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降臨民航系統。隨著調查的深入,航線尋租背后的灰色利益鏈條也漸漸清晰。
2010年5月21日,首都機場前董事長張志忠從家里被帶走,并被刑事拘留。隨后,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降臨民航系統。
從2009年底開始,先后有多位民航系高官要員落馬。為何有如此之多的民航高官要員落馬?探析原因,航線尋租背后的灰色交易鏈條或是促使反腐風刮起的重要因素。
民航刮起反腐風暴
2009年底,黃登科被雙規,同時,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日美航空旅游包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漢章也被帶走調查。
2010年1月29日 中央紀委、監察部發布消息稱,民航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宇仁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巨額賄賂。
2010年5月21日,首都機場前董事長張志忠從家里被帶走,并被刑事拘留。
2010年6月9日,總部位于廣州的南航集團七名中高層管理人員在辦公室被湖南省檢察院辦案人員帶走。涉案人員中,包括南空總工程師張和平。
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降臨民航系統。
航線尋租暗藏“潛規則”
民航反腐風暴始于審計署發現了南航多筆以“航權協調費”名義支出的費用。隨后,檢察院介入,民航反腐風暴由此揭開序幕。
提起“航權協調費”就要提及“航線”審批。航空公司想要包機——即想經營某條航線,唯一的途徑就是報批。而報批首先要得到航線兩邊所在地民航地區管理局和空管局的同意,然后再報民航局審批。在一系列的審批中,一般都是先拿到航線經營權,再申請航班時刻。
“審批、返池、分配、監督,都在同一批人手中,這無法實現真正的監督”。在一些民航從業者看來,表面上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具體操作上,卻有很大的靈活操作空間。而對于包機大腕們來說,“包機包稅”的每一環節,都需要付出努力,隨著市場的變化,生意的好壞,起決定作用的已不是通關,而是航權。而獲得航權的關鍵,是關系。
“報不報在你,批不批在我”——這曾經是民航局審批航線的一個寫照。一位民航業人士講述了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親身經歷。“當年,我所在的航空公司向某地區管理局申請一條航線,報告遞上去了,遲遲沒有動靜,每次詢問都說再研究研究。”在同行的指點下,該人士“聰明”地拿了一個箱子去地區管理局。“里面有洋酒、表,都是那個年代比較稀罕的東西。結果這條航線很快就審批下來了。”
隨著航空業的發展以及航空公司體系的完善,客運航線逐漸成為了各家航空公司的兵家必爭之地。為了“搞到航線”,包機大腕們就不得不依靠關系,在航線尋租時依靠掌握航線時刻審批權杖的官員來獲得營運權,而官員則通過設租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當官員設租與企業尋租循環往復,包機背后巨大的利益鏈條也逐漸浮出水面。
編輯 袁森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