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快遞市場發展如此之快是DHL(德國)始料不及的。9月8日,DHL在香港宣布,其位于香港機場、原定2013年竣工的中亞區樞紐中心擴建項目落成,這比預訂計劃提前了5年。目前,中國快遞業兩位數的發展速度,促使國際四大快遞(美國UPS、FEDEX、德國DHL、荷蘭TNT)不斷加碼中國。
而航空快遞業的經濟學是:當運量接近飽和時,整合將使單位成本下降。DHL香港的中亞區樞紐中心正起到如此作用。就DHL在中國的發展問題,記者采訪了DHL快遞亞太區CEO唐睿德、大中華區域總裁許克威。
《中國經營報》:為什么DHL中亞樞紐選址在香港,而不是廣州等內地具有競爭力的其他地方。對物流業來說,香港的戰略位置何在?
許克威:盡管中國內地其他機場與香港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香港在為物流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方面一直保持極高的效率。香港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可輕易連接其他航點,如大部分亞洲城市距離香港不超過4小時航程,從香港出發5小時內能抵達占全球1/2人口的國家和地區。
我們也擔憂香港所面臨的競爭,內地在市場就近性、成本競爭力、專業性方面都獲得了很大提升。但中亞樞紐不僅僅為了珠三角,我們出于風險分攤,也可以利用香港為亞太其他地區提供服務。
《中國經營報》:我注意到國際四大快遞今年財報不同程度出現了虧損或利潤下降,全球經濟的嚴峻形式對物流行業的影響有多大?會滯緩DHL全球尤其是亞太區的投資嗎?
唐睿德:美國經濟正在陷入蕭條,歐洲也有類似傾向,日本經濟則已經出現下滑。看上去形勢很嚴峻。這對DHL的業務肯定會有所影響,但我們是一家經營全球業務的公司,可以分散這種風險。比如,我們在亞太區44個國家的整個貿易額持續增長,雖然速度有所減慢,但并沒有出現負增長,13%的年增長是非常理想的。
全球經濟總會有波峰和波谷,但不會影響整體進程。而且機遇總是存在的,俄羅斯目前的市場增長就高達35%。我們要做的不是根據經濟現階段好壞而選擇,而是要先于機遇出現,這樣才能對市場有所把握。DHL在亞太區的投資額已經達到了22億美元,我們仍然會增加我們在亞太區的投資。
《中國經營報》:目前,中國國內快遞對外資有限制,外資如何保持國內快遞業務高速增長又不觸及政策雷區?
許克威:我們相信政府一定會繼續規范市場。我們將會與合作伙伴一起進一步擴展市場,尤其是與中國郵政。
《中國經營報》:最近,FEDEX(美國聯邦快遞)大幅降價拓展中國國內快遞市場,在業內引發了很大爭議。DHL如何看待,會否跟進?
許克威:不會采用類似的低價策略,不會以降價來贏得客戶。中國市場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企業應該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而不是盲目地采用降價措施。
小資料DHL(敦豪)是德國郵政旗下的知名品牌,其服務網絡覆蓋220多個國際和地區。業務包括快遞、空運、海運、合同物流解決方案等。亞太區的市場占有率在40%以上。其香港中亞區樞紐中心面積為35000平米,可年處理4000萬貨件。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