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新禮這六年:對賭、合資、出售
本報記者龍麗 楊顥
一個總資產只有49億人民幣的匯源集團,通過授權資本,巧妙地將匯源果汁推向國際資本市場。此后,通過全資控股的匯源控股,坐收超過74億港元的股份出讓款。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正是因為其“資本”之路獨特而曲折而受關注。
9月4日,有熟悉可口可樂并購匯源果汁案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朱新禮退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對于匯源這樣以單品牌和品種銷售的企業,相比多品牌的飲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臨的成本壓力相對較大,隨著未來競爭的激烈,運營難度將隨之加大。
如果說朱新禮是看到了企業未來的這樣一種尷尬局面,現在能夠以溢價近200%的價格賣掉,就是其聰明之處。
“對賭”德隆
在最早與德隆的合資中,朱新禮曾否認了外界對于自己當時是遇到了資金困難的這一猜測。根據其說法,早在2000年,德隆就主動找上門,多次邀請自己去新疆考察德隆的番茄種植加工基地。那年國慶,朱新禮應邀來到新疆,在看到德隆在那里的大片種植園地,以及先進的加工技術和出口規模之后,他覺得與德隆的合作應該是一次強強聯手。
2001年3月,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以5.1億元現金出資控股51%,匯源則以資產出資持股49%,雙方組建合資公司北京匯源。
2003年,朱新禮與已經陷入資金鏈危機的德隆就分手進行了談判。當時,德隆并不愿意放掉這塊“肥肉”,因此提出全面收購計劃,以7倍于合資公司年利潤的價格收購匯源集團所持的北京匯源49%股權。但朱新禮也不甘落后,針對德隆提出了3年后支付收購資金的建議,朱新禮提出在最短的時間里現金收購德隆股權。
在上海經歷了一周的談判后,朱新禮在兩天時間內籌到了7億元的收購資金,重新將匯源收入懷中。匯源也因此成為最早,也是唯一“全身而退”脫離德隆系的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業內對于朱新禮敏感的危機觸覺和果斷的回購行動感到驚嘆。
據朱新禮事后的回憶,早在2003年春節前夕,他已經感覺到德隆多元化發展造成了資金鏈問題。“很多錢它(德隆)說什么時候給你,卻一直不到位。”與此同時,有銀行朋友私下告訴他,當時銀行方面對德隆系企業已經嚴加控制,只收不貸了。于是,朱新禮便開始操作與德隆分手的事宜。
對于自己在資本市場上很“敏感”的評價,朱新禮表示,作為一名企業家,時刻關注企業的資金問題,現金流問題是很重要的一點。
很多業內人士均用“虎口脫險”等來形容朱新禮與德隆的分手,但朱新禮并不這么看。他認為,與德隆的合作匯源得到了一個飛速的發展,“要把這個帳算清楚”。
資料顯示,“德隆時代”兩年不到的時間里,匯源在國內建立、收購了26個大型果汁生產、加工基地,基本完成“大匯源”的全國產業布局,很多生產線也更新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匯源已經完成的一期、二期投資額約在20億元人民幣。
為證明合資公司的成功,朱新禮還透露,德隆在一年半時間里從合資公司拿走了1.9億元的純利——反之推斷,朱新禮也收益頗豐。
從統一到達能
在德隆時期高速擴張兩年后的匯源,即便漂亮的擺脫德隆,卻也是負債累累。重新引資成為朱新禮的新命題。
在這一輪中,有意者不乏達能、統一、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外資巨頭。據悉,當時匯源門庭若市,前往與朱新禮商討的各路人馬絡繹不絕。當時,匯源投資發展部總經理路長青每天甚至要接待6批投資人。
“除了匯源已經具有的行業地位和產業優勢,這些投資者更看中果汁行業的潛力。果汁行業開發的規模還很小,有很大成長空間。”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說。
然而,因為有了德隆經歷,朱新禮這次變得更為小心翼翼。他甚至提出,“合作先于上市、產業投資人先于財務投資人”的思路。
據說,在這輪談判中,與朱新禮談得最深入的是達能。達能中國區主席秦鵬也是朱新禮的私交好友。其實,達能在德隆之前就已經與匯源有過接觸。在匯源與德隆分手之后,對行業同樣嗅覺敏銳的達能集團秦鵬立即在海南找到了當時還在中歐上課的朱新禮,表示想收購匯源股權。
在樂觀的朱新禮的記憶中,2003年是讓其最為難熬和痛苦的一年。他公開表示,那一年匯源遇到了兩難:一是與德隆分手后,匯源大部分的錢用于償還回購所借資金,二是又遇到了“非典”和國際形勢不好的情況。
但是,朱新禮拒絕了來自達能的橄欖枝。“姑娘要嫁的時候,一定是最漂亮最成熟的時候,你兩年后再來吧。”朱新禮這樣對秦鵬說,他認為匯源還沒有到那個“歲數”,而現在賣,達能肯定沒有很好的價錢給匯源。秦鵬也同意了這一看法。
事后,這個抉擇讓朱新禮倍感自豪。“盡管很困難,但是我沒有賣掉股份,我又堅持了兩年。”兩年后的2005年3月,統一以3030萬美金,合計人民幣2.5億元僅僅拿到了匯源5%的股權。
當時,達能被朱新禮以“時機不對”為由拒絕。這一次,達能寄望頗高。朱新禮還曾評價達能的合資方案寫得最好。
在這場角逐中,與達能一樣具有競爭力的選手,還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據悉,這兩大碳酸巨頭費勁心思,通過各種渠道希望說服朱新禮。
然而,朱新禮最終選擇的卻是來自臺灣的統一。
2005年3月,匯源與統一組建匯源果汁控股公司。統一以約2.5億人民幣的代價,持有合資公司5%的股權。當時,匯源方面的解釋是,除了資本因素,雙方在產業鏈和渠道上有整合的可能和需求。
據記者了解的情況,當時匯源雖已成為果汁領域翹楚,但隨著康師傅、統一等臺資、外資巨頭紛紛涌入軟飲料市場,匯源在市場上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多。而依靠“通路+產品”策略在快速消費品市場大獲成功的統一,吸引了朱新禮。
5%,僅僅是個開始
據悉,匯源方面希望通過與統一的整合,調整匯源的產品結構和渠道,并且在市場推廣、品牌策略、國際化等多方面進行合作。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按照匯源與統一的協議,雙方將陸續開展更大規模的股權合作,甚至不排除以合資公司為平臺,整合有關飲料資產。5%,只是為了有利統一獲得臺灣有關方面批準所做的權宜之計。
據了解,在雙方整合過程中,統一還專門從上海方面向匯源派去負責營銷和市場的有關高層。
但由于大陸投資限額的問題,與統一的合資最終失敗。2006年7月,趕在匯源上市之前,達能同美國華平基金、荷蘭發展銀行和香港惠理基金作為匯源戰略投資者進入。這一次,收購的價格更高:以約2.2億美元的代價,持有匯源35%股權,其中達能持股約22.18%。
“我用7億回購了德隆51%的股權,但兩年后,統一和達能進來,花了20億才拿到我22%多的股份!”朱新禮為此很得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與統一聯姻之前,朱新禮已經大刀闊斧地對匯源集團進行了MBO改制,朱新禮等3人通過一個只有5000萬元資本的公司全面掌控49億的匯源集團。
2007年2月,匯源果汁在港上市,共發行4億股,籌資規模達24億港元,成為香港當年為止最大規模的IPO。同時,匯源果汁也成為香港股市歷年來新股申購凍結資金第五大新股,其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達937倍,凍結資金2250億港元。
根據公開的招股文件,持有匯源果汁39.6%股權、即6.1億股的第一大股東匯源控股最終成為朱新禮個人全資持有的公司。
小調查 |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