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斷供”風波再調查:養不起的房 “斷”不起的“供”
倫理學有個爭論了多年的題目:一個家庭里,夫妻感情淡漠,雙方應不應該離婚?弗里德曼站在經濟學的角度,略顯粗暴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切要看離婚的成本有多高。”
同樣的,樓價急挫,深圳不少房子已經“房價不抵負債”,那購房者是否就一定會“斷供”呢?
一個帖子引發的討論
2008年6月,各大網站開始流傳兩篇文章,《深圳斷供已過千億,次貸危機浮現》和《負資產已過30萬,深圳中產很受傷》,文章表示,深圳實際斷供的資金已超過千億元。兩篇文章立刻引發熱烈討論。
當月,記者詢問了深圳某銀行的支行經理。
“深圳總共的房貸都不過3000億元,即使是當年香港樓價狂跌,也沒有1/3的房貸斷供。這絕對造謠。”對方笑稱,“如果真是有千億元資金斷供,按國內的環境,恐怕每天都有十幾個人從地王大廈跳下來。”
2008年7月,央視播出了《深圳樓市斷供潮不斷擴大,銀行爛賬率翻番》的報道,一夜間,深圳銀行界、房地產界風聲鶴唳,大有化身為“98香港”之勢。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一只狗在央視晃多了,它也是一只名狗”,央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也就在央視報道前后,全國各大新聞媒體紛紛跟進。然而《羊城晚報》的記者在總結這些報道時發現一個情況,所有媒體關于斷供的案例共有8起,但多是重復報道。而在媒體的“地毯式”搜尋下,實際上只有“陳先生”、“李小姐”兩個明確的斷供案例。
2008年8月,記者與其中的李小姐取得聯系。她表示,7月的銀行還款沒有繳納,她向銀行貸款40多萬元,而房子的市價只有30多萬元。她購買小區的單價是11000多元,而很多之前購買的業主單價最高達13000多元。如今,小區新開的一期項目均價只有7500元,因此她從7月開始不再還銀行貸款。李小姐也承認,她的目的是向開發商施壓,希望開發商能像萬科一樣,向前期業主補差價。
實際上,媒體有眾多推測,是基于深圳房價的“狂瀉”。按照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2007年9月樓市最高峰時,深圳全市新盤均價為16777元/平方米;到了2008年7月,該數字急降至9778元/平方米。僅就該數據分析,深圳樓價已下跌超過40%。假設購房者在最高峰時購房,向銀行貸款70%。現在即使按市價把房子賣了,也不夠還銀行的欠款。
既然如此,出現大面積“斷供”難道不合理嗎?
“負資產”的規模
“供下去已經沒意思了。”陳立沒有往日的意氣風發。
一年前,陳立名片上的頭銜是“深圳著名的房地產投資客”。樓市高峰期,他曾是一個名為“房產投資協會”的組織者,基本是專職于深圳及周邊地區的房地產投資。
在他看來,深圳的房價下跌幅度,遠比公開的數據要大。以他現在位于寶山區的自住房子為例,2007年最高峰時樓價一度達3萬元/平方米。陳立以單價2.8萬元/平方米買進,當時也曾一度自詡“賺”了。但隨后,深圳樓價急劇冷凍,附近新開盤的項目樓價一跌再跌。現在他所在小區的二手樓價在每平方米1.3萬~1.4萬元。
“我現在欠銀行220萬元,而樓價只值140萬元。供下去還有什么意思?”陳立反問記者。他認為,類似他這種情況的購房者現在“深圳遍地都是”。因為深圳很多樓盤銷售時都可以貸款8成,甚至8成以上。“我的房子總價在280萬元左右,但首付只給了50萬元。”陳立承認,掏的錢還不到總價的20%。
深圳中原地產的支行經理李虎(化名)也承認,一直以來由于深圳的房子總價較高,為了吸引購房者,不少樓盤都拼命把購房者的首付降到最低。在2007年房貸新政推出之前,基本上所有新項目都可以貸款8成以上。“當年這個總價80多萬元的房子,首付7萬~8萬元就可以入住。”即使是房貸新政推出后,實際上依然有不少銀行可以貸款8成以上。直至2007年10月前后,深圳房價明顯下調后,銀行房貸才真正意義上收緊。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在深圳房價下跌近4成后,銀行欠款高于房屋現值的購房者不在少數。
小調查 |
相關報道: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