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潤分配格局或變
目前已經外傳的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確定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中規定的“當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高于5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提高到80美元。
這一建議被理解為上游領域爭利潤。
上述知情人士稱,政策考慮向煉廠傾斜源自煉廠長期虧損的現狀。今年前8月,煉油板塊總計虧損高達1201億。
易貿分析師表示,煉廠盈虧取決市場國內外價格差,在國內油價低于國際油價時,煉廠盈利狀況惡化,而目前國內油價遠高于國際油價時,煉廠則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盈利時期”。
以本月大慶原油結算價2652元/噸計算,煉廠每噸成品油利潤已經超過1600元。
只是這一“最好的時光”并非常態。易貿資訊的監測顯示,今年1-9月,國內煉廠都屬于虧損狀態,10月才開始有利潤入賬。今年2月、5月是煉廠虧損最為嚴重的時期,一噸成品油平均虧損高達1400元/噸-1500元/噸。
煉廠利潤保障的背后,是中間流通環節獲益的縮減。
一位廣東業界人士12月2日透露,中石化近期正在醞釀局部調研:如果批零差價收窄,應采取怎樣的策略。
易貿能源分析師說,對兩大公司而言,從出廠價到終端零售價,整個鏈條利潤一般維持在1100-1200元/噸,不過,若果真如傳言將扣減加工利潤率的臨界點從50美元提高到80美元,那么上述鏈條的利潤將縮減到800元/噸,“相當于每噸300元左右的利潤轉移到煉油板塊”。
上述中石化人士表示,對兩大公司來說批零差價的收窄可以通過煉油環節的獲益彌補,“利潤不過從左手倒到右手,整個集團收益并不會受到影響。只是集團內部的利益分配有所調整,部分利潤從流通環節的區域大公司、省公司、市公司、加油站轉移到煉廠。”
他認為,受這一政策影響的可能是民營加油站以及社會批發商,“他們并沒有煉油板塊獲益來沖抵”。
小調查 |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