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前的強硬態度不同,近期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要溫和很多。
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于6月初表示,中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并減少對資本流動的管制,這些都不會對美國經濟構成重大風險。并且中國的匯率改革對全球經濟大有裨益。
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此前稱,亞洲國家面臨著應對通貨膨脹壓力和資本流入的迫切挑戰。提高匯率彈性可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個有效方法。他稱,人民幣需要進一步升值。
在6月中旬IMF對中國經濟最新評估的新聞發布會上,IMF中國事務主管喬克重申了該機構的觀點,即過去幾年中人民幣的升值幅度不大。但喬克拒絕給出一個其認為合適的明確數字。
作為IMF總裁一職的主要競爭者,法國財長拉嘉德到訪中國,她贊賞人民幣到目前為止的升值幅度,并說她希望人民幣還能繼續升值。
喬克和拉嘉德在措辭上不同也說明國際社會在中國匯率政策問題上的爭議并沒有消除。
自去年6月中國結束兩年來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5.2%。但同期以一籃子貿易伙伴貨幣衡量的人民幣實際匯率卻在走低,因為人民幣仍然與美元密切相關,而美元對其他國家貨幣則在貶值。
IMF對中國經濟的最新調查表明,中國經濟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但中國仍有房地產泡沫的傾向。IMF維持其對中國經濟2011年和2012年9.5%的增長率預期,該組織同時預計到今年年底前中國的通脹率會降到大約4%的水平。
據渣打集團全球研究經濟師李煒分析,不可忽視的是,匯改促使人民幣升值,吸引熱錢進入增加外匯占款,推高了基礎貨幣量,進而推高了廣義貨幣發行量。今年一季度熱錢大規;亓鳎贡撇糠治飪r上漲。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6月13日發布的報告指出,人民幣境內遠期與境外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價格倒掛的現象已持續一個月左右。由于海外市場較為敏感,NDF價格倒掛說明海外市場對國內計價持比較悲觀態度。海外市場對于人民幣升值預期變弱,而焦點是下半年國內經濟是否會硬著陸。劉東亮指出從歷史上看NDF的波動能準確反映人民幣升值的預期,2008年的價格倒掛與人民幣升值停止時間較為吻合。
但有專家分析指出,NDF常用于衡量海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與國內市場關系不大。NDF涉及的境外交易群體與國內的交易群體是不一樣的,是兩個分開的市場,兩個市場產生兩種價格是很正常的,如果不設置套利渠道,NDF與人民幣升值關系不大,而現在這種套利渠道是有控制的。
專家稱,近期海外市場尤其是對沖基金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也證明了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和。
大部分企業能積極應對并基本適應匯率波動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效應逐步顯現
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201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顯著增強,2010年6月19日至2010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3%。為了解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企業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問卷等方式對23個省份和計劃單列市的858家樣本企業1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各地區樣本企業生產、經營、就業和財務狀況總體趨好,綜合競爭力穩步提高,大部分樣本企業能積極應對并基本適應匯率波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效應逐步顯現。
。ㄘ熑尉庉嫞簞㈥柡蹋
各地區進出口企業生產、經營和就業平穩
企業進出口額繼續增長,出口價格穩中有升。問卷調查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67.7%的樣本企業出口銷售額環比增長或持平,增長幅度在5%以上的企業占樣本的28.7%。外部需求增長仍是首要推動因素,有73.3%的樣本企業認為“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是影響當期出口銷售額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出口價格上漲也是名義出口銷售額增長的重要原因。2010年第四季度,31.4%的樣本企業出口產品單價環比增長,其中提價幅度在5%以上的企業占13.1%,表明部分企業通過提價來維持利潤空間。
出口訂單總體增加,短單占比較高。2010年第四季度,樣本企業出口在手訂單較上季增長的企業占比為40.0%,下降的企業占比僅為25.6%,但企業出口訂單總體以短訂單為主,6個月內的訂單占比86.7%。同時,由于擔憂外部需求增長的不確定性,大部分樣本企業對下季度出口形勢的判斷趨于謹慎,在對下季預測中,分別僅有29.1%和33.8%的企業預計訂單和出口額將繼續增長。
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就業的影響總體平穩。從全局的視角分析,匯率彈性的增強促使各地區的出口由簡單加工轉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和細化分工,有助于調整優化就業結構,從而增加就業總量,同時,也有助于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吸納更多就業。
各地區進出口企業積極應對人民幣匯率波動
除國際市場需求、產品價格、外貿政策、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等因素之外,匯率變化對各地區企業的影響也較強,各地區企業的匯率風險意識逐步增強,應對能力逐步提高。2010年第四季度的問卷調查顯示,65.6%的樣本企業預期未來半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將會升值,其中,50.3%的企業認為升值幅度將會在1-3%的范圍內。在此背景下,各地區企業積極采取措施規避匯率風險,其中“改變出口貨款回籠速度”、“貿易融資”和“利用境內銀行提供的外匯衍生產品”是主要的三種避險方式,分別被35.0%、33.9%和30.5%的樣本企業所采用。同時,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的擴大,“改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樣本企業占比已經達到18.1%。此外,還有15.6%的樣本企業未采用任何經濟手段對匯率風險進行管理,相關企業反映,主要由于其不具備從事衍生交易的便利條件、對匯率變動方向幅度的不確定及衍生產品的匱乏。
另一方面,匯率彈性增強促使各地區企業采取多種經營策略提高整體競爭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具備積極調整和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和能力。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效應逐步顯現,2010年我國機電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分別增長30.9%和30.7%,增速比上年大幅提高,兩類產品合計占2010年出口總值的90.4%,其中,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機電及高科技產品分別占其全年出口總值的96.2%、55.7%、49.0%和45.7%。
各地區進出口企業財務狀況總體良好
由于企業的積極應對,2010年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盡管由于同期人民幣匯率升值,與2009年第四季度相比,人民幣匯率與出口每美元成本的價差有所縮小,但各地區出口企業銷售利潤率總體呈上升態勢,出口每美元成本大多低于當期匯率水平。根據全國23個省份外匯管理局相關監測數據,2010年第四季度,各地區平均出口銷售利潤率為4.34%,同比提高1.03個百分點,環比提高0.66個百分點,其中,東北和中部地區企業出口銷售利潤率高于東部和西部地區。盡管目前企業壓縮財務費用和管理費用的空間日益縮小,而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仍可能波動上行,企業繼續提價的難度上升,從而可能在短期內給企業帶來一定壓力,但各地區企業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營效率,壓縮生產成本,2010年第四季度,各地區樣本企業的平均每美元出口成本為6.4520,繼續呈下降態勢。
總體看,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積極,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原則,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需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微觀經濟主體外匯風險應對能力。各地區企業應高度重視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對生產經營的影響,更為積極地應對挑戰,積極轉換貿易發展模式,著力提高整體競爭力。各地區金融機構應加強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及推廣,協助企業管理匯率風險,為外貿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金融環境。記者閆立良
(本文選自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11年6月份發布的2010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略有刪減)
。ㄘ熑尉庉嫞簞㈥柡蹋
通脹打開匯率彈性增強的機會窗口
5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5%,漲幅創34個月新高,顯示通脹形勢仍然嚴峻。
今年以來,官方已多次釋放信號通過人民幣升值緩解通脹壓力的意圖。4月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一次會議上,把提高人民幣匯率“靈活性”列為政府為控制物價應當更好利用的多種工具之一。此前也有低級別官員說過這樣的話。
而現在,央行將匯率抗通脹寫入了正式報告。央行6月14日發布的2011金融穩定報告稱,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于促進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增強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都將起到積極作用。央行再次強調,未來將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由于國內通貨膨脹壓力進一步上升,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建議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允許人民幣加快升值速度以應對通脹。
5月份,更有媒體援引央行未具名官員的話報導稱,可能會在6月底之前擴大人民幣對美元的上下波動區間,以遏制投機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此消息對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浮動區間的猜測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目前,國內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日浮動區間為中間價上下0.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特別顧問朱民(專欄)表示,人民幣匯率調整對抑制通貨膨脹是有用的。中國的通貨膨脹既是原生性的,也是輸入性的。目前中國通貨膨脹中,輸入性的因素包括進口的石油資源等;中國對石油及其他原材料的需求強勁,而國際價格居高不下。而原生性的因素則包括勞動力、土地及環境污染等諸多成本的上升。
朱民曾擔任中國央行副行長。
朱民表示,全球已進入升息周期,但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整個流動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比較寬裕的。
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為0.2%,日本東京當月核心CPI同比上漲也只有0.10%,歐盟主要成員國德國、法國當月CPI同比增幅分別為2.3%和2.2%。
北京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賀立平在接受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專訪時稱,經驗表明,匯率波動只要不是過于劇烈,其對企業部門的沖擊作用不像通常想象那么大。不過他也提醒稱,對中國而言,匯率波動的不利影響可能主要會表現在一些經驗不足、防范能力不高的金融機構上,需要特別關注。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周其仁(專欄)也撰文指出,中國必須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大幅調整匯率水平。央行沒有必要為穩定人民幣匯率而向外匯市場注入貨幣,因為這樣做會增加通脹壓力。如果央行不拿基礎貨幣購買外匯,而是任何其他機構拿出同樣數量的人民幣來購買進入中國的美元,那么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將能夠保持穩定。
盡管不斷有學者和研究機構建議中國通過人民幣加速升值來對抗通貨膨脹,但一些政府官員對此持有不同看法。
外管局綜合司巡視員王允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理論上人民幣升值能夠使油價、鐵礦石價格降下來,但實踐表明市場傳導機制并不順暢。由于壟斷等因素,人民幣升值收益可能變成了個別企業的利潤,因此還要解決產業組織問題,單靠人民幣升值不能抵消輸入性通貨膨脹。
外管局日前公布的2010年報稱,下一階段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著重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充分發揮匯率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中配置外匯資源的作用。
然而,隨著人民幣的漸進升值,“熱錢”流入境內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央行今年以來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出發點即是對沖外匯占款。
央行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高達243907.28億元,比4月末增加了3764.14億元人民幣,月度新增額比4月份的3107.18億元環比上升了21%。
5月份外匯占款環比增長較快,同比增長更是明顯,外部資金的流入增加中國的緊縮壓力。這或許可以理解為什么在5月份信貸和貨幣增速都放緩的情況下,央行仍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外管局在2010年年報中也承認,近年來外匯管理檢查中發現了一批“熱錢”違規流入的典型案例和渠道,如加工貿易中通過高報工繳費等方式多收匯、轉口貿易企業利用收付匯時間差擴大外匯凈流入、空殼公司虛假利用外資、外匯資本金違規結匯、個人分拆結匯、銀行突破短期外債指標融入資金等。
報告稱,下一階段要采取措施防范“熱錢”大進大出,同時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并按照均衡管理的思路,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跟蹤,建立資本流動的均衡管理機制。
“外管局所稱下一階段將逐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或許是人民幣對主要貨幣波幅將要擴大的信號之一!币患覈写笮蜕虡I銀行的交易員稱,本月將是重啟匯改滿一周年,將存在較大的政策出臺可能性。
。ㄘ熑尉庉嫞簞㈥柡蹋
人民幣匯改大事記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8.2765上調至8.1100,上調2.1%,從此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逐漸形成更富彈性的匯率機制。
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進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
2006年3月7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比前一交易日猛升了43個基點,達到1美元兌8.0425元人民幣,在詢價和撮合兩個交易市場上,人民幣最新收盤價的跌幅更是擴大到59個基點,為匯改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8∶1的心理關口,達到1美元兌7.9982元人民幣。
2007年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突破7.8,同時人民幣匯率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
2007年5月9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一舉突破7.7關口。
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2007年5月21日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波幅從±0.3%擴大到±0.5%。這是自2006年初銀行間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以來最重要的舉措。也是自1994年以來對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波幅的首次調整。
2007年7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舉升破7.6∶1關口,為7.5951元人民幣兌1美元。
2007年10月24日 G7財長會議舉行后,人民幣突破7.50。
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破7”,達到6.9920元人民幣兌1美元。
2008年下半年-2010年6月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停止了升值走勢。
2010年6月19日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
2011年6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6,創出匯改以來新高。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2%,2005年匯改以來升值21.8%。
。ㄘ熑尉庉嫞簞㈥柡蹋
匯改重啟周年紀事:匯率抗通脹獲官方首肯
編者按:2010年6月19日,央行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6.8257元升至6.4716元,升值5.2%,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已達到2.28%。隨著國內通脹形勢的日益嚴峻,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以抑制通脹的意見成為主流,并獲得了官方的首肯。更有專業人士分析,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日趨復雜的情況下,在匯改重啟一周年之際,如有重要措施出臺似也不應感到意外。
一年升值5.2%人民幣對美元節節走高
2010年6月19日,央行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我國國際收支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該發言人強調,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并表示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
自此,匯改重新啟動,2010年人民幣對美元全年累計升值3.6%。截至昨日,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從6.8257元升至6.4716元,升值5.2%。
一家城商行的交易員分析指出,國內通脹壓力居高不下,官方已多次表明可通過人民幣升值緩解進口商品價格上漲,在此意圖指引下,5月人民幣對美元、日元、歐元前三大貿易伙伴貨幣均表現為升值,且兌歐元升幅甚至超過3%。
16日,外管局表態稱今年順差仍很大,“人民幣升值壓力還是不小”,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因此一掃此前希臘債務危機升級、美元反彈的陰霾,尾盤創下匯改以來新高,全天收報6.4744,較前一交易日升值78個基點。
17日,人民幣對美元升勢依舊。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6,較前一交易日波動87個基點。至此,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新高,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2.28%。但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累計下跌1.39%。
BI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5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8.26,環比上漲1.19%,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個月環比下跌的勢頭。同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1.89,環比略升0.14%。
5月份,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人民幣對歐元升值幅度達到3.18%,人民幣對日元當月上漲0.32%。雖然疲弱歐元推動了美元反彈,當月美元指數上漲幅度為2.34%,但人民幣兌美元還是維持了0.18%的升幅。
該交易員指出,5月份歐洲債務危機繼續發酵,嚴重拖累歐元走勢,人民幣當月對歐元升值是在情理之中,但美元反彈并未壓制人民幣升值的步伐,這略微有些意外,可能是央行希望通過人民幣全線升值,緩解來自主要貿易伙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從5月份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態勢較強,但從今年以來,實際有效匯率還是下跌的,央行若想通過人民幣升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未來政策調整空間仍很大。
央行日前發布的2011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對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評價是看,2010年6月,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動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人民幣外匯市場影響明顯。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匯率波動幅度明顯擴大。做市商在外匯即期市場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普通會員交易更加主動積極。
外管局2010年年報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但是對其他貨幣有升有貶。2010年末,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6227元,較2009年末升值2055個基點,升值幅度為3%。但2010年末,人民幣對日元匯率中間價收于8.1260,較2009年末7.3782貶值9.2%。
報告還稱,隨著外匯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增強。2010年下半年,人民幣中間價隔日最大波幅為295個基點,日均波幅64個基點,較2009年同期波幅高出26個基點。
此外,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分別升值1.8%和4.7%,追隨美元總體呈上升趨勢。
研究人士指出,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表現較為強勁,主要是區域經濟過熱、地緣政治動蕩造成的石油和大宗產品價格快速上升給人民幣升值也帶來更多壓力。記者閆立良
(責任編輯:劉陽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