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本報4月25日率先報道《電荒油荒或卷土重來》以來,記者持續深入采訪發現,各地的能源短缺現象已經形成蔓延之勢,拉閘限電、成品油停供比比皆是。不少專家表示,雖然目前物價壓力較大,但電、油等能源價格上漲的預期仍然非常強烈,調整國內能源價格勢在必行。
先來看電力,拉閘限電在浙江、廣東等地已成常態。
據浙江省海鹽縣供電局介紹,全縣最高電力負荷為32萬千瓦,缺口6萬千瓦。為此海鹽縣按照先生活后生產的原則,實行每周錯避峰兩天的限電措施。有“傘業之都”之稱的浙江省上虞市崧廈鎮,2000多家中小企業飽受缺電的困擾。鎮長章瀚向記者介紹,現在算是用電的淡季,但是從3月份開始,當地就實施了“開三(天)停一(天)”的限電措施,實施辦法是按照線路拉停,“一拉,整條線上的工業、居民和單位用電一起停掉。”
浙江省電力公司營銷部工作人員周蕓菲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浙江用電的形勢非常嚴峻,自3月22日啟動D級有序用電方案以來,錯避峰240萬千瓦。僅3月份,浙江省實施錯避峰43.36萬戶次。
廣東珠三角地區,大量工廠也開始了錯峰生產。東莞市的出口大戶金寶電子有限公司近期每周只能“開五停二”,導致生產成本壓力加大,一些訂單不得不延期交貨。記者了解到,廣東的局部地區,工業用電錯峰時間甚至已變成“開四停三”,部分工廠開始閑置甚至裁員。
此外,記者從山東、貴州、江蘇、內蒙古、山西、江西、湖南、重慶等地了解到,受用電需求快速增長、煤價上漲等因素影響,盡管還不到用電旺季,但電荒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預計大部分地區夏季電力供應形勢將更為緊張。
再來看成品油。批零倒掛、停批保零等現象在多地屢見不鮮,煉油大省山東的地煉開工率已不足四成。
五一假日期間從河北、遼寧、湖北等多地獲悉,當地不少民營加油站近一段時間無法從兩大石油集團以批發價拿到柴油,存在嚴重的斷油隱患。
除了從兩大集團處批發到極少量的油,剩下的就得從中間商處拿高價油源,“批發到的油根本堅持不到一個星期,余下的油能保本經營就不錯了。”
一位石家莊的民營加油站老板給記者算了筆賬,兩大集團已經對民營加油站停供,以供應最緊張的0號柴油為例,從中間商處的進價已經高達8750元/噸至8900元/噸,比批發價高出200元/噸以上。
生意社成品油分析師趙京敏向記者表示,從3月中旬起,一些貿易商開始囤油,兩大集團除保證合同用戶外,實際已對非合同環節實施限批或停批。
中游的煉油環節也虧損嚴重。記者在山東采訪地方煉油企業時了解到,受成本上漲影響,山東地煉目前處于普遍虧損狀態。來自兩大集團的原油指標僅有179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地煉原油需求,只能加工進口燃料油(4780,6.00,0.13%)。據測算,來自俄羅斯的M100燃料油每噸價格6700元,而93號汽油銷售價格只有9400元每噸,0號柴油售價8300元/噸至8400元/噸,核算下來,山東地煉每加工一噸成品油平均虧損600元至700元。從3月份開始,一些地煉廠進入傳統檢修期,一般要一個月時間。目前,山東地煉開工率不足40%。
在國內能源短缺跡象明顯的同時,市場已經傳達出極其強烈的電價、成品油價格的上漲預期。
國家發改委此前上調了16省份的上網電價,平均每度上漲1.2分錢。本報記者從多方了解到,年內上調銷售電價的可能性也不小。
據能源研究機構金銀島監測,截至4月29日,三地原油現貨變化率較基準上漲6.45%,已經超過4%的調價“紅線”,市場分析人士預計5月9日將迎來新一輪的調價窗口。
對此,多位專家認為,緩解能源短缺的根本辦法就是調整能源價格定價體系,在目前的背景下就是上調電價、油價。雖然目前物價壓力較大,但我國更應該堅定地走能源價格市場化道路,調整國內能源價格勢在必行。
中電聯多次呼吁應加快電價改革步伐,盡快完善一次能源價格、上網電價、銷售電價之間的聯動機制,引導電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認為,電荒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電煤供需矛盾,電價相對于煤價還沒有理順。
“在目前CPI高企的情況下,上調電價的確有較大難度。但絕不可為了只是抑制眼前的通脹而再次延誤電價的調整。從長計議,上調電價仍然是勢在必行的。”
胡遲表示,上調能源價格也有利于我國目前正在推行的節能減排以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助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當然,政策的制定也不能是讓能源價格‘一漲了之’,還必須與當前的‘抗通脹’相結合,逐步推進。”胡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