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建委的每年年檢通報結果來看,被注銷資質的中小開發商項目公司呈逐年增多的勢頭。從去年同期到今年上半年,累計已經有100多家項目公司被注銷了資質。現在廣州的中小開發商中,應該有50%以上手頭只剩下一個項目可以開發了。”中原地產廣東項目部總經理黃韜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洗牌加速
“我們公司已經有一年半時間沒有賣樓了。現在員工的獎金據說都是老板私人掏腰包出的。現在手頭上還剩下新一期的兩百來套物業準備‘十一’開賣,也沒有新的土地儲備可以開工。前途茫茫啊。”一家小型公司的銷售部負責人對記者感嘆。
奧運期間,廣州市中心區開始出現數個以8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價格招徠客戶的小型樓盤,中心區萬元以下的價格門檻已經開始松動。隨著市場氣氛持續冷清,中小開發商降價自救或者產權轉讓的現象逐漸增多,作為資金鏈較為薄弱的一環,他們開始成為中心區樓價下滑的最后推手。
從廣州市建委的政府官方網站可以看到,納入廣州市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數據庫的廣州房企,目前只有670家,其中還有大部分為廣州前20名開發商旗下的項目公司。“現在市場的比例是三七開,30%的開發商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剩下的中小開發商名下的項目公司有多少,很難具體統計,但是總數可能也就剩下300~500多家。”黃韜表示。
某個只剩下一個項目的小地產商負責開發的人士對記者表示,據他估計,情況其實比中原地產所了解的更不樂觀,2006年建委取消開發資質的開發商每次公布的也就10多家,但是從去年底開始,逐漸達到40~50家。現在還有項目在銷售的小型項目公司,估計也就剩下100多家左右。“能在舊項目銷售完畢后,有新項目開發的公司,我估計也就50~60家。”
而根據廣州市統計局8月公布的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資1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比上年同期減少了115家,有部分企業已經逐步退出廣州的房地產開發市場。
從廣州市建委的房地產開發年檢則可以看到,2007年上半年,納入年檢范圍的房地產企業尚有240家左右,被通報注銷資質的也只有13家。而到了年末,則只有180家左右納入年檢范圍,有41家開發商被注銷資質。今年上半年,只有151家房企納入年檢范圍,其中50家被注銷了資質,洗牌的速度已經越來越迅速。
只剩空殼
“我們老板到目前為止也就開發了兩三個樓盤。他本來是建筑商,第一個開發的是小型商業項目,當時那個開發商沒錢了,把地塊抵扣工程款轉讓給他的。后來他就開始和廣州的城市邊緣的農村合作開發中檔住宅,結果前年就把貨賣得差不多了。去年一年都是在賣尾貨,今年雖然找到了一塊周邊城市的項目用地,但是到現在也沒拿到土地證。本來指望下半年的銷售能帶來一筆回籠資金,但是現在市道不好,公司的員工人心惶惶,不知何去何從。”上述的小型公司銷售部負責人對記者透露。
而黃韜表示,其實在前幾年市道較好的時候,不少建筑業、會展業、運輸業、零售業的公司轉行經營房地產。而由于拿地困難加上現在銷售回籠困難,他們的發展遭遇不少困難。雖然他們在通過種種方法自救,但是下半年將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關鍵時刻。
不過他補充:“即使大開發商也一樣有難處,船小好掉頭,能撐得過去的小開發商或許能開始借機壯大。不過房地產企業的洗牌效應肯定會在明年集中體現。”
那么這些中小開發商的資產現狀如何呢?從廣州市產權交易所的一些交易個案可以看到,其實大部分的小開發商已經只剩一個“殼資源“了。
從某區外商投資協會成立的某開發高爾夫球場的房地產公司轉讓產權的說明可以看到,該公司名下已經沒有物業開發,總資產只剩下約228萬元,凈資產為51萬元左右。而且已經至少一年沒有利潤入賬。其產權以20萬元的價格轉讓,但是最終也沒有人競標。吳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