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消除壟斷機制才是根本
劉佳
引發公眾熱心“圍觀”的寬帶接入反壟斷案峰回路轉,突然傳出可能“和解”的消息。
昨日,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電信(微博)和中國聯通(微博)公司已與國家發改委進行了充分溝通,有可能達成和解協議,兩家公司認錯并承諾整改,國家發改委將中止針對這兩家企業在寬帶接入上的反壟斷調查。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微博)》聯系國家發改委、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方均未對“和解”一事作出證實。
罰款不是目的
《反壟斷法》起草組成員、中國政法大學(微博)教授李曙光(微博)對本報稱,他并未聽說該案“和解”的消息。
“如果最終和解,或者是發改委對于電信、聯通壟斷所掌握的證據不足,或者是電信、聯通承諾改正錯誤,不希望把事情鬧得太大,希望息事寧人以便以后改正。”李曙光說。
雖然此前激烈的“媒體大戰”并未透露出雙方有和解的跡象,但在上周一場關于電信壟斷的研討會上,《壟斷法》起草組成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盛杰民告訴本報,國家發改委的目的并不是處罰兩家企業,而是要它們作出積極的整改。
“國家發改委給了它們幾個措施,比如互聯互通,價格上一視同仁、合理。如果做到了,就中止調查。假如它承諾做到,就有可能不罰款。”盛杰民說。
對于這一調查是否會進入司法程序,盛杰民稱沒有肯定答案。“作為被侵權人可以去起訴,不一定是鐵通,誰去告都可以,只要你認為侵犯了你的權利都可以。”盛杰民說,事實上確實存在舉報者,但并非網通、鐵通、廣電部門,而是一位業內專家。出于保護證人的目的,不能透露其姓名。
國家發改委的決心并不小。盛杰民稱,國家發改委為調查電信、聯通壟斷的事已準備了幾個月,這一事情是自然發生,而非有意選取電信、聯通。國家發改委在調查過程中也曾征詢工信部意見,但工信部不置可否,沒有表態。
“其實罰款不是目的,假如企業作出積極回應,互聯互通,取消價格歧視,這也是《反壟斷法》的勝利,”盛杰民認為,“不一定非要罰幾百億才痛快。”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私了”并不是最有益于公眾的結果,社科院研究員王曉曄昨日對本報表示,希望因電信壟斷而受損害的企業能夠有膽量通過法院訴訟,通過司法途徑獲得賠償。
“否則,如果今后有更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國有企業遭遇反壟斷調查,是不是都不用接受處罰,只要通過承諾就能解決問題?”王曉曄問道。
“和解”之后怎樣?
事實上,關于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與發改委達成和解也有相關法律依據。2011年2月1日起施行的《反價格壟斷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中第十五條至十八條作了明確的規定。
該規定指出,對于涉嫌價格壟斷行為的經營者,在被調查期間,可以提出中止調查的申請。該申請應當包括涉嫌壟斷的事實、承諾采取消除行為后果的具體措施、履行承諾的時限、需要承諾的其他內容等事項。
被調查的經營者承諾在政府價格主管部門認可的期限內采取具體措施消除行為后果的,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可以決定中止調查,并制作中止調查決定書。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徐士英對記者表示,《反壟斷法》的目的是維護市場競爭,而不是把企業“一棒子打死”,如果和解能夠給互聯網寬帶接入帶來充分的市場競爭是件好事。
而按照此前央視的報道,據有關部門的初步估算,如果能夠推動市場上形成有效競爭,未來5年可以促使上網價格下降27%~38%,至少為消費者節約上網費用100億~150億元。
電信專家侯自強認為,此案如果達成和解,僅僅是反壟斷事業的第一步。關鍵是要把對接和“流量穿透”價格降下來,最好由相關部門帶頭制定出一個網間結算價格穩定下降的機制。
昨日,英國電信集團CEO Ian Livingston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十年,英國的寬帶快了100倍,但價格卻縮減了一半。
2008年,英國電信與惠普(微博)公司進行談判,將旗下的英國數據中心以15億英鎊(約合29.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計算機廠商惠普。
社科院此前一份調查報告中也建議學習英國電信集團2008年的做法,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數據中心業務分拆出來,與中國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合并,組建國家廣播電視網絡集團公司。分拆之后的電信、聯通公司,可入股國家廣播電視集團公司。廣播電視部門的有線電視網仍可以經營互聯網接入業務。電信、聯通、移動三家運營商則專門負責寬帶互聯接入網的建設運營。拆分后不需要管控的普通內容資源、接入服務資源(如IDC業務、云計算業務)向市場充分開放,通過競爭提高服務、降低價格。
此外,侯自強還建議學習國外模式,放開對于寬帶接入企業的門檻,引入更多的“鲇魚”,讓一些有實力有能力的企業加入進來。如在國外,谷歌正在歐美等地建立超高速光纖網絡計劃,目前在美國,除特拉華州、佛羅里達和南達科他州之外,其他各個州社區都已經申請加入谷歌的高速寬帶網絡測試市場計劃。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楊培芳(微博)則向媒體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只有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實力相對對等,可以實現相互不結算,其他運營商實力差距較大仍然需要結算,但可以降低門檻。由于骨干網作為基礎設施具有一定的天然壟斷性,不可能讓太多的供應商進入,但可以適當增加少量大公司形成實力相對對等的競爭格局,相互之間實行互不結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