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春光:抓好“三農”三件事的政策信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1:23 中國產經新聞
文/本報評論員 曾春光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有一句莊嚴承諾令人印象深刻:今年要千方百計爭取農業有個好收成,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總理說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突出抓好3件事:一是大力發展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溫家寶總理參加吉林省代表團討論時,對一位代表提出的建議“公司+農戶”的模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還在第二天專門派人找到吉林團代表談話。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溫總理則更是坦言:“我是奔著河南的農業來的。過去5年河南農業連續4年增產,兩年超過一千億斤,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而溫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提到今后5年“3件必須緊緊抓住的工作”時,首先提出就要“大力加強農業,特別是增加農業的投入,使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保持穩定增長,使農民收入保持穩定提高。” 在農業部的記者招待會上,有關負責人把這一目標具體化:今年繼續實現農民增收6%的目標。但是如果僅是“靠天吃飯”,讓農民兄弟自己在“土坷垃里淘黃金”,恐怕6%的目標就要泡湯。 目前,盡管各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新型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險、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等等,但多集中在農民生活方面,生產方面保障還是一個缺口。而溫總理的“三件事”正是突出了對農業生產方面的關注,這樣的關注也正在滲透出一個明確的政策信號:公共財政將向“三農”傾斜。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增量明顯高于上年。而且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于農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都要明顯高于上年。這3個增量“明顯高于上年”,一方面基于今年雪災可能對中國農業帶來的影響、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另一方面也是打好農業基礎地位的好機會。 同時,我們的財政也有“余錢”去加大對“三農”的投入。連續多年國家財政收入的大幅增長以及超收財政的農業傾斜政策,讓農民在今后的農業生產中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增加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擴大良種補貼規模和范圍,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種類,提高補貼標準,從今年起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所有農業縣,根據情況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這些政策的陸續實施,顯然對打好農業基礎有著積極的作用。 當然,僅僅依靠政府的補貼和投入也是不夠的。“如果能將每年比較固定支出的救災款,換作給農戶買保險,讓農民吃飯不用看天。”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湛江市市長陳耀光說,農業生產保障體系也要跟上。 地處雷州半島的湛江頻遭臺風、干旱、洪澇災害侵襲,在今年我國南方地區低溫凍雨災害中,湛江僅水產養殖業損失就在15億元以上。如果能夠為農業生產事先買保險,農戶遭災后將有一個商業補償機制。他認為,將每年財政撥出的救災款專項補貼農戶購買農業生產保險,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加強良種、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等問題也是農民兄弟關心的下一步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好在溫家寶提出的“抓好三件事”里透出的信息已經較為明確,中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也面臨著新的商機。相信新商機會喚起社會各界對中國農業的關注,只有社會參與“三農”,“農業有個好收成,農民有個好收入”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