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南農校園,掀起了一股“林毅夫”旋風,當前世界銀行副行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走進迎接110周年華誕的南農校園,立即引來了眾多師生的追捧。在講座中,林毅夫指出,若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每年8%的增長速度,203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的50%。
□通訊員 趙燁燁
現代快報記者 金鳳
2030年中國人均收入將達美國一半
簡單的寒暄之后,林毅夫表示,2008年,全球再次爆發繼1998年來更為猛烈的經濟危機。而這一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美國的21%(以購買力平價衡量),與日本在1951年、韓國在1977年及臺灣在1975年的水平相當。其中,日本1951-1971年的年均GDP增長是9.2%,韓國1977-1997年的年均GDP增長為7.6%,臺灣1975-1995年的年均GDP增長則是8.3%。
林毅夫說,考慮到這些經濟體的類似經驗和中國1979年以來的發展戰略,若深化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中國經濟仍具有以8%增長20年的潛力。“如果中國經濟能繼續保持每年8%的增長速度,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的50%。”
收入差距擴大抑制消費
林毅夫說,長期以來,過去30多年的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GDP年均9.9%的增長速度和16.3%的年均貿易增長。但中國的成功并不是沒有代價的,其中就包括收入差距的擴大,部分原因是基于相關行業的壟斷。
林毅夫認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所有的資源都屬于國家,如電信、電力、金融等行業都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行業資本密集,為了扶持他們,政府給予壟斷地位。這就導致會出現大量財富往大型企業和富人手中集中,造成收入差距越來越大。”
近日,首部《社會管理藍皮書中國社會管理創新報告》發布,該報告指出,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基尼系數為0.275,而2010年已達到0.438。20世紀90年代以來,基尼系數在以每年0.1個百分點的速度提高。
林毅夫認為,收入差距的擴大,會抑制國內消費和導致中國的貿易失衡。“窮人賺的錢絕大多數是用來消費的,但富人的消費傾向會略低,他們往往會把財富用來儲蓄、投資,如果把財富往富人的手中轉移的話,會導致儲蓄越來越高,消費越來越低,目前中國的家庭儲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企業的儲蓄也占20%的比重。”
林毅夫指出,消費能力降低,會導致國內市場的吸收能力降低,更多的資金流向國外。而這種失衡會一直存在,直到中國完成市場轉型。
(來源:現代快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