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水價上漲失控
在水和糧食這樣的必需品上,難以用價格把窮人和富人劃為一等:水漲到一百塊,富人照常可以一天換一池水,而窮人的收入只能全用來喝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環所 吳平
2009年,不僅上海、天津、沈陽、廣州、南京等多個大中城市先后舉行了水價上調的聽證會,而且北京、長沙等多個城市也正醞釀上調水價,全國一片水價上漲之聲。
漲價理由五花八門,歸納總結后莫過如下幾條:
1、調節貧富。“不能因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價;其實低水價是資助了高收入者,而不是資助了低收入者”。
2、節約資源。“水價偏低,沒有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導致浪費資源。”有負責人表示,當前調整水價是以促進節約、提高用水效率為目標,重點解決污水處理費偏低等問題。
3、保護環境。“水價里應該包括排污費和污水處理費用,這樣利于環境的改善、制止污染的惡化”。
4、解決虧損。“中國水務企業普遍虧損。由于國家有限的投資遠不能適應城市化發展,致使供排水與污水處理基礎設施滯后”。
5、國際接軌。“對比國外數據,我國水價偏低,僅為國際水價的1/3。世界銀行建議一國居民用水開支應占其可支配收入的3%至4%,而中國不足2%,水價還存在較大上漲空間”。
我們必須看到,水本身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即使價格再高,人們也必須使用。更為關鍵的是,作為一種有著社會公共屬性的產品,城市供水價格本身不僅必須受到政府與國家法律的管制與約束,而且也必須更多考慮到當前社會群眾的生活質量,絕不能簡單“隨行入市”、想漲就漲。
因此,單純提高水價只能提高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并不能遏制有錢人的揮霍與浪費。而且,如今各地自來水的定價機制與成本核算情況,依然處于一種相對不公開、不合理的狀態,沒有最大限度擠出“水分”,也沒有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給人感覺更像是一本說不清楚的糊涂賬。因此,以上漲價理由實有牽強之嫌。
我認為,水價改革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調整貧富差距。在水和糧食這樣的必需品上,難以用價格把窮人和富人劃為一等:水漲到一百塊,富人照常可以一天換一池水,而窮人的收入只能全用來喝水。
第二,保護節約資源。居民基本用水量很難量化,水資源稀缺不能簡單地說因沒有節水意識導致的。若能改變“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局面或許較之讓居民“滴水度日”更節約水資源。不解決“消瘦變色”的四海五湖、九江八河,而通過上漲水價節水,很難解決用水短缺的局面。
第三,保護環境。以前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如果全部用在了污水處理上,水污染應該不至如此。
第四,解決虧損。作為壟斷企業,不贏反虧應該反思人事制度和管理體制
第五,國際接軌。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人均收入、自來水質量都沒有和國際接軌,單單在水價上和發達國家看齊,可謂顧此失彼。
水價是中國最為復雜的價格,它不是由供需決定的市場價格,而是政府根據多種因素考慮的綜合定價。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如此大幅度的提高水價,等于把水企業的危機轉嫁到居民頭上。
水務產業是社會公益事業,關系國計民生。它最主要的目標不是盈利,而是社會責任。決策者必須慎重,水務產業固然需要投入,但我國國力確實已經今非昔比,如果水價上漲失控,電力、煤氣必將起而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