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鄭盎 北京報道
產業振興,刺激經濟,誰是最重一拳?
據多位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一攬子關于房地產的調控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運作之中。政策調整涉及房地產已經沒有懸念,唯一尚不確定的是,房地產會不會被列入產業振興規劃的第十項。
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在上周的高層會議中,原本暫定為第十項產業振興計劃的能源業被拿下,而房地產被換上。上述知情人透露,難點在于,本次調控雖然對房地產行業有促進作用,但加上“振興”二字有點牽強,因為大家難免會把“振興”和“托房價”聯系在一起,反而加大了政策阻力。
一位消息靈通的上海房地產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的確聽到有一個計劃,但是具體內容沒有傳出來”,并表示此次消息封鎖之嚴,讓他也很意外。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還是獲悉,醞釀中的規劃,可能涉及進一步減輕供需方金融壓力;鼓勵地方地產企業重組;順勢推出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REITs);以及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按照3年9000億的投入標準,可能為此發1000億到2000億的國債。
從中央到地方
“我正在起草一個重要文件,不抓緊時間的話,也許就過不了年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簡稱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表現得很匆忙。
“今天忙死了,部里原定于下午3點的會,拖到3點半才開——開完后,還有別的會。”1月20日,建設部的另一位官員向記者表示。
此前,在振興規劃將涉及九大產業之后,與房地產有關的各個部門都在加速運轉,大會小會、各種研討不斷。大家都知道,在汽車振興計劃之后,肯定會跟著一個房地產,而這個房地產,很可能就是第十個。
但是,凡事一涉及房地產,就會博弈重重,房地產政策以何種方式露面,更是一個大問題。
上頭在等、在研討、在反復斟酌,但地方上已經等不及了。上海、武漢、天津、重慶等地近日都傳出消息,已經或即將有相應措施出臺。天津第一次明確鼓勵外資參與國有建設用地交易,上海正醞釀出臺購房退稅等“救市”措施,武漢則是購新房超50萬元外地人可入戶中心城區。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現在任由地方政策開閘,過一陣子會收不住,全部變了樣”。目前上頭考慮的,“就是要地方政策套中央政策,中央政策宏觀指導,以免地方上出軌”。
而《華夏時報》記者獲悉,醞釀中的規劃,除了進一步減輕供需方金融壓力之外,還“可能加大鼓勵地方地產企業重組;業內頗多期待的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也將順勢而出;還會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
上述人士表示,鼓勵地方房地產企業重組并不是要成立一個國有房地產巨無霸,而是進一步支持企業的市場化重組。行業集中度高了,也便于調控,“實際上去年已經陸陸續續地開始做這一塊了,現在只是把去年的政策進一步強化”。
保障性住房則是之前政策的延續。按照三年9000億的投入標準,由于地方賣地收入銳減,資金缺口較大,可能為此發行1000億到2000億的國債。
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則是保障性政策的補充。知情人士透露,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今年將以惠民基金的方式推出,主要支持廉租房,補充其資金缺口,“當時建設部上報的時候,主要是因為其惠民的因素才會獲批”。
中國房地產開發集團總裁孟曉蘇向本報記者透露,2007年的時候,有全國人大代表指出:“現在只有房地產產業政策,而沒有房地產的社會政策。”從房地產純產業政策,到房地產社會政策轉變——2009年,這一趨勢將更加明顯。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