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今
[摘要]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也積累了很多經驗教訓。面向未來,中國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科學發展為指導,在國家戰略的適當部署下,把中部、東北和西部地區的發展納入全國發展規劃的總目標下,充分利用四大地區之間的產業聯系、地區聯系,建立非均衡戰略下的區域統籌協調機制,實現四大地區在互動過程中的統籌發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體系。
[關鍵詞] 改革開放;區域發展;經驗;展望
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歷程,基本上經歷了由非均衡發展到協調發展、再到統籌發展的三個階段,實現了區域發展戰略的重大推進,中國區域經濟“多輪驅動”的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形。隨著十七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的深化,這預示著中國區域發展又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一、中國區域發展30年的經驗和教訓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區域發展戰略作了一系列調整。基本上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到“八五”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階段、“九五”以來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階段、 “十一五”以來的區域統籌發展階段。
回顧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完善的歷程,可以清楚地看到:
第一,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促進了全國經濟整體上實現持續高速發展。不論是東部沿海地區的率先發展,還是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區域發展戰略的轉變和調整不僅使這些重點發展地區的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且帶動了全國整體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得國家和各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改革開放的30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9.8%以上,比改革開放前均衡發展戰略時期提高近4個百分點。沿海地區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以11.24%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的高速增長,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國內生長總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也分別達到了9.75%和9.13%,全國有11個省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10%。這樣的高速增長不僅在中國,連世界上都是少見的。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各區域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第二,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的實施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一是在全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區域之間表現出明顯的不平衡,區域經濟差距越來越顯著,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區域之間的相對差異和絕對差異都呈現出加速擴大的趨勢,東部膨脹病、西部長期落后、中部邊緣化、東北衰退等對中國社會發展和整個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實現帶來了負面影響。二是在區域經濟差異擴大的同時,區域經濟的結構問題也凸現出來,在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市場機制逐漸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個區域都以競爭的姿態來指導產業結構的調整,爭相發展市場上銷路好,附加值高的產品,導致各個區域之間產業結構趨同現象嚴重。三是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增多,區域經濟秩序紊亂。各區域通過對本地市場進行分割,或者通過行政手段硬性限制或加價、征收附加費用等設置貿易壁壘,排斥外地同類產品進入本地市場,同時,限制本地的資源流出,在涉及區域之間的經濟糾紛時,不顧有關法律規定,袒護本地的經營者,失去了解決糾紛的公正立場。在區域之間的合作中,不遵守協議,不愿意承擔責任和義務,結果導致合作流產的事情經常發生。地方保護主義不但導致區域經濟秩序紊亂,區域之間的經濟關系緊張,而且還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四是現行政策對于控制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福利差距還缺乏切實有效的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區域自然條件差異難以改變,但是在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上必須縮小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五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不平衡發展,全國出現了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資源、環境壓力凸顯,能源緊缺、突發性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事故的不斷發生。壓力的內涵和大小在東中西部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第三,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有利于優化區域分工,開發西部市場,使東、西部互為市場,最大限度地拓展國內市場空間。中、西部(尤其是西部較落后的地區)不僅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而且其遼闊的地域和約占全國60%的人口還可以為全國(包括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東部沿海地區領先發展的經濟則有望成為帶動全國(包括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這種情況使中國完全有可能建立起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完整的國內產業體系和統一的國內市場體系。此外,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經濟循環應以內循環為主,發展經濟也只能走國內市場為主、以對外貿易為輔的道路。中西部的資源產業優勢如果不和東部結合,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離開中西部地區豐富資源和廣闊市場這個后盾,東部的高速發展也難以為繼。
第四,在區域協調發展大目標前提下,要承認區域差異和區域競爭,提倡發揮市場機制促弱變強為基礎作用的適度競爭。這即是說,東中西地區之間的經濟活動必須遵循自主合作、自由交易、等價交換的市場法則,同時國家要通過利益機制、政策制約和信息導向限制惡性競爭。與促進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現行政策在促進各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還顯得比較薄弱,需要進一步強化和完善。
第五,區域協調發展是個長期的動態過程,其間必然伴隨著激烈競爭和不協調行為,協調的短暫實現之后又會產生新的不協調。區域協調的主要標志,在市場經濟和統一市場條件下絕不會是傳統的靜態表現出來的產業“合理分工”,而是混合分工和相互滲透(一體化)格局形成、差距縮小的動態過程。從發達國家區域關系變化歷程看,在某個時期內,區域利益沖突加劇,甚至差距急劇拉大也是難以避免的,而且從總體戰略需要出發,有時也是必要的、合理的。中國的傾斜式發展戰略盡管拉大了地區差距,但總體而言,是共同前進中步伐快慢的差異,總體上加快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東部更快發展的同時,也加快了中西部發展,為中國迎接新世紀國際經濟競爭贏得了時間和機遇。但從協調發展的長遠目標出發,又不能不高度重視當前區域失衡的嚴重性,高度重視差距帶來的重大隱患。也就是說,區域關系到了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到了把區域協調發展放在戰略地位的時候。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