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田茗
走出古希臘的神廟和競技場,奧林匹克運動走過了2000多年歲月,由古老的宗教儀式變?yōu)轫椖控S富的體育盛事,如今,它又來到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將在這里寫下輝煌的篇章
從帕特農到鳥巢,從奧林匹斯到北京,在積淀了2784年的歷史后,奧林匹克運動已經成為一個恢弘的社會文化現象。一項始于希臘的盛事,一個遙遠的文明,居然可以通過一個現代儀式,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引人無限遐思的背影。而奧林匹克建筑也無不為我們的遐想提供美好的歷史考據。
神廟雕刻歷史
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的克羅尼斯山旁就是奧林匹亞,作為古希臘宗教中心地之一,奧林匹亞是希臘神話中主神宙斯的圣地,古代希臘人不僅在這里舉行慶典祭祀宙斯,還舉辦盛大的競技活動,也就是我們如今奧林匹克盛會的前身。即便現在看來,希臘古奧林匹亞遺址是一堆雜亂的石頭林,但這個看似平凡的地方,卻肩負著一個偉大的使命,為奧林匹克建筑奠定了基調并注入了神圣元素。
古希臘奧林匹克遺址群主要包括有神廟遺址和運動場遺址,而神廟作為一個城邦的重要活動中心,它也最能代表那一時期的建筑風貌。古希臘人的生活主調為宗教,因此古希臘的建筑最宏偉美麗的非希臘神廟莫屬。古希臘人認為,神比普通人更加完美,他們供給神居住的地方理所應當比普通人更為高級。所以,希臘最早的神廟建筑模仿了貴族的居所,有著長方形的門廊。直到后來加入了柱式設計,早期的“端柱門廊式”就逐步發(fā)展到“前廊式”,即神廟前門廊是由四根圓柱組成,以后又發(fā)展到“前后廊式”,到公元前6世紀前后廊式又演變?yōu)橄ED神廟建筑的標準形式——“圍柱式”,即長方形神廟四周均用柱廊環(huán)繞起來。總體來看,希臘神廟建筑風格是莊重典雅,具有和諧、壯麗、崇高的美。這些風格特點在各個方面都有鮮明的表現。
圣地最醒目的地方,矗立著雄偉的眾神之王宙斯的神廟,這個羅奔尼撒地區(qū)最大的神廟始建于公元前741年,有著當時整個希臘地區(qū)最重的立柱,無論從規(guī)模、完美的比例、整體建筑理念來看,都堪稱多利克神廟建筑的登峰造極之作。
在克洛諾斯山丘的南部山腳,坐落著宙斯妻子赫拉神廟。它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是希臘最早的神廟之一。在高大的石基上,迄今仍殘留著幾根灰褐色的高大立柱,暗示著昔日的壯麗。赫拉神廟也是圣地內最老的圍柱式神廟和希臘最早的多立克式神廟之一。最初的赫拉神廟是木制的,后來才漸漸改為石頭。因為這個改修歷時較長,各部分的風格也有所不同。
古奧林匹亞圣地的東北端,一條過道的入口豁然出現于16尊宙斯的青銅像身后。這條被稱做“隱秘之道”的過道直接通往體育文明的圣域——古奧林匹克競技場。這條被稱為“隱秘之道”的過道直接通往體育文明的“圣域”——古奧林匹克競技場。過道的一端是言辭,如同人腦的左半球,另一端是無法言語的驚嘆。一邊,人聲鼎沸,有學者、詩人、演說家;另一邊,同一群人,默然無語,一動不動,沉醉于、癡迷于一種前所未有的人類活動中,難以解釋,異常神秘。體育場空間廣闊,呈狹長狀,兩端半圓,中間是一塊長200米左右的泥地。
無數的人群,從東方和西方趕來這里,看誰在賽跑中能最先從泥地的一頭跑到另一頭!不論獲勝者是誰,人群都爭先恐后地簇擁上去為他歡呼。在這場最高形式的拼搏中,人們看到的是赤腳的跑步者腳下塵土飛揚,正如塞莫斯·古里奧尼斯所言“塵土飛揚的那幾秒鐘雕刻了他們的人生,也雕刻了人類的歷史。”
古希臘文化未曾離開
自公元前776年起,奧林匹亞就開始了奧林匹克運動會旅程。這個每4年一次的運動會一直延續(xù)了1000多年。每逢奧運會期間,各城邦放下兵甲,共享和平。古希臘對人的身心自由健全發(fā)展的追求都是在對神的膜拜中完成的。這也可以說是古希臘文明的一大特點。因此,奧林匹亞建筑,也是在以祭祀為目的的運動會中發(fā)展起來的。奧林匹亞圣地所有的建筑物自然地分布在一定空間里,并且保持著一種自然的平衡。而每一座建筑物又富有自己的造型特點,從而在奧林匹亞形成了一個參差有致的建筑群,給人以強勁的力量感,具有震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1896年4月6日下午3點,希臘國王喬治一世莊嚴宣布: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沉寂了1500多年的一項古老的儀式,終于在現代社會重新出現了。這屆開幕式是在雅典的潘那辛尼亞體育場舉辦的,雖說是在雅典古運動場的廢墟上重建而成,但這并不是遺跡,而是建筑師們的杰作。為了舉辦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希臘建筑師安·米達休斯仿效古希臘羅馬風格重建了始建于公元101年的潘那辛尼亞體育場,并使它與整個城市的古典韻味保持一致。體育場保持了古希臘晚期建筑的外形——長馬蹄形。馬蹄形的開口處修有石柱廊供觀眾出入。整個體育場就像一個宏大耀眼的大理石建筑物。
第一屆奧運會的體育場雖然樸實而簡陋,但我們卻可以在它身上看到日后許多體育場的身影。顯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建筑材料由石塊變成了鋼筋水泥和玻璃,建筑理論和流派層出不窮,體育場館的式樣也出現了越來越多新奇巧妙的設計,但體育場的大體形狀卻沒有變——都是橢圓形的運動場加上四周開放性的看臺。這樣的設計,促使運動員、觀眾與體育館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這種展現平等和共同參與氣氛的建筑,或許是古希臘建筑所傳承的寶貴遺產。
鳥巢——奧運新符號
走出古希臘的神廟和競技場,奧林匹克運動走過了2000多年歲月,由古老的宗教儀式變?yōu)轫椖控S富的體育盛事,如今,它又來到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將在這里寫下輝煌的篇章。而古希臘建筑的靈魂并沒有因此銷聲匿跡,它所傳承對建筑的本質看法并未改變,倘若人們明確要恰當設計一個建筑物的維度,就必須遵循一定的數學比例。這種觀點是希臘人的,不管在本質上,還是在選擇適當的比例上。
8月8日的29屆奧運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它坐落于奧林匹克公園建筑群的中央位置,如同巨大的容器。高低起伏的波動的基座緩和了容器的體量,給了它戲劇化的弧形外觀。體育場的外觀就是純粹的結構,立面與結構是統一的。各個結構元素之間相互支撐,匯聚成網格狀——就如同一個由樹枝編織成的鳥巢。其灰色礦質般的鋼網以透明的膜材料覆蓋,其中包含著一個土紅色的碗狀體育場看臺。在這里,中國傳統文化中鏤空的手法、陶瓷的紋路、紅色的燦爛與熱烈,與現代最先進的鋼結構設計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談到鳥巢的設計理念,設計師李興鋼曾這樣描述:“它設計的起點是賽場和看臺,我們最后通過研究得到了一個非常古典的看臺的形狀,就是一個邊沿起伏的看臺。看臺外面需要隨著現代技術的發(fā)展和對觀眾的防雨、防曬的功能的要求,我們需要有一個外罩把這個看臺籠罩起來,從屋頂到里面把它籠罩起來,這個外罩實際上是延續(xù)的看臺的形狀,也是一個東西高、南北低的,起伏的一個造型。這個外罩又需要有一個結構把它支撐起來,最后我們尋找到的是一個編織式的結構,這個結構最后我們用鳥巢,大自然的鳥巢這樣一個很生動的形象來描述我們的結構,就是大家最后看到的鳥巢。所以,說起來是從一個體育場的本質出發(fā),最終得到的一個很嶄新的設計。”
碗狀座席。這些座席環(huán)抱著賽場的收攏結構,上下層之間錯落有致,無論觀眾坐在哪個位置,和賽場中心點之間的視線距離都在140米左右。“鳥巢”的下層膜采用的吸聲膜材料、鋼結構構件上設置的吸聲材料,以及場內使用的電聲擴音系統,這三層“特殊裝置”使“巢”內的語音清晰度指標指數達到0.6——這個數字保證了坐在任何位置的觀眾都能清晰地收聽到廣播。
此外,“鳥巢”的相關設計師們還運用流體力學設計,模擬出91000個人同時觀賽的自然通風狀況,讓所有觀眾都能享有同樣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風。
“鳥巢”所呈現給我們的,首先是外觀,從遠處望著“鳥巢”時,會被它獨特的外形和表現力所吸引。李興鋼頗為自豪地從空間轉移角度向我們詮釋了設計理念——“接著走進鳥巢,進入外殼與內場之間的觀眾集散區(qū)域。這個時候,就像是置身于一個非常熱鬧的城市空間,這里面有來自全世界的觀眾,你和你的朋友在愉快地交談、約會、休息。最后,我們進入內場,外界的嘈雜與無序忽然消失不見,獨特的鋼結構被膜覆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只是一個特別簡單、純凈的空間。”
李興鋼說,從最開始構思“鳥巢”,他們想要的就只是一個淳樸的、自然的競技場地。“一切已有的人類活動的起點是其最為動人的時刻,而體育場的起點,就是人類對于競技和欣賞競技的原始追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