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冼偉中,廣東順興電力設備總裁
各位經濟學家,你們好!
閣下們對如何發展亞洲經濟的問題已閱,是非常好的問題。因為我不是經濟學家,我只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從事電力設備制造行業至今,所以對這些問題我不太能做很好的針對性的回復,我只能用我從事業務的經歷成敗得失中所得的經驗,來說說我對中國經濟發展以至對亞洲經濟發展的個人看法。不足之處,亦只是愚之淺見,請勿見怪,而若有同感的話,希望與大家分享,也希望對其他亞洲發展中的國家能提供一些參考。
我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早在1979 年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開放,我便到國內尋找商機。當時只有深圳、珠海與香港和澳門接壤,屬于最早開放的兩個經濟特區,但當時深、珠兩地都是農村,可以說是什么都沒有。80年后的經濟開始起飛后,中國新興企業家最缺乏的就是國際經驗,這方面也是如鄧公所言“摸著石頭過河”。但中國政府有著強烈的信心和無比的決心,并給予投資者相關的優惠政策。中國的各級政府在堅定不移地走改革和對外開放的路線,招商引資,從而產生誘因,吸引了中外投資者,先以工業為主,在特區內大興土木,建設工廠,招聘工人,產生大量不同工種的工作崗位,由于特區的三資企業的工資比國營企業優厚,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內地民工到特區工作,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力,這樣也相對地吸引了更多投資者來建廠辦企業,由于企業的增加,人口的增加,相應地政府在區內外亦大搞基建,大興土木,增加公共設施,發展水利,增加電力,修建公路,鐵路,橋梁,以方便企業和地區的發展,續漸亦不單只來辦廠的企業增加,由于來至四方八面的來訪客商洽談業務,增加了出入口業務,進出特區的人越來越多,人口不斷的增加,也令當地的文化娛樂事業亦應運而生,這樣房地產業、酒店業、保險業、運輸業、物流業、服務業也隨之而興旺起來了;由于深圳特區發展的成功,這個發展模式從沿海的城市延伸至內地的城市,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各省各市的領導也定期到港,到世界各地進行招商引資,加強宣傳,讓世界認識中國,同時也讓中國認識世界,相互交流,增加朋友和合作伙伴,自 21 世紀開始,便有更多的工業建設,使中國成為了世界大工廠,為加工貿易方面奠定了典范,在這情況下增加了有大量的基建投資,如電力設施,公路,軌道交通系統,城市建設,農村城鎮化的演進,中央及各地增強了金融業務,銀行體系的改變融資工具的發展拉動了經濟,使上海和深圳成為全國的兩大股票市場和國內企業的上市融資股票的交易平臺,而現時更在深圳前海設立了人民幣交易中心, 為人民幣國際化制造基礎,就這樣在短短的三十年多間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體系,僅次于美國。
中國這個發展模式無疑地成為其他發展中的國家為榜樣,我相信其他亞洲國家都是隨著這成功的模式仿效而繼續發展,這個由政府牽頭,制定政策,成功地讓經濟起飛,令國民收入增加致富,國力增強,令中國在國際地位上大大提高,也令中國邁步至小康的目標又靠近了!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經濟在政府和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下,高速發展,其所得到的驕人成績是有目共賭的,令我國在世界上的增強了影響力,也令國民提高了對資金的可支配能力,購買力和銷費力,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令其他發達國家另眼相看,讓發展中的國家也爭相效尤!
在這三十來年的發展也相當于英國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至今和美國在十九世紀的崛起所走過的道路,他們經歷過兩三百年的經驗和教訓,累積了很多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多次的檢討和改善,各行各業不斷的研究和改進,不斷的精益求精而達到今天的成果而成為世界先進強國;好像倫敦在五十年代的初期有霧都之稱,霧霾淹蓋了整個倫敦,污染了整個城市和影響了人民的健康,經過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定下目標,共同參與改善,從在法律上、制度上、科技上、安排上不斷協調改善,歷時也須三十多年才能擺脫霧都之稱!
現在中國自三十年前的經濟起飛后,現在已到達一個穩定航行的高度上并且穩定向上和需設定航線繼續發展,更要高瞻遠足,同時要總結這三十多年來的發展經驗以檢討有不足的地方及改善做得不好之處,這樣亦會是出現另一個商機的,譬喻在環保方面,好像基礎建設發展上所需的原材料,大量生產而導致污染,大量排放而做成多個城市的霧霾蔽天,所以在節能減排的業務方面將會是一個大好的商機,要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用戶的信心,必須加強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究和發展,在擴大內需市場之余,中國的發展要同時向外拓展,選擇發展方向也非常重要,多元化并利用多年華人在海外文化的基礎,走出去,引進來。例如國內農業發展方面便是可多元化的發展如畜牧業等,耕種除主糧外,以最小面積種植更多不同的農產品增加土地效益,這也是商機無限,在環保政策方面對綠色未來再生能源加大力度地建設,增加糧食供應,穩定糧價,加強注意食品安全和民用日用品的質量也要提高,令國民增加信心使國產食品和日用品,也是未來必定的發展的趨勢,由于在發展期中,有些行業產業的發展,投資者往往會依靠著政府的政策,而又在沒有實際的市場數據作參考來作出決定,這樣往往都在未看清楚而搶先投入至造成重復投資并從而造成產能過剩,及造成行業不健康的現象,例如機電產品:如機床、電力設備;建筑業如鋼根水泥等,這樣下去可能未來會有很多企業會互相收購合并,或強強連手減少惡性競爭,減低營運成本等,若政府在制定政策,并在頒布相關政策的同時若能提供更有參考性的市場數據則可避免造成投資過度,這亦是可增加了經濟效益的好措施!
由于國內的經濟增長速度快,有需求不同形式的商業服務,現在外包服務業的增長是加快的,在不同的服務業亦會應運而生,并且蓬勃發展起來,由于中國的國企民企更多走出去國外創業,進行收購合并外國的企業,所以也需要用大量的專業服務,如法律財務、金融管理、會計管理服務等也會漸漸增加,我想 2013 年在中國將會是經濟升級轉型的開始,制定方向和發展的模式,建立市場的新秩序,而亞洲其他國家也是會隨著中國的發展而得益,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國與國、地方和地方之間,應該互補不足,互惠互利,良性競爭是對目前全球
形勢都有利,隨著2012 各大國家的領導人換新班后,2013 亞洲也將會是東西方文化交流加強的年代,經濟合作再次開始蓬勃起來,不單只是國與國的經濟交流亦是民間經濟的交流,特別在衣、食、住、行方面,民間的經濟發展不容忽視因其還需要在政府政策拉動,只要是政治穩定,物價穩定,只要是民間交流活躍的增加而造成興旺起來的, 此外若中國能把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步伐加快,發展和鞏固人民幣在亞洲的結算地位,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進入后改革開放的階段,走出去的企業若能按步就班的發展,就會避免重蹈日本 90 年代的覆轍,防止產生泡沫而爆破!在這樣小心謹慎下,是有助于整個亞洲地區的發展!
冼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