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曉瀾 北京報道
通鋼悲劇過去已經4個月了,也正是這起沖擊性事件,讓人們給予了通鋼如同國內一流鋼企的關注,尤其是通鋼接下來的命運。
據本報記者了解,通鋼正在積極地尋找重組方,目前鞍鋼、首鋼和華菱鋼鐵都有重組意向。而在這三大國企中,地理位置占盡優勢的鞍鋼更有可能受到通鋼的青睞。
通鋼的重組路
通鋼悲劇發生后,吉林省為通鋼尋找新重組方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止。
12月3日,通鋼一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雖然建龍徹底退出了通鋼,但通鋼要繼續發展仍需要引入新的重組方。目前已有鞍鋼、首鋼和華菱鋼鐵有意與通鋼接洽。
據悉,通鋼尋求重組道路始于2005年。當年1月,原蘇州市委書記王珉調任吉林省省長,提出將吉林省國有股比例在競爭性行業中降到20%,而當時國有經濟占吉林全省總資產比重高達80%,吉林國企改制由此進入了快車道。816家國有企業改制要在一年內完成,而通鋼就在其中。
通鋼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由于鞍鋼想要獲得控股權,通鋼沒有答應,轉而答應了開出很具有吸引力條件的建龍。”最終建龍集團以8億元資金加吉林建龍的6億元凈資產,擁有了新通鋼36.19%的股份,成為新通鋼的第二大股東。
然而4年的經營,讓通鋼和建龍沒能融合在一起,反而是矛盾更加激化。
在經歷了與民營企業重組的失敗后,企業員工更傾向于國企重組通鋼。通鋼內部人士認為:“鞍鋼重組通鋼的幾率比較大,鞍鋼地理位置緊鄰通鋼,國有企業改造起來也容易。”
競購三方實力對決
事實上,作為吉林省最大的鋼鐵企業,通鋼在吉林省的市場份額和發展前景是競購者垂涎的原因。
據了解,鞍鋼作為東北鋼鐵老大,其兼并重組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12月3日透露,鞍鋼股份重組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而首鋼將工廠搬遷到曹妃甸后,雖然有港口優勢,但并未完全擁有曹妃甸港口,其生產經營都是在河北鋼鐵集團的包圍之下。而且首鋼建廠最早,但其規模卻并不在鋼鐵的第一梯隊中。因此,其目前正努力向外擴張,進行跨區域并購,以擺脫地理位置上的劣勢。首鋼在跨區域并購上已有重組經驗,如果收購通鋼,憑借500萬噸的產能,首鋼無疑將大大縮小與第一梯隊的距離。
距離更遠的華菱鋼鐵深耕華中地區,打算將冷鋼收入麾下,成為湖南唯一的大鋼企。而在鐵礦石領域頗具眼光地入股FMG,為其擴張提供了原料支持。事實上,華菱鋼鐵已為對外擴張做好了準備。今年6月,華菱鋼鐵聯手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組建國內首家鋼鐵產業投資基金。借力這只產業基金,華菱集團將可展開更大范圍內的并購重組,此次借機北上收購通鋼打破區域經營的限制也不無可能。
政策鼓勵跨區域重組
然而,雖然“通鋼事件”讓通鋼再與民營企業重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國有企業之間的重組也并非易事。
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海民向記者表示,央企與國企重組,只要國企是獨立的法人,稅收可以留在當地。而如果是地方國企與地方國企重組,兩個地方政府可能就會因為稅收問題而進行曠日持久的談判。
12月3日,在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第三次部門聯合信息發布會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賈銀松表示,工信部今年3月份啟動的《加快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指導意見》編制工作已送有關部門征求意見,很快將出臺。而該文件的主要內容就包括積極支持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鋼鐵企業集團,鼓勵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跨地區戰略性重組,同時促進各地區特別是鋼鐵產能大、企業數量多的省區進行鋼鐵產業整合,并參與全國性的重組。
據參與制定該文件的人士介紹,該文件中將有鼓勵措施。而該文件實施后,將進一步推進有兼并重組意向的案例,由主管單位層面來協調,加快重組的進程,使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有實質性進展。
受益于該文件,通鋼或許能趕上這一波重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