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作為過去一年社情民意的匯聚,今年的兩會上,"異地高考"成為討論的熱點。去年兩會,教育部把"異地高考"提上日程,到年底,全國有31個省區市交出各自的"異地高考"方案,具體內容差別明顯。在最受關注的北京上海和廣東,很多人還夠不著這個門檻。"異地高考"要如何權衡各方利益,循序漸進地推進。中國之聲兩會特別報道《改革探路》今天播出第十篇:《異地高考破冰前行》。
記者手記:網絡上曾經流傳一個段子,十幾年前,兩個同齡的小伙子參加高考,全國統一的試卷,山東的五百多分落榜,北京的四百多分上了沈陽一所大學。后來他們在工地相遇,山東的小伙子是農民工,北京的小伙子是建筑師。那句老話"知識改變命運",在這里可能要改成"高考改變命運"。去年底出臺的"異地高考"方案還不足以阻止這個故事發生,但至少提出了教育公平的方向。
上海,43歲的魏浩(化名)19年前從老家安徽過來,從臨時工做起,現在是一家小型企業的老板。他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在上海上學,8年前還買了房。但是魏浩只有高中學歷,不符合辦理A類工作居住證的條件,按照上海的政策,他的孩子仍然不能在上海參加高考。
魏浩:我們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自己有住房,社保也交了,就是學歷沒有達到,積分沒有達到,就沒有給我們辦。
去年底,各地尤其是北京、上海、廣東的異地高考方案出臺,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全國人大代表康永恒認為,教育部應該統籌分配各省的招生名額。
康永恒:北京這次出臺的方案規定隨遷子女只能報考高職院校,實際上是在過去基礎上的倒退。高考是高度計劃性、完全由教育部調控的很少幾項社會事務之一。但是教育部不調配高考指標的分配辦法,而要求各省出臺各自的方案。
對這些批評意見,教育界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贊同。
葛劍雄:這個當然應該批評,但是問題的根子不是在地方,不應該叫地方自己解決。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作為部委負責人列席兩會也被記者圍住,康永恒和葛劍雄的意見也被拋給了他。
記者:會不會有中央統籌的推動?
袁貴仁:不會。
答案簡單干脆,而說"不會"的原因,跟康永恒和葛劍雄希望"會"的理由一樣,都是"各地情況不同"。
袁貴仁:因為各省市區情況不同,它們是因地制宜,考慮了種種因素。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認為,按照"由各地自行制定方案"的精神,地方政府很容易選擇設置門檻。
葛劍雄:比如廣州、上海,政府要對當地居民負責,就不會把當地的資源用到外來人口中,所以就存在問題了。所以現在必定要提出一個準入的標準,比如北京,如果現在開始所有外地人都能來高考,北京也受不了。而且這也不公平,有能力的可以來,沒有能力的又怎么辦呢?我們說的公正是機會公正。
葛劍雄特別提醒,異地高考首要解決的是隨遷子女的教育和升學便利,而不是全面放開。
葛劍雄:異地高考最早的目標是給在異地上學的人解決不方便,并不是全面開放的問題。大家的目標要實事求是,一步步來,合理是相對的,各方面利益都要兼顧,外來人口的權益要保證,本地人的權益也要保證。
根據教育部的最新數字,2013年全國的高考報名者當中,涉及異地高考的有三千多人。但各地的隨遷子女當中,今年有異地高考需求的人數,顯然不止這么多。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都坦言,現有的政策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
袁貴仁:教育部作為職能部門,認為各地做了很大努力。我們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中考高考問題的文件,下發才半年時間,要完全解決、人人滿意,不可能,我們認為目前的進度是好的。
羅偉其:我們不可能做到讓每一個外來工子女都滿意,會盡可能讓大部分人滿意。
廣東的異地高考政策分三步走,在北上廣三地,算是門檻相對較低,也比較有"盼頭"的方案,但當地教育部門面對本省學生家長的壓力也就更大。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告訴廣東媒體,他和廣東省的官員曾經多次請求教育部增加廣東的高考招生名額。
羅偉其:壓力很大,那么多外來務工人員,能不能在指標上和以后的高校設置上給予傾斜,教育部黨組都專門在原則上做過討論。但是得逐年來,因為總量不可能一下增加很多。
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說,改革的目標還不僅在于高考。
葛劍雄:不僅是大學問題,還有異地教育問題。比如現在一些外來人口多的地方,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學生人數已經超過了本地學生。但是中央并沒有給他專門撥錢,這是不合理的。中央應該把原來給學生的錢,轉移支付,不夠的部分們再添。
袁貴仁:現在有26個省已經開始解決中考問題,有9個省今年開始解決高考問題,其他很多省份將在2014年解決。
記者手記:高考制度改革,幾乎是中國各種改革問題的縮影:它的問題源自各地發展的不均衡,有既得利益的群體,也有渴望變革的力量,無論步子邁得大還是小,都會牽動人心。現在,還常有在京的外地學生父母去教育部門表達心聲,民眾對改變還有期盼,改革就沒有停步的理由。(記者白杰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