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發布 > 正文
華強
有人說,在美國賣出10輛汽車,其中9輛是借助信貸完成的。因為在美國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馬上消費了,這些都表明了美國汽車消費金融的發達程度。
那么,中國消費金融現狀又如何呢?據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介紹,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中國居民消費信貸余額為3.94萬億元,在金融機構貸款中的比重約為11%。如果剔除購房貸款,消費信貸余額僅為4500億元人民幣。
未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引擎還有很大空間。問題是如何促進、推動消費增長。
當然,最好的方式是收入增加。但在收入增長相對較慢的情況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藥方”是先買后付、借貸消費。
值得關注的是, 5月12日,銀監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樣一類新型金融機構,會促進我國經濟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
借貸提高消費效率
人的收入軌道決定了,年輕時缺錢,到年老時錢最多,消費的年齡軌道又正好與此相背。而消費型的金融產品恰恰能夠幫助人們跨時間轉移收入,糾正這兩種軌道的矛盾。所以,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金融消費的力度可以決定消費水平的高低。
按照國際慣例,一國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消費將進入快速增長期。但中國在2007年人均GDP達到2456美元,2008年超過3000美元,最終消費率仍然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當然與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關,與中國社保體系的不完善有關,但是與中國的消費渠道、消費方式以及與支持消費的手段不足,也有一定關系。
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按照我們自己的說法,是進入了小康社會,按照世界銀行的說法,我們進入了中等收入的水平。這樣的水平,潛在的消費需求是會發生重大的轉變,那就是對溫飽的基本需求在減弱,對住房、汽車、家用電器耐用消費品需求則明顯地提高。
消費需求的轉變,必然導致消費模式的變革。清華大學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認為,在這種轉變中,金融業是非常重要的,消費金融是要提高消費的效率。“經濟學里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費,不是今天的消費就是明天的消費,所有的投資都是為了將來的消費。所以消費是最重要的。但是經濟學里邊講消費一定要有效率。”在2009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肖耿這樣說。
提及消費金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目前仍在肆虐的金融危機,因為正是美國的借貸消費模式最終導致了這場災難。“盡管這次危機是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但是,美國自19世紀末演變而來的、靠借貸消費帶動的增長模式不會改變,其金融資本主義模式也不會終結,在質上不會變,只是在量上會有收縮。”陳志武表示。
消費金融的供需矛盾
消費金融在美國是過度,而在中國,恰恰相反,是不夠,遠遠不夠。
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消費信貸余額在金融機構貸款中的比重僅為1.29%。而同期美國不包括房貸在內的個人消費信貸余額是我國的38.7倍,其在銀行貸款中的比重則高達26%。如果中國也達到這個比重水平,那么個人消費信貸余額可以達到9萬億元人民幣。
汽車消費是在我國開展得較早的消費金融產品之一,迄今為止,國內也有了10家汽車金融公司獲準提供購車貸款服務,但到2008年底,我國各金融機構發放的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僅1583億元,其中318億元來源于汽車金融公司,占到的20%。
數據顯示,早在2003年7月末,四大國有銀行汽車消費貸款余額就達到1400多億元,當時全國轎車銷量是140萬臺。而2008年我國轎車銷量已達到504.69萬輛,考慮通貨膨脹和轎車銷量增長3倍的因素,這5年來國內的汽車消費信貸市場基本處于萎縮之中。
是市場對消費金融的需求不足嗎?顯然不是。工商銀行位居中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第一的市場地位,今年前四個月個人消費貸款比年初增長了將近5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工商銀行副行長李曉鵬也承認,“這說明市場情況很好”。
而目前消費信貸的“爆發”,正是源于去年12月10日工、農、中、建等9家大銀行《貫徹落實中央“金融促進經濟發展九項措施”的六點共識》。《共識》稱,要“尋求新的消費信貸增長點,積極擴大住房、汽車和農村消費信貸市場”。關鍵還是在“供方”。
美國模式可以借鑒
工業技術、農業技術已日臻完善,人類的物質生產能力已大大提高,不怎么費力即能滿足物質消費需求。最終制約人類經濟增長的不是生產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資不足,而是消費需求跟不上。而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正是到了需要消費提振經濟的時刻。
美國經濟增長由生產驅動到由消費驅動的模式轉型,發生在1880至1920年代間。1850年時,美國人只有2%左右的收入花在耐用消費品上。隨著分期付款模式的推廣,信貸消費日益被接受,到1880年,已有11%的個人收入花在耐用家用制造品上。從那以后,耐用消費品的生產增長速度每年達到4.7%,遠高于耐用工業品的增長速度。
為什么會這樣?陳志武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經過100年的工業革命,規模化的工業生產技術已經趨于成熟,開動機器就能生產很多東西、很多產品,于是,生產能力已不再是經濟增長的瓶頸,消費需求才是瓶頸。
消費金融,恰恰在“能力”上給消費需求幫上了大忙,最終導致了美國經濟綿延不斷地向前發展。
這種借貸促進消費的發展模式不是美國專有的,發達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這樣的模式。“實際上,中國現在也要從投資驅動型的模式向消費驅動型的模式轉型,否則,中國只能繼續依賴制造業和出口市場。”陳志武說。 中國消費金融的大幕開啟,演繹的也必然是消費的一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