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世昕 付雁南
在過去數十年間的各種發展目標中,“翻番”這樣的表述,并不鮮見,但以往翻番的都是GDP,而這一次,在十八大的報告中,到2020年,要翻番的,還有“城鄉居民人均收入”。
增加的這8個字,很快被經濟學家們解讀為,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執政理念的變化:從對宏觀總量的關注,轉向為對微觀個體的關懷,發展的成果要公平地惠及全體國民。
11月9日,溫家寶同志在參加天津代表團討論時說,在完成今后5年或更長時間的任務當中,有幾件群眾最為關注的事情,要特別重視,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被排在首位。
對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來說,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概念并不陌生,從發展經濟學的理論來看,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優化制度設計,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上世紀60年代初,面臨經濟社會轉型的日本就曾提出了國民收入10年倍增計劃,用國民收入的增長來帶動經濟總量的增長,而不是像傳統發展模式那樣,用經濟總量的增長來帶動國民收入的增長。
不到10年,日本就完成了國民收入倍增,形成了近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有效轉變為一個消費社會。與此同時,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也躍居世界第二位。
所以幾年前,當我國在制定“十二五”規劃時,就已經有不少專家提出,2010年,我國的GDP總量已經突破40萬億元,應把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列為規劃目標。
此次會上,十八大代表、中科院計算所總工程師胡偉武就曾注意到,“十二五”規劃中的表述是,“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同步”,這意味著中央更加重視讓民眾分享改革成果。
而此次十八大的報告不僅再次提到“兩個同步”,還進一步明確了居民人均收入與GDP都要比2010年倍增的目標。胡偉武認為,這個變化凸顯出執政黨提高百姓生活幸福度的決心。
“以定量的目標對小康社會進行清晰描述,老百姓聽了肯定高興。”十八大代表、山東臨沂市委書記張少軍說,居民收入倍增目標的提出,也意味著地方官員要轉變執政思路。
以臨沂為例,2010年,臨沂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6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61元。按照這一基數,要實現翻番的目標,到202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需要達到37000多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500元。
張少軍說,臨沂是人口大市,經濟發展水平仍然不高,要實現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還需要倍加努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10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5919元。那么從全國的情況來看,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標是否能如期實現?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的測算結果是,今后幾年,只要經濟年均增速達到6.9%左右就可實現GDP翻一番的目標。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要實現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對經濟發展要求會更高一些,但也只需GDP年均增速達到7.1%左右便可以保障。
過去10年,我國的年均GDP增速超過10%,即便今年經濟有下行的壓力,但前3個季度GDP的增速也保持在7.7%,而且有企穩向好的勢頭。
胡鞍鋼計算的結果與李揚差不多,但他特別強調,未來更需要的是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增長,是貨真價實的增長。
在會議開始后的這幾天討論中,如何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幾乎是大多數代表最為關注的熱點。十八大代表、浙江嘉興市委書記李衛寧就認為,中央的重視是實現人均收入增長的最大優勢,但難點可能是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
胡鞍鋼說,此次報告同時把“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寫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無疑表明中央有決心解決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
值得交代的背景是,在10月1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溫家寶總理表示,將在第四季度制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
如今,一些細微的變化已經出現。十八大代表、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今天在大會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今年前3個季度,我國農村居民的人均現金收入增長了12.3%,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9.8%,均超過了同期GDP的增速。
有經濟學家指出,這也是我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首次雙雙高于同期經濟增速,應該重視這樣的拐點。
當年日本實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目標是,用居民收入的增加來帶動經濟總量的增加。在我國當前投資和外貿都有下行壓力的狀況下,居民的消費被看作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只有老百姓兜里有了錢,才敢消費,所以此次報告中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標也被解讀為是改變未來經濟增長結構的治本之舉。
張平今天發布的另一組數據也佐證了這種解讀:今年前9個月,在內需105.5%的拉動經濟增長的份額中,消費占55%,投資占50.5%,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已經超過了投資。
本報北京11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