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麗 發自上海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易居中國旗下的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近日完成了《中國土地市場白皮書》,分為2008年回顧、2009年展望兩個部分。《中國土地市場白皮書》指出,土地市場在一片寂寥中走向2009年,由于2008年眾多城市未能如期完成土地供應計劃,而進入2009年后,4萬億投資項目將陸續上馬,白皮書認為,2009年土地供應總量有望整體放大。同時,由于2008年土地市場的低迷,促使各地政府紛紛出手,試圖通過控制供應總量、改變付款方式、降低出讓難度等多種措施,緩解開發商資金壓力,促進土地成交,從2008年底土地市場表現來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部分 2008年回顧
總體:30城市土地流標率13%
2008年全國土地市場也迎來寒冬,2007年瘋狂競價的火爆場面不再,七成以上土地以底價成交,流標、退地風潮更是席卷全國。
在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所監控的30個大中城市中,2008年有248幅經營性土地流標,流標率達到13%,其中上半年經營性土地流標率為8.6%,下半年流標率則上升至17.4%。
2008年,北京、上海、深圳、沈陽等城市均采用了降低底價、提高地塊容積率和建筑面積等方式,直接、間接地降低地塊的總價或單價,部分地塊已經回落至06年的價格水平,從而有效促進了地塊的順利成交。
供應:土地供應節奏相對穩定
在2008年全國的土地供應量中,市場份額最大的不是住宅用地,而是工業用地。從土地幅數看,工業用地供應比重達到51%;其次是綜合用地,供應比重達到20%;住宅、商業類地塊供應比重分別達到15%和10%,而辦公地塊甚少,供應比重只有1%左右。
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30個重點城市土地供應面積2.4億平方米,其中經營性用地供應面積為1.9億平方米。從全年供求走勢來看,土地供應相對平穩,下半年較為集中,年末達到全年供應峰值。從各城市具體表現來看,近七成城市下半年土地供應面積達到全年供應的50%以上。
從各典型城市表現來看,2008年末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供應放量。北京和上海2008年供應量相對較大,分別為980萬平方米和1610萬平方米,四季度供應量,均達到全年供應總量的三成以上,為年度次峰值;廣州、深圳和南京均于四季度出現供應峰值,其中深圳和南京整體供應量相對較低,僅為300萬~400萬平方米。
重慶和武漢則在三季度達到供應高峰,年度供應總量為400萬平方米左右;天津、杭州、成都等城市的供應節奏相對均衡,其中天津和成都供應量分別達到3638萬和1824萬平方米,在各城市中處于最高水平。
成交:土地市場整體低迷
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30個重點城市土地成交面積1.9億平方米,供求比1:0.77,其中經營性用地成交面積為1億平方米,供求比1:0.55。
從全年走勢來看,大部分月份表現低迷,成交量在1.2億平方米上下波動,除1月外成交量持續低于供應量,11月供求缺口達到全年最大,12月受年末供應放量和政府救市影響,成交量大幅回升,達到年度次峰值。
從典型城市成交情況來看,差異較為明顯?藸柸鹬袊芯恐行牡臄祿@示,北京、上海、天津和成都的成交面積均超過1000萬平方米,其中北京和上海于一季度和四季度出現成交高峰,而天津和成都各季度成交走勢相對平穩。
成交價:74%的土地底價成交
2008年初,還在上演多個開發商爭奪土地,溢價率不斷攀升的情況,高地價高溢價地塊仍有出現,隨著市場的進一步回落,到了下半年,多數土地底價成交,流標退地事件時有發生,土地市場也愈加冷清。
從整年來看,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經營性用地中,有74%的土地底價成交,15.7%的土地溢價率不超過10%;僅有4.3%的土地溢價率超過50%,而其中超過90%的土地成交于上半年;還出現了0.5%的土地低于底價成交的狀況,80%的負溢價地塊出現在下半年。
從各城市經營性用地的溢價率情況來看,多數城市的土地都以底價或者小幅溢價成交。深圳、天津、南京、杭州等城市,底價或接近底價成交的比重均達到90%以上。
但就2008年全年而言,在上半年還是偶爾會出現土地高溢價的情況?藸柸鹬袊芯恐行谋硎荆S著市場的進一步下調,下半年土地市場愈發冷清,高溢價土地蹤跡難覓。
2008年土地市場關鍵詞
【流標】典型一線城市流標20%以上
開發商2007年的瘋狂拿地行為,在2008年出現了戲劇性的大轉折。
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2008年監控的30個大中城市的數據顯示,這些城市中的經營性土地有248幅流標或未成交,流標率達到13%。其中,上半年經營性土地流標率為8.6%,而下半年流標率上升至17.4%,流標現象明顯加劇。此外,退地風潮也在全國蔓延。
從典型城市的土地流標情況看,北京、上海和廣州,都表現出流標愈演愈烈的現象,流標率達到20%以上,且下半年土地流標情況普遍比上半年明顯加劇,深圳下半年的經營性土地流標率雖然有所降低,但與土地供應規模的縮減有較大關系。
作為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一線城市,其流標現象也對其他城市產生影響。
【退地】退地風波頻頻上演
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分析認為,2007年整體樓市形勢大好,開發商爭相拿地,“地王”頻頻出現,但隨著多項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市場出現陣陣寒流,2008年全國樓市普遍陷入低迷,開發商信心下挫,加上巨大的資金壓力,2007年的寵兒成為2008年的棄兒,自然也不足為奇了。
對于不少在2007年高價拿地的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說,退地成為他們無奈的選擇。年初由融信開啟2008年退地風潮,融信地產不惜損失7000萬元土地保證金,退還福州白馬路地塊,此后,多家中小企業紛紛損失重金,退地減負。
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在《中國土地白皮書》中指出,相比“割肉”之痛的退地企業,也有企業優雅轉身。如:蘇寧在其南京東路163地塊退地事件中可謂是毫發無損。該地塊下方正是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南京東路站站點,其建成時間影響到土地交付,蘇寧借機與政府協商,及時解除合同,44億元的土地出讓金得以全額退還,避免了數額不小的違約損失。
此外,面對2007年“搶”來的高價地王,還有企業則采取 “先退再進”策略,終成最大贏家,志成企業便是這樣的范例。2008年6月,志成先損失3000萬元保證金,將2007年9月以11.04億元高價競得的普陀長風生態商務區的4C東南地塊退回。2008年10月,再將該地塊以7.64億元重新購入,一退一進之間,節省資金達近三分之一,使其成為近期退地事件中的一大贏家。
【2008年地王】20億~30億地王占半壁江山
2008年地王成交總價水平相比2007年出現明顯下降。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8年 “地王”總價區域主要集中于20億~50億元,其中20億~30億元的“地王”占了半壁江山,僅有1幅地塊成交總價達到50億元以上。
而2007年 “地王”總價普遍較高,6成地塊總價超過50億元,排行第一的長沙開福區新河三角洲 “地王”,成交總價更是達到92億元。
克爾瑞中國研究中心分析認為,受宏觀調控的影響,全國樓市在2007年末開始進入調整期,2008年全國房地產市場成交大幅下跌,開發商資金壓力加大,土地市場也陷入低迷,出現大量的土地流標或退地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價格的下降和競爭程度的減弱,讓部分企業看到了低價拿地、借機拓展的機會,從而出現了一些表現相對突出的地塊,成為今年土地市場上的關注重點,但與2007年相比,2008地王顯然成色不足。
隨著市場走向觀望,土地市場日益低迷,開發商的資金鏈又受到了嚴峻的考驗,昔日地王風光不再。在廣州市房地產業協會召開的一次市場形勢分析會上,透露了廣州有5幅高價地塊至今未繳清土地出讓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