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等多個城市再次遭遇霧霾天氣,污染集聚與推進城鎮化成為人們思考關注的一大話題。城鎮化該如何走出一條健康發展、美麗發展之路呢?
我國的城鎮化,正從過去土地需求迅速擴張轉向人口快速擴張。近些年,各地拔地而起的廠房和居民小區,讓城鎮化進入了快速填充的階段。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城市中,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700人的有3個,每平方公里超300人的有11個,每平方公里超150人的則達到36個。
人口的密集意味著消耗的密集,吃、穿、住、用、行都會產生廢棄物排放。以出行為例,作為PM2.5主要污染物來源的汽車尾氣,是城市大量保有的汽車排放所致。雖然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正在努力發展公共低碳交通,用搖號等措施控制機動車增速,但日益膨脹的城市規模已經讓這些城市所在區域的自凈能力變得十分脆弱。換句話說,即使把人均排污量限制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下,過載的人口仍會導致相關排放在短期內達到污染程度。
沒有預先設計的城市治污標準和制度,造成了我國城鎮化進程中污染治理工作的被動。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其污染疏散條件如何、什么樣的氣候條件下最多容許多少的廢氣排放……都亟須精確化的測算。
其實,我們并非沒有辦法遏制城鎮化進程中的污染集聚。比如,研究多時的環境稅在多次霧霾天氣之后能不能加速啟動,征管條件的制約并不是環境稅一拖再拖的理由;負責供應全國多數燃油的兩大油企,是不是可以在燃油質量上再下功夫,把保護環境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突破口。
解決城鎮化與污染集聚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盡快完成制度建設來實現,此外還要依靠微觀治理。比如,污染天氣減少公車出行、嚴格執行廢氣排放和燃料質量標準、關心老人與兒童等易感染人群、向戶外工作人群提供有效的防護等,這些都是既能解決問題又惠民利民的好辦法。(何代欣)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