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權靜:高老師,您剛才關心馬總未來在商業推動上有多少遠見,他的回答您怎么評價?
高先民:馬總說了一個很了不起的詞,叫服務外包。軟件的服務外包大家已經熟悉了,像在大家的印象里,似乎都可以服務外包,但是以前航天工程,因為涉及到軍事、國防、政治,很難做得到。馬博士在這一點上做的這個嘗試,非常為我們所看重。發射外包、服務外包、航天技術外包。
還有一些,其實跟大家的關系都很緊密,像大家平常用的GPS,據我了解我們以后可能用的都是馬總那個地方做的GPS,是準備在我們國家上空構筑出一個GPS的網絡,是嗎?
馬興瑞:是的,因為我們實際上真正運行的只有美國的GPS這樣一個網,它的GPS叫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如果再把它說得更準確一點,叫做“天機定位導航和受時性”。這個系統發明以來對全世界無論是在軍事上、民用上、商業上,現在取得巨大的成功。俄羅斯開發格洛納斯。我們中國作為這樣一個大國,作為天機的基礎設施掌握在別人手里不行,我們現在開發國家自主的導航系統,一代我們已經開發出來,運行了8年,2000年開發出來,正式運行了5周年。一代我們是相當于跟GPS的理念不太一樣,我們有源的一種狀態,上下通訊的概念。但是有優點,可以做短文的報錯系統。我們第二代系統,原來系統加了無源的,類似于中國的GPS,這個系統建立以后對地面的應用是巨大的。很多網友或者是很多是用了GPS,真正對導航系統的深層次理解不夠,這個系統的用處幾乎是你能想到它能怎么用,它就能給你怎么用,因為它能夠給你提供位置的三個座標點,能夠提供你速度的三個座標點,還能給你提供你時間,這七個物理量幾乎可以組成任何的用處。當然現在大家可能用的比較多是在交通領域。
高先民:大家開車的時候,原來沒有想到自己用的GPS其實是美國的技術。包括我相信以后有了我們自己的GPS,這種更新的速度和經濟化的程度,都會大為改觀。
剛才馬總提供了一些細節,我以前也是不知道的。在這個年度人物里我特別看重能夠出現激勵人的這種人物。我們回顧2008年,我們發現有兩種人特別值得回憶,一種叫感動人的人,我覺得包括地震過程之中、冰雪過程之中,都會出現這樣的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一種代表。還有一種其實就是叫激勵人的人。年度人物的候選人里面,我們特別看重這個人的出現,能夠激勵人,能夠給我一種往前走的勇氣,讓我看到一個光明的前景。所以,我們更看重能夠激勵人的這種人。
劉北憲:我倒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就是說我們一直在說中國制造,一直在說要讓中國制造多么多么強大。當然我原來對中國航天也有一點了解,我曾經在香港工作過,那陣就跟航天科技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有過交代,現在在國內也要跟馬總談一些有關合作領域的事情,我對航天科技有所了解。我覺得它們所做的事情是在把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在這一點上,我是尤其看重的。如果我們只滿足于平庸的中國制造,那我們永遠是給別人當加工廠。如果我們是產生一批中國創造方面的領軍人物,我們才有可能實現中國經濟的跨越式的發展,有自己的創新,有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有自己的品牌。
主持人權靜:馬總,剛才兩位都非常認可咱們從制造到創造的飛躍,您覺得航天科技集團的這種成功經驗對于整個中國經濟,包括其它大量的中國企業來說有什么樣的借鑒意義?
馬興瑞:無論是劉社長還是高老師講的這個概念,應該講還是很深刻的。我認為特別是中國像我們這樣的重大國家的企業,也包括我們國家各行各業的企業,首先我覺得要能夠做到一個可持續能夠長遠的發展。可持續長遠的發展核心問題還是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個核心技術就是要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來產生。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也就是52年多的歷史,一直都是不斷進行自主創新。因為我們首先也客觀地講,航天技術也買不來。
主持人權靜:人家也不賣給你。
馬興瑞: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創新來實現。創新的過程很重要要產生兩大,一大是大的創新人物,中國航天科技擁有33位兩院院士。第二,產生成果。成果就是包括核心的航天這些技術、設計、軟件、工藝和制造,最終通過這些創新的過程,我們形成航天的產品。我覺得這對中國的企業,如果可以借鑒的話,首先是在自主創新方面,我認為大家可以互相的交流、互相的學習,這也是在這幾年以胡總書記提出建設創新國家當中,把我們作為一個創新型企業的代表,我們是中央發布的103戶創新型企業,我們是第一家,而且也是我們第一家驗收,也是沒有毫無爭議把我們作為一個典范去講、去宣傳,也可以理解。
劉北憲:創新才能帶來你剛才說的核心技術。
馬興瑞:沒有創新就沒有核心技術,沒有核心技術可持續就不行。當然航天還有自己的問題,剛才劉社長、高老師講的層次很高,也很深,但是對我們來講我們擁有了好的航天技術,也擁有好的航天制造,這個制造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我們真正把它大規模在國民經濟領域發揮作用,特別是市場化方面,我覺得還有待于進一步推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08年在第四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展戰略大會上我們提出來要加速產業的調整,加速向規模化、市場化方向發展,當時也是考慮到這個需求。我們不能說總按照國家大的投入方式和我們大的完成國家層面,我們企業自己還要在國家的支持下,我們發展的前提下,對經濟領域產生帶動作用,提供我們的貢獻力。
主持人權靜:這也是網友很關心的問題。
馬興瑞:其實航天間接貢獻力最大。大家都知道不管是神舟七號還是嫦娥一號,影響力我理解是一種軟實力,這個軟實力對經濟是一個極大的間接貢獻力,但是我們還想在經濟領域還有直接的貢獻力。
劉北憲:您說的戰略我也知道。
高先民:我還想知道另外一個問題,4萬億是大家現在特別熟悉的一個常用語,我就不知道如果發展這種航天大國,是不是也會在刺激內需、拉動投資方面,讓很多領域盡早走出這種衰退,能夠發揮比較大的作用?
馬興瑞:我是贊成你這個觀點的,從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包括美國、歐洲走的歷程來看,他們在這個時候對高科技產業投入力度也是比較大的,也是借著這個機會進行結構的調整。
對我們來說,我認為也是一個機會。我倒不是因為我們做航天,在吹航天。總而言之,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結構調整的很好的機會,可以淘汰一些比較落后的工業制造,加大推進先進的產業和先進結構的調整。所以,我是同意你這個觀點。
劉北憲:還是盡早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這個轉型,借這個機會。
馬興瑞:那就是真正把我們國家在全世界真正變成第一位。我們現在經濟很大。
主持人權靜:剛才劉社長也說要盡早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但是這里面我想了一個問題,其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跟中國普通的企業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地方,它由制造到創造的這種跨越對我們中國最廣大的企業來說,對于那些沒有得到國家這么多支持和扶持力度的廣大企業來說,它的可復制性到底多強。
劉北憲:你是問我還是馬總?
主持人權靜:兩位都可以評價評價這一點。劉社長先說,您作為媒體的資深人物,怎么看待這種可復制性?
劉北憲:復制分兩種,一種是直接,一種是間接。
首先說間接,就是這種軟實力帶給人的精神激勵,帶給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和探索,去加大自己企業的創新的意識,首先是具有示范作用的。我們經常說很可能說想的到才能做得到,如果沒有前面的標桿,沒有前面的示范,你連想都沒有想到自己要做這個轉型,你怎么去轉呢?
主持人權靜:確實是,但有時光靠想還不行,我們還必須有很多硬件上的支持。
劉北憲:當然,比如剛才馬總說到他的火箭發動機變成煤的燃燒鍋爐了,利用航天科技的一些先進技術,在方方面面,其實我在來之前就想到過,應該把航天的很多技術轉為民用,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為有一些是核心的機密的甚至我們不能夠問都不能問的,牽扯到國家安全的這些東西。是也有很多科技轉化為民用以后,可以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我們在這個方面也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應該做,我們談的還只是航天科技,還有其它好多類似高科技的領域。我們如果也借這個機會利用四萬億的拉動,將我們很多在特殊領域里高科技的東西轉化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應用上來,我覺得也是一個實際的機會。
馬興瑞:劉社長的這個觀點我很贊同,講得也非常到位。但是我先講一點,我們這個集團公司可能大家認為都是國家投入的概念,我再簡單說一下。
我們2008年大概總的收入是700多億,并不是很多,但是也算是中等水平。700多億里,大概在國家的層面,我們也是一種合同制,這種合同制大概占了47%,那53%我們是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模式拿來的。所以,我們這個概念,過去可能大家一直認為航天是國家投入的、產生的。
劉北憲:國家單一投入。
馬興瑞:我今天可以準確地講,中國無論是哪一代領導人,特別是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航天很重視,這是毫無疑問的,航天的投入也有一定的相當大投入,但是跟其它國家比并不是投入大得不得了。
因為我們是中央的企業,在市場的角度我們還占53%,四大主業,后邊兩大主業占了53%,前面兩大主業我們占了47%。這是08年整個報表的情況。
主持人權靜:你作為總經理不光考慮國家戰略問題,也要考慮市場,怎么去賺錢。
馬興瑞:因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首先我講了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國家的利益,但是還有經濟責任,因為你畢竟是一個中央的企業,你畢竟是一個經濟體,中國的航天技術不僅僅要在中國成為老大,現在當然我們是老大,但是我們在世界上要提升航天技術的競爭。航天技術競爭不僅僅要體現在一個技術本身,還要體現在經濟規模上。像世界上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都很大,我們也要走這條路。應該說我們在航天技術轉移出來的領域當中更具發展前景。
劉北憲:這是遠見。
馬興瑞:我們搞了很多都是國內搞的,像我們搞軟件,我們有一個軟件公司,現在很大,我們開發的PDA產品,開發的數據庫、OA、數據系統,我們的數據系統比較獨特,自己開發得很好,都很有水平,我們開發出來的太陽能電池,衛星和飛船都要用,我們把它轉移過來就可以做民用,這都沒問題。剛才講了我們給中石化正在做的兩條熟油線的大泵,都是他們買我們航空的,我們做出來的這個大泵,基本上是國外價格的一半,質量是一樣,性能是一樣的,這種高端先進裝備的制造,航天具有獨特的優勢。國家各個部門都很支持我們,已經在一些領域,比如煤化工領域已經作為示范工程給我們了。我剛才講大的泵,和中石化等大集團合作,已經訂購我們的產品。我們做的大的液壓支架神華集團也在用。所以我們還有一個重大的目標是利用航天制造,或者是航天創造好的制造技術、工藝技術,我們要來制造中國的裝備、產品,能夠使我們的產品有競爭力,這也是我們下一步要干的,而且已經搞了。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