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斯碩
在去年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今年的中央財政審計報告更關注宏觀層面,其中地方債務風險再次成為預警對象。
昨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0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明確指出地方財政和政府性債務管理不夠嚴格和規范。
其中,在審計調查的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的政府性債務中,去年新增債務量占到累積量的37.28%;近半的償付屬于借新債還舊債,顯示財政資金償債能力不足。
地方政府償債能力不足
劉家義指出,目前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體規模較大,融資平臺公司的政府性債務平均占一半以上;部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較大,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
“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其實是一個老問題,之前國家也是非常關注的,隨著債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一些管理方面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所以我們今年加強了這方面的審計。”審計署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據審計調查,截至2009年底,所調查的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政府性債務余額合計2.79萬億元。其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債務余額為1.75萬億元,占62.72%;當年新增1.04萬億元,占37.28%。
而在這些新增債務中,僅有8.92%用于中央擴內需新增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還有相當部分用于建設2008年前已開工的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相關報道見A3)
“去年為了落實經濟刺激計劃,國家放松了地方融資平臺的管制,地方債務增長很快。審計報告對配套資金的口徑并沒有特別明確,但是從表面來看,不排除有地方政府借機擴大融資的可能。”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楊志勇告訴本報。
根據審計報告,這些地區共有各級融資平臺公司307家,其政府性債務余額分別占省、市、縣本級政府性債務總額的44.07%、71.36%和78.05%,余額共計1.45萬億元。
此外,從債務余額與當年可用財力的比率看,省、市本級和西部地區債務風險較為集中,有7個省、10個市和14個縣本級超過100%,最高的達364.77%。
而另一方面來看,借新債還舊債的情況已經反映出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很大。據審計報告,從償債資金來源看,2009年這些地區通過舉借新債償還債務本息2745.46億元,占其全部還本付息額的47.97%。“財政資金償債能力不足。”劉家義明確指出。
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
對于地方債務風險是否過高問題,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債務有一個流動性的概念,如果是短期債務較多,則有可能使地方政府的還債壓力比較大,但是如果債務多為長期,短期來看壓力會緩解,同時也要看債務的用途和效果,綜合來評價債務風險。
此外劉尚希指出,審計報告中對“當年可用財力”的口徑沒有明確,不知“當年可用財力”是否包括預算外資金、土地出讓收入等資金,所以單看“債務余額與當年可用財力的比率”這個數據,還不能對整體作出判斷。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在昨日中國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經濟每月談”上表示,目前,總體來看地方債務仍處于安全區,但局部地區,在不透明的情況下,債務矛盾已經比較尖銳。
對此,劉尚希也表示認可,他告訴記者,對于地方融資平臺要正確看待,不能“一棍子打死”。它既有融資功能,也有投資功能,相對于國際上的PPP模式(公私合伙模式),我國融資平臺對風險更為集中,更易于控制。對于融資平臺,下一步關鍵是要完善管理結構,建立起良好的內控機制。
事實上,國家已經開始著手對地方融資平臺進行治理。國務院6月10日下發的《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嚴格區分公益性和商業性項目,對還款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的公益性項目,不再通過融資平臺公司融資。
同時,對于存量債務,《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對融資平臺公司債務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的原則,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