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滾動新聞 > 郭樹清官員變身金融家 > 正文
見“言”識“郭”,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以往精彩言論摘錄:
關于金融危機:拯救全球經濟不能單靠中國
盡管全球主要經濟體都進行了財政刺激和非常規的貨幣政策,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仍沒有散去。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深層次原因是產業結構轉型,實質上也是社會結構轉型,有其必然性,不能簡單歸結為華爾街太貪婪,不是簡單歸結為監管不力、投機過度、金融創新太多,根源還在于整個經濟和社會復雜的結構轉化。
關于金融市場:期市、債市、股市同等重要
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及其體系機遇與挑戰并存,應繼續加快發展,深化改革,特別是在商品期貨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等領域應大有作為。
關于貨幣政策:多采取一些價格手段
目前,我國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經上調至21.5%,中小金融機構也上調至18%,銀行流動性進一步趨緊。郭樹清出席達沃斯論壇時,稱遏制物價上漲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目前貨幣政策方向不會改變,但央行應減少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的運用,多采取一些價格手段,期望監管層更多地使用加息這樣相對溫和的手段進行調控。
他的理由有二,一是如果實際利率為負,那么很多資源的價格會被扭曲。二是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這樣的大型城市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
關于人民幣匯率:人民幣應該更快升值
郭樹清認為,人民幣應該更快地升值,以減少中國外匯儲備的積累,不過,目前的升值速度已接近市場預期。
關于證券市場:鼓勵發展公司債、機構債
從各種場合的言論中可以發現,郭樹清很少對外談及證券市場。但是,2001年,他在《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幾個決定性因素》的論文中,就將“投融資機制”看成是影響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文章稱,我國總儲蓄率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能力卻處于落后國家的水平。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之一就是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
如何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郭樹清認為,與股票市場相比,債券市場卻成了“短腿”,國債達到了一定規模,公司債市場卻十分弱小,機構債市場還沒有起步,因此,在規范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應鼓勵發展債券市場,擴大公司債、機構債的發行規模,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
郭樹清還認為,債券市場的發展,還有利于促進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發達的債券市場可與股票市場形成相互制約,且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的合理化提供基礎,同時還能減輕銀行的貸款壓力。
關于行業:制約住房和汽車業的發展
郭樹清卻認為,要對中國兩大支柱產業住房和汽車有所制約,有所約束。
考慮到生態和環境這兩個制約因素,對住房和汽車這些支柱性產業必須制約和約束,但是如果約束和制約采取行政性辦法,只能是權宜之計。更有效的辦法是通過價格和稅收來調節。中國不可能再重復美國和歐洲這樣的汽車補貼,那是死定的政策,不僅在中國是死定的,對全球來講也是死定的。但是現在這是一個難點,因為繼續保持增長,繼續無限制發展,消耗石油、排放尾氣量的增長就難以想象,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其他言論:
“監管很重要,但僅僅強調監管是不夠的,好的金融體系不是監管出來的,機構內部的機制、市場結構體系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中國人對增加工資津貼或個人貨幣收入非常敏感甚至反感,但是對往項目上花錢,采購物資花錢一點都不心疼。制定經濟刺激計劃,說要搞投資項目,大家都歡迎,說要搞社保醫保,可能就有很多人反對。”
“多年前我在央行工作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我們的工資性支出占行政經費的10%左右,另外90%用于會議、交通、差旅、通信等等方面,而外國的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正好相反。”
“中國經濟增長的成就是在社會、資源和環境方面付出巨大代價的條件下取得的,這種模式今后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全國城市規劃和建設隨意性很大,相當一大部分GDP靠拆遷。我發明了一個新詞,叫‘拆毀性建設’。這種馬路反復修,房屋不斷拆遷等創造的增加值,都要計入建筑業,計入GDP,但實際財富和國民福利并沒有增加。”
“中國有2.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如果要恢復到歐美國家那樣的生態環境,可能要花費超過這個數額十倍的代價。光看物質產品生產、固定資產投資、金融資產積累,中國確實在高速發展,但其他方面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可能還沒有縮小,生態環境更是嚴重透支。”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快,但效益較低。中國的GDP、財政收入、外匯儲備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增長速度更是首屈一指。但是,我們的國民福利水平并沒有同步提升。”
“目前美國就業者平均受教育時間為14年,而我國還不到9年,相當于美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水平。生態財富方面我們已經嚴重透支,中國雖然擁有2.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但要恢復到像美歐那樣的生態環境,恐怕要花10倍于外匯儲備的錢。”
“作為發展中國家,過去六年里中國都是世界頭號資本供給國,這不合理。美國、歐洲,到處都用的是中國來的錢。這不合理,尤其是中國的農村還那么貧困。”
“速度一定要服從質量。‘提前竣工’、‘向節日獻禮’這類口號不應當再主導我們的建設工程。另外,各地都搞大規模的運動會,都建一大批本質上屬于一次性使用的體育場館,可能沒有多大必要。在這方面我們有一個重新認識、理解或定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問題。不能讓戰爭年代的習慣、計劃經濟時期的做法不加分析地延續下去。”
“我們確實有自己的體制優勢,尤其是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方面。上世紀50年代搞十大建筑,例如人民大會堂,那么宏偉的建筑不到一年建成,確實是奇跡,世界上可能找不到類似的范例。但是,這畢竟是特殊時期的個案。在全面開展現代化建設的今天,一般不宜再提倡這種做法。”
“2000年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增長水平滯后于財政收入和物價的增長,這是不正常的,而且也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出現增長停滯的問題。但是會出現人口、資源、環境代價過大的問題,將來不僅難以為繼,而且會陷入困境。另一個令人擔憂的事情就是教育,也就是人力資本的不足,勞動力很多,創造性人才很少,當你走到領先位置時,你走不下去,不得不退居二流。日本就是如此。”
“美歐經濟在短期內出現波動不可避免,但中國經濟自身亦存在各種問題,且這些問題與發達國家所面臨的‘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比如,如果將中國農村人口全部統計在內,中國實際失業率并不會比美國失業率低,而更可能在‘兩位數’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