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角點擊:
王云帆 時任《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庭賓 時任《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曾語言德隆的悲劇命運
王世渝 時任德隆高管 著有《曾經德隆》
——《激蕩•1978-2008》導演丁玎
2004年1月1號,新的一年開始了。位于上海浦東的德隆大廈靜靜地矗立在新年第一天的陽光里。剛剛過去的03年,對于德隆來說,風光無限,它已經被業界公認為中國最大的資本控制者。不過,這并沒有讓德隆的靈魂人物唐萬新感覺欣喜,相反他隱隱地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4月3號,是唐萬新40歲的生日,就在這一天,德隆召開了有史以來最為沉重的一次會議。據記者王云帆說,“這次會議開得非常得悲壯,唐萬新在這次會上說,這是德隆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機,我真正體會到了什么叫做生死陰陽一線間。”
但唐萬新終究沒有跨過這生死一線。10天之后的4月14號,德隆系所有股票被死死地封在跌停板上,之后短短三天內,流通市值蒸發超過93億元,相當于一個剛剛上市的寶鋼股份。而之前,這些股票已經保持了6年沒有一個跌停的神奇紀錄了。數周之后,德隆系的流通市值蒸發將近160億元,這座金融大廈崩塌的序幕緩緩拉開。
如果把時間倒推到10年前,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艘航空母艦還僅僅是一個炒股票的小舢板。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個體戶身份登臺亮相的唐萬新,在那個時候嘗試過一切流行的新興業務,直到1992年,他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王世渝說,“在西安看到地攤上大街上,可以買得到一級半市場的股票,他們就去買,那時候信息又不公開很難拿到信息,那時候他們就想要想方設法去打聽,打聽到這個股票一旦要上市,他們就到市場上去買,有的上市以后可以到幾十塊,四十塊都有,所以那個時候他們把握了這么一個機會。”
1996年,已經挖到了第一桶金的唐萬新把德隆總部遷到北京。此時的他已經不滿足于在二級市場上當一個土財主式的炒家了,他開始尋找公司戰略,一種名為“產業整合”的新游戲進入了他的視野。
德隆對湘火炬的改造可謂唐式整合理念的經典之作。之前,這家企業只生產“火花塞”一種產品,而唐萬新提出了“大汽配”戰略后,德隆就在整個汽配行業開始了大規模的攻城略地。到2004年時,湘火炬已經擁有50多家子公司,成為中國齒輪,火花塞,軍用越野車3個行業的最大規模企業。
正是這樣一個個成功的案例,使得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的唐萬新,成為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神秘人物。
如日中天的唐萬新意氣風發,他提出了一個又一個規模驚人的投資項目,其中包括投資100億元的農村超市集團、投資60億~100億元的中國最大重型汽車集團、投資55億元的畜牧業和旅游項目,這些重量級的項目猶如一顆顆能量驚人的照明彈,讓人們眼前大亮,不敢逼視。與此同時,德隆也已經依靠資本游戲成長為一個無比復雜的系統了。
2000年5月10號,德隆花重金購買了前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并把它停放在深圳的沙頭角,打造一個世界上唯一以航母為主題的軍事公園。也正因此,德隆被形容為“中國民營企業的航母”,在資本市場上,它看上去更象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