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新記者郭堯攝□本報記者 王穎軍
自信、果斷、開朗、幽默、率真、博學、勤奮、寬容、慈祥……與吳炳新面對面交談的近4個小時,記者的腦海里毫無章法地浮現出這些詞匯,想要加在這位精神矍爍、激情四溢的老人身上。
“你看看英國牛津出版社總編格倫的信,他稱贊我的著作是非常絕妙的一部書。”說這話時,吳炳新手舞足蹈,高興得像個孩子。
說到5歲、6歲時父親、母親相繼辭世,他的聲音低沉,眼眶中蓄滿淚水。但是,說到自己九死一生的經歷,他又恢復了談笑風生,好像是在講別人的故事。
幼年的艱辛、中年患癌、三株鼎盛期遇致命一擊……在吳炳新看來,磨難是他擁有的最大財富,由此他更加珍惜人生,勤勉奮進,不僅創造了營銷神話,更在經濟學研究、健康產品研發等方面頗有建樹。
關鍵詞:經濟學家
只上過小學經濟理論體系轟動全球
記者:許多人知道您是一位企業家,卻不知道您還是一位理論家、經濟學家。尤其是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紀,相繼出版150萬字的《消費論》(縮編本《消費通論》)、100多萬字的《領導管理科學新論》,并分別在國內、國外出版,在全球理論界、經濟學界引起轟動。
吳炳新(以下簡稱“吳”):“人生七十古來稀”要進歷史博物館了,我現在精力旺盛,一點不比年輕人差,每天只睡5個小時,其他時間工作、寫書、學習。我從事理論研究已經30多年,整體寫作計劃包括“三論”,除了你剛才提到的兩部,目前正著手寫作最后一部《消費社會生產力論》。
記者:近期,您的《領導管理科學新論》在英國出版,牛津出版社總編格倫稱贊“這是非常絕妙的一部書,相當優秀的一部書”,聽說美國休斯頓大學、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已經把它作為研究生教材,國內外許多名校請您講學。我更感興趣的是《消費論》,您在30年前就發表論文,堅定地認為消費創造了生產,消費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動力,這與今天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第一動力的現狀正好契合,您為什么會有如此的前瞻性?
吳:(哈哈大笑,開玩笑的口吻)因為我是吳炳新啊。其實,我對于消費思想的研究,是多方面的,包括東西方從古到今的所有消費學說,比如孔子的消費等級說、道家的無為消費說、管子的侈靡消費說,西方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凱恩斯的《通論》、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以及馬克思、鄧小平的消費思想等。當然,不僅僅是理論研究,我曾在國企工作30多年,有著豐富的關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實踐和體驗,又有改革開放后近30年民營經濟的實踐和體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經過不斷梳理,最終整理出一個脈絡。
記者:閱讀您出版的理論書籍,真的很難相信這是只讀過四年書的人所寫。
吳:是,我出生在舊社會,家里非常窮,只讀了小學,后來進入財會專業學習班學習,相當于速成中專吧,但學習是終生的,我通過各種途徑學習各種知識,包括向年輕人學習,向自己的競爭對手學習,勤奮讓我產生靈感。
關鍵詞:管理專家
15萬人團隊指揮若定,管理有理論支撐
記者:最近這些年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寫書上,是不是因為三株受到創傷后一直處于療傷階段?
吳:可以這么說吧,第二部書出版后,我已經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企業管理上,三株到了二次創業的時候。
記者:三株作為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1996年銷售收入超過80億元,但1998年因為“常德事件”,全國宣傳“八瓶三株口服液要了一個老漢的命”,雖然后來這場冤案得以平反昭雪,勝訴的三株卻已經無力挽回市場。不少業界人士評論三株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最終導致悲劇,您怎么看?
吳:這是一種誤讀。全國人民看到的只是一審結果,法院最后的調查結果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常德這位老人曾買過或喝過三株口服液。三株口服液后來經國內外多家權威機構鑒定為“無毒、安全”,目前仍然有不少上世紀90年代的老客戶在喝三株口服液,為了這些老客戶,盡管后來我們研發了益生菌發酵升級產品五株王,但三株口服液一直沒有停產。
三株遭遇重創,不是偶然事件造成的,而是兩種思想博弈的結果。三株成立之初,正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階段,三株作為當時最大的民營企業,有15.7萬名員工,我被有關部門定性為中國最大資本家,是資本主義復辟的典型,消滅三株的聲音不斷。在常德案件中,有法院工作人員曾明確表示“我們的任務就是消滅三株”。
現在回頭看,那個階段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我沒有任何怨言。說到管理,其實三株的管理模式是科學的,1996年到1997年的鼎盛期,三株在全國有640個子公司,2200個辦事處,13500個工作站,資金周轉速度僅為27.4天,甚至沒有一家跨國公司可以比得上。
記者:我看您的公司里張貼著“有情管理與無情管理相結合”的標識,您已經出版了關于管理的百萬字論著,實踐中怎樣做的?
吳:我把三種文化進行嫁接,一是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揚棄,吸收精華;二是吸取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經驗,把黨的優良傳統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相嫁接;三是吸取借鑒西方管理精華,重科學、重技術、重管理,將其投入少、產出多的經驗進行嫁接。
西方把人作為純粹的商品和有靈魂的工具,三株的管理重視人格的平等、人權的平等。具體來說,公司打掃衛生的女工可以被評為勞模,我的親屬犯了錯誤一樣會被撤職。有情管理制度化,層級負責制,就是每一級對下一級職員要像對親人一樣關心,有困難幫助,有病看望,喜事祝賀等,一切費用由公司負責。無情管理是以法律和企業制度從嚴管理,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關鍵詞:健康專家
48歲患肝癌,自己吃中藥不敢告訴醫生
記者:20年來,您的名字和三株口服液連在一起。進入保健品行業,到目前經營產業中的醫藥、醫院,應該和您的抗癌經歷有關?
吳:是的,我在48歲時患肝癌,當時全家人哭成一團,我自己還比較樂觀,對生死很看得開。當時在北京一家腫瘤醫院住院,一邊接受醫生的治療等待手術,一邊讀中醫書,想要給自己開藥方。通過比對張仲景、李時珍等名醫針對這類疾病的藥方,進行篩選,兒子專門在北京租了房子為我熬藥。
就這樣,幾個月后醫生找我了,說起新拍的片子,發現原本雞蛋大小的腫瘤小了,問我吃了什么藥。我不敢說自己熬藥吃,就說只吃了醫生給開的藥,醫生說“不可能啊,我給你的是安慰藥,不治你病的”。醫生的話給我帶來了信心,后來,我繼續摸索著給自己開藥方,腫瘤越來越小直至消失,兩年后再進行復查時,醫生說“不用做手術切腫瘤了,你已經完全好了”。
記者:真是太神奇了。
吳:大自然的規律是萬物相生相克,其實癌癥并不可怕,關鍵是找到“相克”的東西。我的治病經歷讓我走上了健康產業,在三株品牌休眠的這些年,我們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對付癌癥,有多菌共生發酵中藥的專利技術,獲得歐共體、韓國、日本的專利技術和國內的專利技術,還有一套成熟的“六步療法”綜合治療方案。
關鍵詞:企業家
一輩子只做“健康”不涉足房地產
記者:在三株進入品牌休眠期后,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產業都受到重挫,產品銷售可以說是一落千丈。這些年,您完全可以進入更賺錢的行業,比如房地產業。
吳:有很多人勸我把資金投入房地產業,我拒絕了。我常說我30年做了3件事,包括創辦了三株、獲得大量發明專利、建立消費理論體系。如果說做的產業,只有一個,那就是“健康”,我認準這個產業,是因為我認為自己在“行大善”,而且堅信“行大善、積大德”可以“成大業”。做健康產業,我心里非常踏實。現在以及未來,癌癥、心腦血管病是困擾人類的兩大病癥,我們要做的是普及知識,教給人們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一旦患上了病,也不用害怕,癌癥早已不是不治之癥。
記者:三株稱“讓人類壽命延長十年,容顏年輕十歲”,真的能做到嗎?
吳:(指自己和身邊的助理)記者采訪我時,我常常讓他們猜我的年齡,猜我的助理以及三株其他同事的年齡。你看我像不像65歲?我這位助理小青已經37歲了,常常被當做25歲。通過內調外護,壽命延長十年、容顏年輕十歲是完全可以達到的。我的目標是活到120歲,工作到120歲,看上帝答應吧?哈哈哈……
關鍵詞:激情詩人
九死一生志不摧磨難是最大財富
記者:從幼年起,您的一生面對了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怎樣看待自己的人生經歷?
吳:在我5歲、6歲時,父親、母親相繼離世,我有7個哥哥姐姐,成年后活下來的只有大哥和我。4歲時我已經可以幫助家里干活,小時候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也有過向親戚、鄰居討飯的經歷。我不愿意回憶童年,每次回憶起來都忍不住流淚。成年后在包頭煤礦工作,當時技術條件差,煤礦塌方是常有的事,多次看著身邊的工友被奪去生命,說九死一生一點也不為過。包括后來患癌癥,我常常想大不了就是個死吧,也就真的沒了畏懼,人送外號“吳大膽”。在包頭礦務局當機關財務科長時,工作輕松又體面,但為了重新造就自我,我再次向領導要求下井。
有些人看透了生死,也就看破紅塵,失去進取心。而我恰恰相反,磨難讓我更珍惜人生,磨難是我人生的最大財富。
記者:晚年還要這樣辛苦嗎?
吳:人生是一條漫長的河流,從涓涓細流的上游到驚濤駭浪的中游,最后注入到寬闊的海洋。上游是美麗的童年,中游是沉重的中年,下游是厚重的老年。生活的美好幸福不完全在于目的和結果,而在于為之奮斗的過程。對每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現成的享受,而是對未來的開拓和追求。我把75歲作為人生的新起點。
記者:差點兒忽略了您還是一位詩人。您出版的《心潮集》,很多詩作是在磨難降臨時寫的,比如三株遇到無法抗拒的災難時,您寫道,“行路難,不難何謂英雄漢,九死一生意志堅。鯤鵬展翅入云天,輕舟已過萬重山”,非常鼓舞人。
吳:我出版過兩本詩集:《澎湃集》、《心潮集》,這些詩表達了我實業報國的志向,今后三株還將譜寫更加輝煌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