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昕
公立醫院改革的陽關大道就在眼前,這就是新醫改方案中所說:“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多種實現形式”,“落實公立醫院獨立法人地位”,“建立和完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簡言之,公立醫院法人化。
對公立醫院改革的正確思路,只要求解公立醫院的性質,便可豁然開朗。所謂醫院,無論是公立的,還是民營的,無非都是一些為民眾看病治病的服務機構。公立醫院,無非就是政府出資興辦的醫療機構。醫院為民眾看病治病,無論如何是要收費的。至于付賬者,那是醫療保障體系的問題。假如沒有醫療保障,那就是民眾自費;假如有醫療保險,那就是醫保機構付賬;假如是公費醫療,那就是政府專門撥款來付賬。
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主干是公立醫療保險,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隨著全民醫保的推進,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將成為醫藥服務的主要付賬者。2008年,在所有醫療機構(不單單是公立醫院)的收入中,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的付賬占了38%,在2009年估計會超過50%,而在2010年有望超過60%。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城鄉的醫保基金都有大量結余。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到2008年底,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基金的累計結余分別高達3303.6億元、128.1億元和198.9億元,而當年的基金支出分別為2019.7億元、63.9億元和662.3億元。為此,新醫改方案已經提出,城鄉(尤其是城鎮)醫保基金的結余率必須降低,這樣民眾醫療保障的待遇水平將會大大提高。醫保機構成為醫療機構的主要付賬者,將會在一兩年內成為現實。
因此,公立醫院的收入將主要來自醫保機構,而醫保機構的付賬將用來支付醫院運營的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也就是醫護人員的待遇。在這樣的情形下,公立醫院再向政府索取所謂的“補償”,道理何在?為了競取更多來自醫保機構的付賬,公立醫院必須厲行改革,提高效率,唯有如此才能改善醫護人員待遇。在此過程中,公立醫院必然會控制成本,其中降低藥品開支自然會成為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環。如此,藥價和藥費的下降遠遠不止實施“藥品零差率”政策所期待的15%。
無論是提高效率,還是控制成本,必須是在競爭的制度環境中方可實現。這就需要推進管辦分開,讓公立醫院成為貨真價實的獨立法人,同民營醫療機構公平競爭。
公立醫院法人化還能推進醫療衛生監管體系的改革。眾所周知,大多數公立醫院都在行政上隸屬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而衛生部又是醫療衛生全行業的監管者。監管者成為被監管者的上級,這相當于姚明在打球而裁判是他的教練,這顯然是需要改革的。衛生部要想真正成為醫療衛生全行業的監管者,首要的前提就是按照新醫改方案的精神,切切實實地推進“管辦分開”,即醫療機構的監管者和主辦者分開。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醫療事業的“公益性”。
無論是推進公立醫院的法人化,還是推進醫療衛生監管體系的改革,都不需財政掏錢,需要的無非是正確思路和堅定決心。實際上,在一些地方,公立醫院法人化改革正在悄然前行。之所以要“悄然”,其實就是擔心來自上級的不支持。對于地方的積極探索,需要來自各方尤其是上級的寬容。唯有如此,新醫改才能真正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