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世界稀土儲量95%的中國。緣何沒有稀土定價權?
本刊記者 金燁 實習記者 陳一昀
中國稀土儲量世界第一,卻沒有稀土定價權,加之行業的混亂,政府決定加大力氣整治稀土行業。
5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全國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電視電話會,會議決定今年6月至11月期間對稀土等礦產進行專項整治,徹底扭轉部分地區的混亂局面。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在會議上提出,要集中開展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堅決遏制稀土等礦產違規違法勘查開采的勢頭,打破整頓、反復、再整頓的“怪圈”,下決心花大力氣建立長效機制。
此次專項整治自6月開啟,分為三個階段,將采取10項措施集中打擊違法違規和亂采濫挖行為,集中整治重點地區;并將嚴查隱瞞不報、有案不查、查處不力、幕后支持違法違規勘查開采的有關人員。
行業混亂亟待規范
一名稀土業內人士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介紹,雖然中國稀土資源豐富,但分布比較分散,而且呈現南北方分布:包頭的白云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鐵、稀土、鈮等元素的礦山,以輕稀土為主,占全國儲量的87%;而分布于我國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廣西等南方省區的離子型稀土礦,是獨有的稀土資源,占我國中重稀土資源的90%。
年屆九旬的徐光憲被國內稀土界稱為“稀土之父”,在他看來,稀土行業的問題是大量寶貴的資源長期低價流失。
被稱為“工業味精”的稀土,廣泛應用于風電設備、汽車尾氣凈化設備、精密儀器制造及國防等領域,乃至影響到清潔能源生產。國內稀土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進入門檻較低,同時出口產品大多為初級產品,出口量與出口金額嚴重不對稱。行業的進入門檻低造成了過度競爭、亂采亂挖現象,造成了多數稀土金屬價格長期低迷。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殷建華向《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稀土行業最近受到的關注很多,但實際上這個行業很小,稀土的年產量只有十幾萬噸。而我國鋼的年產量是以億噸做單位的,有色金屬銅的年產量則以千萬噸為單位。雖然行業不大,但我國的稀土市場仍然存在著盲目開采、無序競爭、過度開發、低水平加工等問題,造成我國稀土資源嚴重浪費、發展畸形且價格低廉等問題,市場亟待規范。
針對此種情況,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稀土產業政策來規范產業發展,不斷限制稀土初級產品的出口。例如近期草擬的《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2009~2015年)》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有望繼續調減稀土初級產品出口量。
殷建華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的稀土都在被“賤賣”,與1998年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制度啟動時相比,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10倍,但價格卻降低了36%。這種低價出口的局勢是產能過剩、無序競爭的失態發展導致的。
數據顯示,國內現有稀土冶煉分離產能已經超出市場需求近2倍。現階段全世界每年稀土總需求量在10萬噸左右,而我國的產能就達18萬噸。產品供過于求,企業急于尋找銷路,導致相互壓價、惡性競爭。我國是稀土產業大國,卻淪為沒有定價權的稀土弱國,在國際稀土市場中處于被動地位。
稀土的低價出口,導致了我國在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中,稀土出口所損失外匯達幾十億美元。
“2005年以前,中國稀土行業管理得比較粗放,一些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大量涌現,使得稀土企業的數量上漲很快,稀土價格也是從這時候開始降得比較厲害。”殷建華對記者如是說。
他認為,要重新奪回我國在稀土定價方面的話語權,除了要建立稀土儲備制度以穩定市場,還必須繼續加快產業整合速度,關閉不符合環保要求和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的小廠,堅決制止過度開采,合理利用這一戰略資源。
為了實現我國稀土行業的產業化,改善盲目、無序、過度的低水平開發等問題,產業整合成為提高我國稀土行業核心競爭力的最有效途徑。
儲備戰略試行
國家礦產地儲備戰略試點即將推出,首批試點將圍繞煤炭和稀土資源展開。在稀土供應仍然過剩的背景下,此舉意義重大。
根據國土資源部近日召開專家研討會擬定的研究方案,包頭將確定作為國家稀土戰略收儲的首批工作試點,或將在行業龍頭包鋼稀土興建10座稀土氧化物儲備設施。據當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8萬噸氧化物”和“30萬噸精礦”均已列入包鋼稀土的收儲計劃。但是,對此事包鋼稀土并未正式公開回應。
當《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就此事采訪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有色處有關人士時,該人士對此敏感話題保持了沉默。
“2008年,包鋼稀土就已經開始進行收儲。在價格低時收儲蓄水,價格高時投放市場,以此平抑價格。”殷建華告訴記者。
當時,包鋼稀土聯合兩家子公司、包頭稀土高新區直屬的國有獨資公司高新控股公司以及另兩家從事稀土冶煉、分離的企業,共同設立內蒙古包鋼稀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國貿公司),旨在控制包頭稀土原料和下游產品,以穩定全國稀土原料價格。
但是單純從企業利益考慮,國際金融危機之時國貿公司收儲也是很自然的。因此,此前外界猜測這種收儲直接出自國家的收儲戰略,這種說法并不是完全正確。
包鋼稀土目前收儲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資金流,這也將是戰略儲備試點正式啟動以后,收儲企業共同面臨的一道難題。“內蒙古自治區和包頭市政府各出1000萬元給包鋼,剩余的錢由包鋼自己出。但是這2000萬元對于包鋼來說微不足道。”談到資金問題,殷建華透露說。
無論國家戰略層面如何考慮,對企業來說,收儲只是一種商業行為。相對來說,收儲氧化物的成本將會更高,因為市場上最便宜的氧化物需要2萬~3萬元/噸,而精礦最高也不超過1萬元/噸,收儲氧化物需要占據更多的現金流。
目前國家戰略收儲的補貼計劃尚未明朗,補貼多少才能最大程度緩解企業因收儲而帶來的銷售資金流壓力,都是企業最為關心的。
國外重啟稀土開采
受中國收緊稀土開采和出口的影響,之前停止稀土開采的美國、加拿大等國正考慮重啟稀土開采計劃。
殷建華介紹,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稀土,但由于中國的稀土大量出口,且價格低廉,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再生產就沒什么效益可談。在這種效益低、無貼補的情況下,西方的稀土企業,用很高的成本去生產稀土卻達不到相應經濟效益,自然都停止開采生產了。
美國、澳大利亞等稀土相對豐富的國家,在最近的15年基本上沒動用過本國的稀土資源。
“中國宣布減少出口份額,過去一年,國際上對這個事情非常擔憂,現在許多國家都想重新投資稀土。”加拿大阿瓦隆稀有金屬公司市場銷售部經理皮埃爾?尼特比在公開場合表示。與此同時,去年9月,美國國防部提出了稀土安全問題,分析其對于國防是否真的有風險,美國一些政府機構希望通過立法形式恢復美國稀土供應鏈。
“我們也在考慮如何參與到稀土的開采中,我們公司在加拿大西北部一個偏僻的地方,有一個稀土礦。”皮埃爾?尼特比稱,2005年阿瓦隆稀有金屬公司購買了這個礦,2007年開始對此礦進行調查研究。今年,這家公司開始進行環境等方面的評估。
殷建華解釋道,中國稀土資源主要位于長江、黃河中上游,環境治理成本非常高,這些成本不應只由中國來承擔,全球消費者都應該承擔。雖然中國在稀土、鎢和銻等三種小金屬上資源相對豐富,但在包括鐵礦石、銅等在內的資源領域卻是非常匱乏的。2004年以來,中國鋼鐵企業在鐵礦石領域遭受了國際礦業公司巨大的盤剝,資源富饒國家重啟對稀土的開采,對中國來說未嘗不是件好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