天再生產”,100多名工人不僅沒有離開,還湊錢制作了兩條十多米長的橫幅,掛在工廠入口最醒目的位置。坍塌了的車間又時逢雨季,員工們用塑料布搭起簡易的工棚,沒日沒夜地搶趕時間,加快車間修復。
1萬、2萬、5萬、10萬、50萬……代理商,供應商,親朋好友,紛紛伸出援手,短短三天,曾慶銘就收到476萬元捐款。
僅僅17天,一片廢墟的工廠“死而復生”,在他人認為3個月甚至半年也難以復工的情況下,寶龍達膠業部分工序開始恢復生產。曾慶銘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這么多人肝腦涂地幫他?
高管“出走”
其實,火災發生之前,曾慶銘就有了一個困擾:他的銷售總監打算“出走”。
一個企業人來人往再正常不過,在老曾看來,銷售總監的出走也實在情非得已,因為他有更高的平臺,打算自己做老板。
此時,寶龍達膠業正在硅酮膠市場奮力沖刺,同時,又遇到了火災事件,銷售總監卻要離開。如何穩定人心?如何推進業務?老曾犯了難。
出乎意料,銷售總監接著干了3個月,一邊幫助寶龍達,一邊籌建自己的工廠,待他正式“出走”時,還捐贈了自己1年的業務提成,支援寶龍達災后重建。而老曾,不僅沒有阻攔,反而贈送了自己儲備幾年,本想用于未來子公司同步發展的一家同類別公司的全部手續:營業執照、環評報告、注冊商標......助其工廠快速投產達效。分手雖是無奈選擇,卻也是成人之美,這段佳話,在硅酮膠行業廣為流傳。
讓員工覺得老曾很“靠得住”,事情還在后面。
銷售總監離開后,曾慶銘拒絕了“空降總監”提議,反而在企業宣布:今后所有管理崗位,一律從內部提拔,加大儲備干部培養。曾慶銘將銷售總監的職位拆分成不同的職能管理崗,迅速提拔上來一批青年干部。
面對朋友質疑,曾慶銘一臉懇切地解釋:“做企業不是只為了老板賺更多的錢,而是要整個團隊一起成長。要做這個團隊的領頭人,首先要對跟著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負責。如果不能讓這些兄弟們成長起來,我這個領頭人是有愧于他們的!而讓他們擔當各種責任,是最好的成長方法!”
如今看來, 這批“年輕人”不僅扛了下來,還成為寶龍達的中堅力量。
人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在員工眼中,老曾就是講義氣的老大哥,那場足以讓老曾破產的火災之后,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讓工人帶薪休假,正是這種一心為員工的情意,讓員工們真正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平日里每天下班,曾慶銘都不忘和門崗員工噓寒問暖,每逢節假日,則一定會擺下宴席陪外地員工過節,種種細節,讓整個寶龍達和一個家庭沒什么兩樣。
中國的社會形態的內核是人情關系,這一點長久以來被正統管理學所排斥,認為是禁錮中國企業走向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坎。因此,很多老板喜歡立樹威信、建權威,把員工當成冰冷的工作機器,以為單靠獎懲制度就能管理好公司,往往忽略了個體情感。植根于中國數千年文化基礎上的人情管理,其實并非西方管理學認為的那么不堪。
當然,這些還遠遠不足以支撐寶龍達大火后的“死而復生”,還有代理商們的不離不棄,而這則是植根于老曾的實在與誠信
曾慶銘的良心膠
真正使企業與代理商緊密聯系的不是利益,而是以誠信為背書的相互信任,否則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不會在寶龍達危難時紛紛伸出援手。
目前,硅酮膠市場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市場上價格廝殺慘烈。各個廠家不從產品質量、售后服務下功夫,反而為蠅頭小利比“小聰明”,直接受害者往往是代理商和終端用戶。
老曾介紹,硅酮膠銷售通常以容量為計算單位,有些商家就在重量上做文章:通常采用較厚的瓶子,變相地減少膠的含量。就拿一款硅酮膠單品而言,市場有72g瓶、84g瓶,有的瓶子甚至達到了近110克。
更有甚者,竟模仿酒中摻水,在硅酮膠中過量摻雜“白油”。“白油”易揮發,硅酮膠在聚合反應過程中本身會發生縮合現象,如果摻雜“白油”過多,膠體在固化時就更容易與墻體剝離,缺斤少兩不說,與硅酮密封膠應起到的“密封、防水、裝飾”效果漸行漸遠。
10塊錢買來的硅酮膠,實際只有八九塊錢的份量,市場終端用戶們有苦難言。
2010年9月15日,曾慶銘一紙行文毅然決定:寶龍達膠業采用市場上最輕、最薄的60g標準瓶,“做不缺斤少兩的良心膠”。
按照當時市場狀況,如此一來,寶龍達將失去每天幾千塊的利潤。員工對此決定唏噓不已,曾慶銘總是會講:“寶龍達人詮釋的質量是什么?質量=品質+數量。品質的應驗要等到用戶用了產品以后,但產品數量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我們一出手就是實實在在的產品,市場遲早會回報我們。”
奸與詐是生意場上的常客,其本質不過是一種低投入高回報的游戲。當企業抱著這樣的心態進入市場對抗,只能是短暫的獲利,企業經營的時間維度拉長,必然會付出巨大的成本。只有將“誠信”二字真正付諸行動,一步一個腳印長久夯實,市場必然會反哺回報。
憑借建立起的“實用膠·寶龍達”信條,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的銷售額都保持在30%以上的速度增長。
要干“大事”
大火或許可以燒掉一個企業的過去,但是無法燒掉它的未來,因為未來屬于企業的每一個人。
沒人會想到,誠信篤實、人情味十足的老曾,曾經竟然被人狠狠罵過,罵他的還是多年的好友。
2009年,與老曾在濟南一起打拼的好友老金來到曾慶銘持股近十年的一家化工企業參觀,看著經過處理達標后源源不斷流出的工業廢水,頓時變了臉色:“曾慶銘!每天要搞出這么多污水,不怕......?再搞下去,當心......!”
單天,曾慶銘一夜未眠,決定壯士斷腕,將投資回報率非常高的化工廠股份一次性全部轉讓。
這個段子成為曾慶銘事業發展新的契機,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決心干起“大事”。
到底是什么“大事”?
曾慶銘開始將環保納入企業發展戰略,以硅酮膠為跳板,進軍有機硅高分子行業,發展節能環保全循環的高效經濟模式。拿朋友的戲謔來講,“曾慶銘不僅要賺錢,還要做中國的‘環境衛士’”。
有機硅制品耐候性好,無論是高溫還是低溫,都難以發生化學變化,制作的飯盒,可以在微波爐內直接加熱,不必擔心有害化學物質的釋放。并且,硅作為第二大化學元素,地殼含量僅次于氧,形成的有機硅制品相比現有大多數材料,具有極好的可降解性,無論是工業橡膠還是泡沫制品,都可以通過有機硅制品進行替代,從而減少白色污染。
有機硅新材料計劃一旦實施,社會廢膠處理問題便迎刃而解。將廢膠進行有機硅的二次精細加工,提煉出107膠的原材料。107膠是硅酮膠生產的必須原材料,而灰渣可以通過球磨變成硅微粉,硅微粉可以制作混凝土與加氣磚,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余熱又能被回收利用,由此形成環保、節能、經濟、高效的產業閉環。
發展有機硅環保新材料的事,老曾幾乎掛在了嘴邊。大會上要講,小會上也要講,還買下了420畝土地規劃新產業。公司上上下下都已經知道,寶龍達已經不只是一家生產玻璃膠的企業,他們要干的是既能賺錢又能改變整個中國環境的“大事”,他們是不會允許一場大火就壞了他們的“未來”。
如今,三年前的那場大火已經被臨朐人漸漸淡忘,他們更喜歡討論的是縣城東北角那塊正在動工、占地16萬平米的寶龍達新材料產業園。好多人其實并不清楚,這么大一塊地到底要干什么,只是知道:三年前那場火災,不僅沒燒毀寶龍達,反而越“燒”越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