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快遞進入激戰時代
本報記者 欒璐報道
在走過高價彎路之后,聯邦快遞(FedEXCorp.)使出了低價的殺手锏。
6月份開始,聯邦快遞進行全方位的降價。以從北京到天津次早達的快遞為例,降價幅度達到20%。
這已經不是聯邦快遞的第一次降價行動。從聯邦快遞宣布進入國內市場的最初價格到這次的第三次降價后,平均每個快件的價格降了100元左右。
這一系列的降價行動讓國內快遞公司十分緊張。上海圓通速遞有限公司總經理喻渭蛟直言不諱地稱:“洋快遞的省際間次早達業務一票的價格與國內快遞極其接近了。”另一位快遞公司老總則表示,自己的不少大客戶已經流失。
相關業內人士稱,聯邦快遞的3次降價其實也是賠本賺吆喝。“我們曾給聯邦快遞算過運營成本,國內他們通過租用奧凱航空公司的飛機來運送快件,地面上通過汽車隊來將快件送抵客戶手中,再加上他們高于我們的人力成本,每個省際快件成本應在80元左右”,經過本輪降價,聯邦快遞從北京運送一個1公斤以下的快件次日達上海,只收取18元,這顯然是在虧損經營。
不過該人士也指出,該公司中國區的業務是國際、國內業務一起經營,國際業務可以分攤國內業務的成本。而從企業戰略角度看,聯邦快遞的低價策略可以使其迅速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郵政剛剛政企分開,我們民營快遞好不容易迎來了相對市場化的生存環境,誰知洋快遞的來勢洶洶又使我們的生存更為艱難。況且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喻渭蛟深感企業面臨的市場形勢非常嚴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營快遞企業副總裁滿臉的無奈:“聯邦快遞通過降價來擴大市場份額,我們如果想要保證市場份額也不得不降價,而打價格戰的結果就是死得更快。洋快遞在網絡、速度和服務上優勢很明顯,如果本土公司失去了價格優勢,恐怕熬不過年底。”
據了解,快遞行業是輕資產行業,沒有大額固定資產,并不是銀行優質客戶之一,想取得銀行貸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沒有很好的資金支持,民營快遞企業抗風險能力尤其低。在遭遇低價競爭時,大多企業幾無競爭能力。
一位在快遞行業工作超過10年的資深人士說,盡管消費者最初會得到一些實惠,但洋快遞在擠掉國內快遞企業之后,極可能采取提價策略,把損失奪回來。
這位人士稱,同樣的策略聯邦快遞曾在墨西哥和埃及市場實施過,不過在順利占據當地市場后,又坐地起價。現在這兩個國家的快遞價格已經遠高于預期,盈利自不在話下。他擔心,中國會成為聯邦快遞下一個“埃及市場”。
據傳,為了應對航線資源的水漲船高,從去年開始就有企業籌劃購機事宜。有關人士指出,國內擁有飛機資源的企業可以通過與其他企業的合作方式來緩解這一問題。另有消息稱,最近有國內企業正在與EMS(全球特快專遞業務)就此洽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