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宋菁 實習記者 沈賽星
知情人士12月2日對本報透露,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方案仍然未能定案,目前市場廣為流傳的“最高限價方案”只是多套討論方案中的一套。
該人士稱,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如果各方對現有幾套討論方案仍舊分歧嚴重,則最終定案出臺的時間也將延后,但若其中一套方案能讓各方利益實現基本均衡,成品油定價最終方案就可能隨后出臺。
他拒絕透露幾套方案的明細內容,只表示幾套方案有兩個共性:
一是政府指導價思路仍會延續,當國際油價達到一定水平后,則實行政府指導價,在這一臨界點之下則由市場決定價格。“幾套方案都有限價的想法,但臨界點的界定方法并不一致。”
二是適當壓減成品油流通環節差價,政策適度向煉廠傾斜,不過具體調節的幅度各套方案未能達成共識。
市場化假象
目前已經透露的其中一套成品油定價方案建議:當國際原油價格低于80美元/桶,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同步調整;當國際原油價格高于80美元/桶時,扣減加工利潤率計算國內成品油調價額;當國際原油價格高于130美元/桶時,國內成品油價格另行確定。
廣東油氣商會部長姚達明12月1日評價說,這一最高限價方案與現行措施并無多少區別。
2006年,國家就對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調整,并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零售基準價以出廠價格為基礎,加流通環節差價確定,并允許企業在此基礎上上下浮動8%確定具體零售價格。
然而,這幾年,兩大公司的終端零售價基本維持在上浮8%的上限水平,“只有個別時期、個別地區出現過略低于最高限價的狀況。”
比如目前,占據終端市場70%-90%的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仍在實行0#柴油6.23元/升、93#汽油6.25元/升的最高限價,民營加油站售價一般比這一最高價每升便宜0.3元。
中石化一人士12月2日表示,政府試圖采取這一上封頂下不封底的定價策略,原意本是希望加大加油站之間的競爭,降低終端價格,但是在兩大公司壟斷了85%成品油資源的狀況下,“最高限價極可能就是最終零售價,對終端市場來說,幾乎沒有改變。”
他稱,如果新方案仍然以出廠價為基礎確定零售價上限的話,兩公司也可通過控制出廠價來影響終端零售價,壓減民營加油站的利潤空間,使其沒有多少降價余地。
易貿資訊能源分析師12月1日表示,國內成品油資源85%來自兩大公司煉廠,僅15%來自山東等地方煉廠。
小調查 |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