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改革出頭鳥,1997年提出“工者有其股”。現任中國(杭州)青春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七做出頭鳥
“槍打出頭鳥,在社會上太多見了,而只要保護好心臟(沒有私心),索性只管自己拼命飛,飛出槍的射程之外就沒事了。”
——馮根生
香港媒體曾送給馮根生的一個稱號:狂商;而馮根生則喜歡把自己比成一味中藥,“良藥苦口”,成分很多,療效不錯。
作為國企“青春寶”的守護人,馮根生有太多被“槍打出頭鳥”的經歷,然而數十年后卻發現,沉淀的是質疑,而青春寶卻在被一遍遍沉淀后更上一層又一層樓。
七做“出頭鳥”
馮根生從不否認他是一只“出頭鳥”,而他關于“出頭鳥”的獨特見解,也讓人印象深刻——槍打出頭鳥,在社會上太多見了,而只要保護好心臟(沒有私心),索性只管自己拼命飛,飛出槍的射程之外就沒事了。關鍵是怕這些鳥飛飛停停,生怕偏離方向被槍擊中,老是回頭看,結果還沒在樹上停穩,就被那些“老槍”擊中了。
馮根生第一次做出頭鳥,是在1978年,他在保健品領域率先“出頭”研制出青春寶抗衰老片,該藥雖通過動物和臨床試驗及藥理檢驗,當時卻有人反對,認為“保健品”是服務于“資產階級”的東西,老百姓需要的是“感冒藥”,因此遲遲拿不到生產批文。堅冰未破,馮根生毅然決定先投產,做出口。這個決斷對當時的馮根生和青春寶,就是一次賭注。
第二次在1984年,馮根生向舊體制發出挑戰,率先在全國國有企業試行干部聘任制、全廠員工實行勞動合同制。第三次,是1991年,面對名目繁多的對國有企業廠長的考試,馮根生率先“罷考”,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為企業領導人松綁”的大討論。
第四次是1992年,青春寶受困于機制,發展緩慢。為求一個好機制,馮根生與泰國正大集團合資,并讓外方控股。但與當時大多數合資不同,馮根生獨辟蹊徑采取了母體保護法,保留青春寶集團母體青春寶商標品牌,總資產重新評估,只將其核心部分與對方合資。此舉既有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保護了青春寶的全國馳名商標,又為企業發展贏得了機會。
第五次是1996年,馮根生在胡慶余堂制藥廠瀕臨倒閉、負債近億元的情況下,毅然接收這塊金字招牌,“兒子兼并老子”又掀話題。
1997年,青春寶改制,實現“工者有其股”成為第六次出頭鳥。第七次是2000年,馮根生成為首個接受“貢獻”量化評估的企業家。浙江浙經資產評估事務所會同全國經濟學家用了一年時間,最后做出評定:馮根生從1972年至1999年的貢獻價值是2.8億人民幣,利潤貢獻價值是1.2億。對此,馮根生有自己的見解:“量化”好在對國有企業的當家人價值有個說法。
沙漠培養出萬用“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