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立方”中方主創設計師王敏——
“水立方”:除了是房子還能是什么
水分子結構變成精美的項墜、跳水塔幻化成姹紫嫣紅的萬花筒、水立方成為藍瑩瑩的鎮紙和燈甚至座椅……在王敏的手中,龐大的國家游泳中心變得小巧了,“時尚”了。
王敏至今還清晰地記得,2008年7月18日,她的“A+工作室”在CCDI設計集團召開了“水立方設計師時尚文化作品設計交流會”,她過去的老板、CCDI設計集團總經理趙小鈞在會前就笑瞇瞇地看著她的作品說“太好太漂亮了”。“他和商宏都很支持和鼓勵我的工作。”在這三位國家游泳中心中方主創設計師當中,王敏是唯一的女性,她笑著告訴記者,“或許因為我是一名女性設計師吧,才會對建筑之外的這些小巧的東西情有獨鐘。而他們兩位男子漢的夢想,仍然在設計大房子那里呢!”
在王敏的設計里,“水立方”的各種元素被用在了家居用品、兒童玩具、首飾、發光飾品和水景等多個領域,這些將“水立方”的建筑語言與時尚用品結合起來的構想,邁出了由建筑設計衍生時尚自主設計的大膽嘗試。
作為“水立方”三個中方主創設計師之一,王敏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甚至沒能親自在自己的作品里觀看一場比賽。但如今,水立方卻在她的手中鮮活了起來。
在王敏看來,這和讓水立方等奧運場館再續利用一樣,亦是“水立方”生命的延續。
“水”的誕生
清華大學建筑系碩士畢業以后,王敏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攻讀第二個碩士學位,隨后她分別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建筑事務所工作。
2001 年7月13 日,北京申奧成功。那天,王敏還對告訴她好消息的老板說,“這對中國建筑師是件好事情。”只是她沒想到,這個“好事情”會給她的人生軌跡帶來巨大的改變。
作為建筑師,王敏最初對設計大型場館并無興趣。一年多之后,國家游泳中心國際設計競賽公開招標,來自中國、法國和美國等13 個國家和地區的33 家設計單位或聯合體報名參加,而王敏加入的中澳設計聯合體也在其中。當時王敏正在國內休產假,朋友說服了她參與奧運游泳館的設計。
據王敏介紹,“水立方”從招標至完工歷時近5 年,但令王敏印象最深刻的是交標前的3 個月,“那是非常神奇的經歷,是頭腦風暴和中西碰撞的一段經歷,工作密度和強度非常大。”王敏說。
最初,王敏覺得奧運場館這樣的建筑功能性太強,但轉念一想,游泳中心如果被看作是一個與水相關的房子,設計起來應該有趣。后來她和搭檔趙小鈞、商宏聊設計理念,“大家的想法非常一致,都是從水的主題出發,聊得激動不已。”
“在設計之初,我們非常仔細地研究了鳥巢。”王敏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鳥巢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精神場所,是圣火點燃的地方,人們在那里慶祝著自己對人類極限的不斷超越。當時我們覺得鳥巢的設計非常有男子氣概,而我們這個關于水的建筑,應該比較陰柔、內斂。”
2003 年7 月29 日,“水立方”競標成功。王敏隨后飛回多倫多辭去工作,然后馬上飛到悉尼,開始第二階段方案深化的工作。“三個月計劃了一段重要的人生。”
中方設計師的方案都是從長方形基底開始入手的。據王敏介紹,最后,中方設計師做了一個模型,將游泳館的各個功能擺進最初設計的長方體內,奇跡發生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正方體竟然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這個正方體就是后來 “水立方”的雛形。
“小水立方”的大內涵
一頭直發,柔柔弱弱的王敏,在記者的眼里實在無法和“水立方”那樣的大型建筑聯系在一起。“大型建筑的確不是我的興趣首選。我更不喜歡純粹追求商業功能而忽視了美學和建筑的精神意義。”王敏說,而“水立方”最吸引她的一點是,它不是只為奧運會那幾十天服務,“她還要為大眾服務三、五十年。那將會是北京普通民眾享受水的一個好去處。”
“奧運游泳場館存活難一直是世界難題,為了幾十天的時間耗資巨大,而賽后卻不得不面臨改造,并且進行資源的調整,再加上水的供暖、消毒等處理,都會給場館的后續生存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王敏說,“所以我們希望這個房子在奧運會短暫的輝煌生涯結束之后,仍然保持非常強的生命力。所以我們在設計之初就希望把與水相關的所有項目,包括游泳,跳水,包括老人、孩子學習游泳,以及休閑、戲水甚至有可能將來還會有冰場等因素都考慮了進去。”
令王敏高興地是,這樣的延續已經開始。“比如現在正在‘水立方’舉行的演出。”
完成了大型建筑物設計的王敏卻積極地投入到一些精巧的小房子的設計中,“我覺得一個小小的房子,從結構體系到建筑外觀,從室內空間到室外景觀,甚至到家具、燈飾以及小品都可以做透。那樣一種‘小’的設計,是往深處發展的設計,也有很‘大’的內涵。”王敏說,“我目前更多地從事中小型項目的設計。”
而比中小型建筑更小的設計——這些與“水立方”相關的產品設計,則有更為深遠的作用。它們與房子不同,它們可以跟隨成千上萬的購買者,將“水立方”所倡導的“健康、環保、快樂、時尚”的理念傳播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水立方”的特殊形態,已經建立起了一種特殊的審美標準,有了自己的一套語言,并從建筑擴展到生活。“理論上講,當一個建筑的理念擴展為一種生活概念時,它就可以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王敏說。
建筑語言的時尚轉身
一款名為“四季”的首飾,它配有春夏秋冬四種顏色,這些彩色可以根據擁有者的心情、服飾或季節不同而隨機搭配。“這是取材于‘水立方’是個會無極變色的房子,它在不同的時間可以有不同的表情。”
而類似的構想,源于2003年夏天,王敏在做“水立方”設計的時候隨手畫的一些草圖。如今,草圖的大部分已經是成品。
“我當時覺得這些東西很有意思,不過那時都在忙建筑的設計,這些小想法只是一閃念,根本顧不上。”王敏說。直到2007年,“水立方”做完了,王敏才有時間做這件事。
王敏隨后的設計一直在走時尚路線,這和她多年中、西方文化的熏染及身為女性特殊的敏銳及興趣有關。她亦想通過這些載體把“水立方”在審美方面的理念傳播出去。“比如在具體操作上,建筑是很宏大的,而時尚設計更微觀一些,在使用材料上也就更細膩。”王敏介紹說,“這并不等同于奢侈品,但是卻要打破中國制造的低品質印象。比如我們僅僅是燈的安全用電,就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研發和檢測。”
王敏所說的“細膩”在2008年“十一”期間推出的跳水臺萬花筒上就能感受到,每一個摸到它的人,除了欣賞里面變換多端的圖案以外,就是喜歡在手里把玩那份細膩的手感。而這,正是好的設計和好的制造相結合就能做到的事。
目前,王敏的合作伙伴中很多都是南方那些給國外大品牌做外單的制造廠家,“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了機遇,那些缺少了外單的廠家,可以和我們更好地合作了。消費者的喜歡給了我們很多鼓勵,我們經常因為準備不足而賣斷貨。”
在王敏的先期作品中,水立方的特征很明顯,“不過我想后續的作品,還會突出三維性、功能性,并不斷會有驚喜出來。”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