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美國衰退論中的極端傾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程實 1月29日,IMF在《全球經濟展望》更新報告中進一步下調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至4.1%。1月30日,美國四季度數據公布,0.6%的實際GDP季環比年率讓全世界都倒吸了一口涼氣,美聯儲在1月22日緊急降息75個基點后于1月30日再度降息50個基點,一時間風聲鶴唳,前期坊間廣為流傳的美國衰退論似乎得到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以至于恐慌情緒急劇擴散,全球市場面臨著信心崩潰的危機。 這是一個危機四伏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個研究人員,此刻的當務之急是盡己所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全面的事實和真相,畢竟信息不對稱在市場中是廣泛存在的,微觀主體很容易由于認知真空的存在而在判斷上走極端。對于美國衰退論,筆者認為貿然輕信、過度悲觀是危險且有失偏頗的,在美國經濟走勢分析中有幾點值得強調。 第一,趨勢并未全然確定。市場經濟運行無論在長期還是短期都不是一馬平川,長期中的起起落落是周期,短期中的上下震蕩則是波動,受季節因素、預期易變和突發事件的影響,經濟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出現溝溝坎坎,將短期波動誤解為長期周期變化則有以偏概全之嫌。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國經濟就開始進入一個調整周期,短短幾個月難道就迅速跳躍到了衰退周期?必須注意,時間序列上,一個季度的增長率大幅下降并不能說明任何趨勢問題,給美國經濟扣上衰退這個聳人聽聞的字眼顯然有些倉促和武斷,至少我們還需要兩三個季度的數據才能做出明確的長期趨勢判斷,在此之前將四季度數據視為較為嚴重的短期波動在目前是比較理性的選擇。 第二,對0.6%這個數據還需多樣理解。首先,這個0.6%是應得的0.6%,去年夏天次貸危機爆發之時絕大多數市場人士都認識到如此金融風波必然會給實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只不過大家似乎都遺忘了“滯后性”的存在,所以三季度令人吃驚的華麗數據甚至讓人們產生了不必為次貸埋單的僥幸心理,如果我們自始至終都牢記“該來的總是會來”,那么也許就不會如現在這般對0.6%過于驚恐和擔憂。其次,這個0.6%是對4.9%的一種中和,就像筆者去年分析的,三季度的4.9%是對四季度增長動力的一種透支,與當時4.9%超出數據放出前2.0%的預期值相呼應,現在0.6%小于數據放出前1.2%的預期值并非不可理喻,將2007年三四季度放在一起,下半年并不比上半年遜色很多。再次,這個0.6%只是個初步數據,也許后期調整之后會稍微好看一些。最后,這個0.6%并非史無前例的糟糕,2007年一季度也是0.6%,2006年三季度是1.1%,2005年四季度和2003年一季度是1.2%,2002年四季度是0.2%,而這些年美國經濟的標簽一直是復蘇,而非令人聞之色變的衰退。 第三,消費需要著重分析。消費是美國GDP的大頭,60%-70%的比重決定了其主導美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地位。實際消費在四季度僅增長了2.0%,低于三季度的2.8%,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也從三季度的2.01個百分點下降至1.37。雖然與三季度相比美國消費似乎在四季度出現了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可能是消費者短期遭遇流動性約束的結果,從相關研究來看美國人的長期資產負債狀況并沒有出現大幅惡化,這意味著信貸緊縮狀況緩解后美國消費很可能出現反彈。而且,長期的時間序列顯示,盡管美國消費的GDP比重較為穩定,但其季度增長率卻并不平滑,2007年上半年就從一季度的3.7%驟然下降至二季度1.4%,2005年下半年則從三季度的4.1%突然下降至四季度的1.2%。消費的GDP增長貢獻也是波動較大,至少2007年四季度的2.0個百分點貢獻還是強于2007年一季度的1、2006年二三季度的1.6和1.9、2005年四季度的0.8、2005年一季度的1.7等單季貢獻。因此現在來看美國消費并非非常糟糕,密執安大學的消費信心指數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反彈,其1月現況指數為80.5,較2007年12月的75.5上升6.6%,預期指數為69.1,較2007年12月的65.6上升5.3%,雖然其他機構公布的消費信心指數還是不甚理想,但至少有數據表明美國人的消費習慣并不太可能大幅改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