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
2009年年報暴露的三大暴利行業,除并不讓人意外的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外,路橋收費業意外榮登榜首。據已公布年報的路橋業上市公司公布的數據統計,除了粵富華業績下降明顯外,其余14家公司銷售毛利率均值為64.2﹪,凈利潤率均值為36.6﹪。(《證券日報》3月26日)
這是一個尷尬的信息,本應為公眾利益服務的行業,反成了暴利行業。
近年來,有關收費公路過多、站點過密、過路費太高、投資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爭議此起彼落。在我國約占全球收費公路八成的事實背后,一方面,絕大部分具有市政或準市政屬性的公路收費等同于投資者或地方政府的“印鈔機”;另一方面,一些已建成的道路處于閑置和半閑置狀態,車流量嚴重不足。
路橋收費業成暴利行業是吊詭的。收費公路從立項、建設、營運、維護都滲透著計劃與市場的博弈,權力因素影響甚至決定各種決策,隨意改變立項及規劃,層層發包的建設模式,以及居高不下的收費標準及維護,加大了道路建設的交易成本。而為抑制各種權力尋租和腐敗同樣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國家審計署發布的報告稱,2007年全國34個高等級公路項目違規招投標、擠占挪用、損失浪費涉及資金超過160億元。
事實上,收費公路所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表現于結果上。2008年,廣東珠三角地區道路收費約150億元,其中70%轉嫁于企業,直接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競爭力。
經濟學認為,收費公路的產生主要是為了通過公路收費降低擁擠成本、增加社會福利。為了確保公路的公益性,在發達國家,政府始終是公路投資的主體,收費公路很少且收費金額很低。在美國中西部地區,絕大多數公路甚至連收費站都沒有。而我國的收費公路大部分都帶有或多或少的壟斷性,經營者往往會濫用市場支配力,制定壟斷高價。
顯然,路橋收費成暴利行業,破壞了公共資源、損害了公眾福利,必須對其保持足夠的警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