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馬巾坷 據人民網消息,13日國家海洋局責令康菲公司立即停止蓬萊19-3油田B、C平臺的油氣生產作業活動,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徹底排查并切斷溢油源,徹底排查并消除再次發生溢油的風險。
在溢油源未切斷、溢油風險未消除前,不得恢復作業。同時要求康菲公司將有關溢油事故信息及時向國家海洋局報告,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和中國海監總隊有關負責人專門約見康菲公司代表,要求康菲公司要嚴格執行停產決定,并再次要求其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盡快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維護渤海海洋生態環境安全。
國家海洋局表示,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以后,盡管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采取了一定措施基本控制住溢油產生,但該油田溢油事態并未得到完全控制,特別是一段時期以來溢油源排查和封堵工作進展緩慢。
據東方早報報道稱,早前海洋局官員曾表示,6月初發生在蓬萊19-3油田的溢油事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近日,國家海洋局通過衛星遙感、海監船舶與飛機等監視手段發現,并經海監執法人員現場監視監測證實,蓬萊19-3油田B、C平臺連續多日有油花冒出,附近海域仍有漂浮油帶,海底探測還發現B平臺附近海域仍有可能發生溢油的跡象。種種事實表明,康菲公司到目前為止采取的溢油處置措施大多是臨時性的、補救性的,并不能徹底有效的消除溢油風險,再次發生溢油的可能隨時存在,已經對渤海海洋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而據新華社13日的報道稱,康菲公司對此的回應是,B平臺附近殘留油水滲出量每天約有幾公升,C平臺殘留在海底的油基泥漿可能會冒出到海面,即為海洋局所描述的“油花”,這些“油花”可能會形成少量的、薄薄的油膜。
自6月4日起,蓬萊19-3油田B平臺和C平臺先后發生溢油事故。直至事故發生一個月之后,康菲中國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才承認發生了溢油事故。
隨后康菲石油與中海油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時稱,第一起事故B平臺泄漏是原油從海底斷層中泄漏,第二起C平臺泄漏則是鉆井的時候壓力過高導致出現井涌。海洋局將其定性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海底溢油事故”。中海油方面則多次強調,這次海底漏油事件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罕見的。
對于康菲公司的解釋,外界有頗多質疑。中國化工報的報道稱,一位長期從事海洋石油工程研究的專家認為,目前企業給出的事故原因漏洞百出,很難經得起推敲。
“B平臺注水后地下壓力變大導致油從地層溢出來簡直是在開玩笑。儲油層離海底一般至少得上百米,甚至千米,如果注水增壓石油就能溢出來的話,那地層也太脆弱了。按照這樣的說法,歷史上的一個地震或者一個海嘯過去,早就漏油了。”
新華社13日的報道還稱,康菲公司眼下正在重新評估油田的所有開發計劃。
數據顯示,蓬萊19-3是中海油最大的海上油氣田之一,日產量在16萬桶油當量左右。中海油2010年的年報數據顯示,中海油整個渤海灣的日產量在42.9萬桶左右,約占其日產量90萬桶的一半。據新華社上述報道稱,蓬萊19-3油田B、C平臺總產量每天約4.7萬桶,占整個蓬萊19-3油田總產量的三分之一。考慮到中海油只是擁有蓬萊19-3油田51%的權益,粗略計算,兩個平臺停產的影響大致會占到其總產能的2%~3%。
新華社13日援引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農業部黃渤海區漁業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出具的最新檢測結果稱,中海油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發生后,已經造成周邊3400平方公里海域由第一類水質下降為第三、四類水質,這一污染外緣線尚未達到油田周邊山東、河北、天津等地管轄的近岸12海里(約22公里)海域,距離較近的山東省長島縣近岸海域水質石油類含量尚未超標,長島縣魚類出現死亡疑似細菌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