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 記者 黃婧 北京報道
近日,柴油荒大面積爆發,各地加油站均出現了柴油緊缺的現象,等候加油的車輛排成了長龍,司機師傅們怨聲載道,不僅因為加油站限量供應,而且等輪到自己時卻已無油可加。針對此次柴油荒事件,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除了拉閘限電等原因,還折射出我國在運輸方式、燃料油生產計劃方面的弊端。柴油荒的再次出現,為確保石油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了思考。
能源開發現狀堪憂
如今,柴油價格一路飆升,已導致柴油荒,雖看似嚴重,但普通民眾卻“習以為常”,原因是柴油荒已不止一次。《中國聯合商報》記者從山西省一些縣市也進行了采訪了解,“排隊等候加油的何止是運輸貨車、出租車,私家車也一樣在這個行列中,即使等到了,也不一定有油可加,柴油沒有,連93號和97號汽油也同樣出現緊缺。”幾位等待加油的車主這樣對記者說。
車主所關注的是愛車能否油量充足,但上升到我國的石油戰略貯備,此情此景實需加以重視。中國是能源緊缺國,面對石油需求量的大幅增長,我國也一直在與俄羅斯等大國共同努力,進行能源合作。
目前,我國石油進口量逐年增加,在依靠進口油的同時,國內石油的產量卻沒有等幅上漲。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對媒體表示,從我國煉油企業的汽柴比來看,柴油幾乎是汽油的兩倍,而煉油廠想要增加柴油的供應量,需要增加投入并且加大力度改制流程與工藝,因此一旦市場對柴油的需求加大,煉油廠的自我調節能力不僅有限,而且滯后。
此次由于庫存持續下降,供不應求,柴油供應緊張情況開始在全國各地蔓延,各地主營銷售單位普遍停批或嚴格控銷。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南部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中石油也表示,將通過加大項目上馬力度,加快加油站建設步伐,擴大油庫庫容。
價格戰殃及民企
北京一民營加油站的李洪明站長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表示,“柴油荒的出現也反映了煉油廠的要價太高,批發價與零售價相比要多出好幾百元,批零倒掛使一些小型加油站停止供應柴油,一些民營加油站也不會以高價進柴油來賣,這樣,柴油供應緊張的局面進一步加劇了。”
國際油價持續走高,加上柴油荒期間油價上漲得離譜,業內人士認為,國際油價的上漲雖然使石化企業成本上升,但掌握著上游開采權的央企本身也是原油價格上漲的受益者,但這種壓力不應該轉嫁給普通消費者,企業應從自身管理方面進行細化,以降低經營成本。
據資料顯示,截至10月末,中國國內柴油庫存已連續5個月下滑,累計降幅達到26%。中商聯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表示,民營油企可以說是成品油市場的“晴雨表”,供需矛盾一旦出現,最先受影響的就是民資。一些加油站經常出現無油可賣、甚至暫時停業的局面,導致不同程度的虧損,最后只能出讓。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資源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那么抗風險能力較低的民營企業肯定會另謀出路,通過轉讓、合作等方式進行自救。民營加油站在競爭實力上的確無法與國有石油巨頭相提并論,大打價格戰對國計民生來說并無益處,最終只能迫使民企退出競爭市場。
應構建完善的能源儲備機制
專家認為,“柴油荒”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簡單粗暴地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給企業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這不僅有違國家節能減排的根本宗旨,也與中央轉型升級以及科學發展的導向背道而馳。
在國際合作方面,近日,由于中俄兩國間首條石油管道已竣工,俄羅斯石油將開始向中國輸送,未來二十年內,中國將接獲300000桶石油,這條管道對于中國尋找新油源以及中東海上進口替代輸送線路提供了可能。
石油被稱為“現代經濟的血液”,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著實關系著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我國的石油儲備機制與美日等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應抓緊構建完善的石油儲備機制,以提高我國能源儲備能力,有效應對油荒現象。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我國處在一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石油資源緊缺,對外依存度較高,短期內難改變。因此,只有正確對待、正確解析國家各項政策,同時,加大國際間合作,拓寬資源渠道,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企業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解決市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