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透視十二五規劃的政經決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3日 00:42  中國經營報

  陸小華

  剛剛結束的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其特殊性在于,這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是體現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從而影響中國與世界今后相當時間經濟合作關系的五年規劃。

  從已經公開的信息看,這個五年規劃有三個重要特點,或支點。

  其一,著眼于全球經濟來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國際視野。

  顯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的主線。在我看來,這是一個更加充分考慮全球經濟格局、應對全球經濟走勢變化而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五年規劃。正因為經歷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影響和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這個規劃就必然會是在“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基礎上形成的”。

  這個規劃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僅是世界范圍的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和國際市場格局深刻調整,使得實施近30年的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而且,更重要的在于,給中國經濟尋找更多的內生性動力,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在全球經濟意義上的“包容性增長”。

  從基于中國經濟發展看如何增長,到著眼于全球經濟確定中國經濟如何增長,再到更大尺度的全面協調可持續,這樣的規劃設計基準與視野的變化,必定會反映到經濟調控政策等的設計與實施上,對市場格局與利益格局都會形成新一輪的調整。

  其二,是基于增加新經濟引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

  可以看出,之前已經明確公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名單的調整,具有更深含義,更是基于今后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考量。任何一次大的經濟危機,都會催生一些具有強勁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都可能帶動一些國家的崛起。這已被近百年的世界歷史所證明。

  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深切感受到世界范圍的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不僅是傳統產業增長乏力,關鍵是大多數人口為少數人口生產工業品的模式,不再能支撐世界經濟的發展。整個世界都在尋找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維持或獲得新的競爭力。

  這種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不斷尋找、確認與培育,給企業家和投資者從傳統產業,諸如外向型企業轉型提供了機會。畢竟,規劃的支持,就意味著巨大的政策機會。這樣的政策機會收益與新產業本身的表現,會綜合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出來。以A股市場為例,過去兩個五年規劃重點支持的產業,總體表現都優于其他行業。

  其三,是基于體現民富才能國強價值觀、夯實內需基礎的收入分配改革。

  這次全會,重申了“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消費作為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在過去中國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一直不盡如人意,其根本原因,不是人們沒有消費需求,而是人們收入太少,是人們要從有限的收入中維持高儲蓄,以應對高房價、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拉動內需的真正抓手;而以規劃的力量與實際執行,真正有效地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改變10年來居民收入低于GDP增長的趨勢,是人們所期待、也是中國經濟維持高速增長的金鑰匙之一。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這樣的基本價值觀,常常在述及發展問題時被有意無意地弱化。人們殷切地期待國強,這當然是因為中國經歷了那樣一個近代歷史,這個民族有本能的歷史記憶和追求。但真正的國之強,一定建立在民之富的基礎上。民為邦本,本固邦寧。這就是中國的傳統政治智慧。而與民分享、藏富于民,讓人民能安享發展成果、保持消費欲望,就是適應“世界范圍的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強化和國際市場格局深刻調整”的固本之策。

  從這個意義上說,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政治選擇,也是經濟戰略。而全會公報提出的“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就決定了內需能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社會安定器和經濟增長的引擎。

  這樣的政治選擇與經濟戰略,同樣也創造著巨大的產業機會。可以想見,不僅是資本市場已經在想象的醫藥產業等健康產業有更大的發展機會,與提高人們生存質量、生活質量有關的新興服務業都可能有巨大的發展機會。

  也許,中國的企業家和市場參與者,要習慣以新的眼光研究新的五年規劃,從中發現更多的投資選擇與市場機會。

  作者為學者,有經濟學、新聞學、法學專著。現為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

  聲音

  鄭永年 中國改革需要“中間力量”

  10月19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撰文指出,要推動中國理性的改革,就要求改革者來動員中間派。要動員,就要為中間派建立其利益表達機制。建設中間力量的改革話語也同樣重要。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引入了太多的盛行于西方的激進左派或者自由派話語,并且越來越多的人信以為真。如果中間派的改革話語得不到建立,那么改革政策仍然會或左或右。

  徐立凡 擴大內需要求提升“消費者主權”

  10月20日,北京學者徐立凡撰文認為,擴大消費內需注定是一個階梯攀升式的改革過程。這個過程只能由政府主導。當務之急是透過財稅體制改革為切入點,更多地讓公眾獲得機會,共享社會財富,在此基礎上配套政府先行的改革措施,騰出容納消費者主權與經濟生產體系的空間,為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奠定基礎。

  葉檀 經濟轉型不應削減民財

   10月20日,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撰文指出,我國的經濟增長率兩倍數,CPI的警戒線確實可以比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稍高,不過這需要有前提,在數據公信力存疑的情況下,任何試圖提升警戒彈性的做法必須慎之又慎。假設今年CPI上升4%,統計數據卻顯示全年上升3.2%,加上貨幣購買力下降5%以上,如此通脹誰能承受?如果數據相對真實、分配相對公平,我們可以忍受CPI達到4%。這在信用貨幣體系與信用政策下是務實之舉,但在失信的體系下,這就相當于給了權貴者一根絞殺民間財富的繩索。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轉發此文至微博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