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
2008年10月份后,我國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適當減免稅費,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率,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和重點支出,對化解金融危機影響、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鑒于本次經濟調整的嚴峻性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當前要繼續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同時宜將積極財政政策向結構優化和發揮帶動效應方面偏移。
一、積極財政政策的特點與效用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中央提出2009年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圍繞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的要求,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著重抓好以下五個方面:
擴大政府公共投資,著力加強重點建設。在2008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災后恢復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資1040億元的基礎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安排9080億元,增加4875億元。
推進稅費改革,實行結構性減稅。結合改革和優化稅制,實行結構性減稅,減輕企業和居民稅收負擔,擴大企業投資,增強居民消費能力。預計2009年將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
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促進消費需求。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充分發揮財稅政策作用,增加財政補助規模,重點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2009年2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家電下鄉政策,將財政資金直接補貼給消費者,有效銜接和動態追蹤生產、流通、消費環節。并且,新增家電下鄉的財政補貼產品擴大到空調、燃氣熱水器、儲水式電熱水器、計算機、摩托車等,農民購買這些家電將由財政補貼總價格13%的金額。近日又出臺家電以舊換新的財政補貼政策。
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用于“三農”支出和民生支出安排分別達到7161.4億元和7284.63億元。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進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為完善扶持措施,支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資金420.2億元,比上年增加168.12億元,增長66.7%。住房保障政策中,實施對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等相關減免政策,落實對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鼓勵居民購買自住性、改善性住房。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計劃在3年內投入8500億元,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大科技投入,促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增加節能減排投入,穩步推進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改革。改革完善資源稅制度,促進資源合理利用。準備兩年投入1000億元,加快推進科技專項規劃,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和后勁。
這次積極財政政策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思路新”。此次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立足于應對危機、化解危機,著眼于抓住機遇、創造機遇,較好地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二是“導向明”。就是重民生、保增長、促消費、活市場、統內外、利長遠。三是“力度大”。今年全國財政赤字9500億元,各項稅費減免政策預計減輕企業和居民負擔約5000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000億元。四是“工具多”。將預算、稅收、貼息、減費、增支、投資、國債、轉移支付等若干財政政策工具組合起來一起使用。
從經濟運行的實際情況看,應該說,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已逐步顯現。比如在積極財政政策支持下,宏觀經濟急速下滑的趨勢已得到抑制。一季度經濟增長6.1%,盡管增幅仍在下降,但下降幅度明顯收窄,與2008年第四季度的6.8%相差不大。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其中5月份當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比上年同期回落7.1個百分點,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
積極財政政策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推動作用更為明顯,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9%,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完成投資23055億元,增長40.6%。從施工和新開工項目情況看,累計施工項目216420個,同比增加47912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275837億元,同比增長33.8%;新開工項目123878個,同比增加39510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3300億元,同比增長95.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1-5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770億元,同比增長15.0%。工業利潤降幅也出現縮小趨勢。1-4月份,全國22個地區工業實現利潤4873億元,同比下降27.9%,降幅比一季度減小4.3個百分點。全國國有企業1-4月實現利潤3236.4億元,同比下降32.3%,降幅比1-3月縮小4.5個百分點,4月比3月環比增長0.5%?偟目,經濟運行基本呈現出筑底回升的態勢,積極財政政策已經開始顯示出效應。
從社會發展看,民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社會穩定性并未因金融危機的沖擊而產生大的變化,應該說其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從改革層面看,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穩步推進,制度性建設也在加快。
二、積極財政政策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盡管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發揮了比較好的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積極財政政策也面臨一些現實的問題。
1、財政收入不樂觀,持續擴張難度加大
由于經濟減速、企業效益下滑、結構性減稅和PPI、CPI雙下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2009年以來財政收入出現明顯下降。1-5月累計,全國財政收入27108.67億元,完成預算的40.9%,比去年同期減少1955.7億元,下降6.7%。
從影響財政收支的主要因素看,當前的有利因素包括去年下半年以來連續六次提高近萬種商品的出口退稅率、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下調及單邊征收、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提高、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稅率下調、調整房地產交易環節的稅收政策、降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等減稅政策。盡管前期對稅收收入減收的影響比較大,但隨著翹尾因素的逐步消失,對收入增幅的影響會越來越小。同時,受經濟增長減速等因素影響,企業效益下降、財政收入來源明顯減少的狀況也會隨著經濟的逐步好轉而有所改善。
不利的是,稅務部門提高企業所得稅的預繳比例對后續增幅提高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今年1月份國家稅務總局對金融等企業所得稅預繳稅款占企業所得稅應繳稅款比例偏低的企業,要求調整預繳方法或提高預繳稅額,并規定了較高的70%的預繳比例。需要說明的是,預繳所得稅比例提高后,年終匯算清繳的所得稅會相應減少,從全年看企業所得稅的收入不會因預繳比例的調整而增加。另外,5月份,財政收入增幅由負轉正,主要靠兩項,一是消費稅增加,剔除成品油稅費改革增收因素,實際消費稅增長9.1%;二是非稅收入增加,5月份非稅收入同比增長1.3倍,這可能與某些地方政府加大稅費征繳力度、“打擊逃漏稅行為”有關,但其可持續性存疑。
而從財政支出方面看,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實施的結構性減稅,增加政府公共投資規模,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三農”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支持災后恢復重建等,都需要財政加大投入力度。財政支出基數較大,剛性很強,也增加財政支出的壓力。因此,總體上2009年全國財政收支形勢比較嚴峻。
2、地方財力陷入困境,對財政政策的擴散效應會產生影響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為避免經濟增長快速下滑,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中央政府通過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各級政府也出臺了總額超過20萬億的地方投資計劃。但是,正當4萬億全國投資大規模下發的同時,各地配套資金卻開始面臨著明顯的投入壓力。審計署的公告稱,截至2009年3月底,審計抽查的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5個新增投資項目,中央投資資金平均到位率為94%,其中有的項目按工程進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
3、對投資的偏好有點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