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平安巨額增發(fā) 引起人們強烈關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 10:55 新浪財經
雖然中國平安還沒有披露這筆融資的具體投向,但海通證券公司保險業(yè)分析師潘洪文分析說,中國平安巨額融資目的很可能是并購海外金融機構,因為目前是海外并購非常良好的時機。目前國內保險股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很高,平均市盈率超過35倍、市凈率超過5倍;而歐美多數國家的金融股估值相對比較低,一些金融股的市盈率不到10倍、市凈率不到1.5倍。 許多專家發(fā)表了與潘洪文相似的觀點:最近歐美很多金融機構在次貸危機中損失慘重,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收購海外金融資產的大好時機已經到來。 彼岸危機是此岸機會? 受次貸危機拖累,花旗、美林等金融巨頭都爆出巨虧,股價暴跌,同時,華爾街的重組已經在混亂中展開,目前,向這些問題資產注資的有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科威特投資局、沙特王子阿爾瓦立德、前花旗CEO桑迪·威爾家族基金等等。 早在2007年11月中旬,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就指出:“花旗的股價現在已經處于5年來的最低水平……這是十年一遇的機會。”陳志武建議以中國投資公司為首的金融機構,對深受次貸危機影響的海外金融資產“下手”。他認為,高科技和金融是美國最具競爭力的兩大領域,如果中國想在美國這兩個最核心的領域持有一些股權的話,次貸危機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時機。 匯豐亞太的一位分析師分析中國平安的融資行為時也認為:“目前,歐美的金融業(yè)已經消沉了一段時間,對平安等中國企業(yè)而言正是一個收購機會。而在中國國內,除了幾個中型銀行,我看不出還有什么它們可以收購的對象。” 除了海外金融機構有意引入新資本、投資價值吸引之外,政治層面的微妙變化似乎也在給金融機構海外收購提供契機。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qū)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指出:此前,美國對于外資參與的并購壁壘森嚴,而在美國金融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企業(yè)進行海外收購,相對的政治阻撓也會更小。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張巍柏說,當前中國有著龐大的儲蓄,有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資本,而且仍在快速增長;中國急需提高金融業(yè)的發(fā)展水平,提高金融生產力水平;中國還需要更有力度的金融市場開放,以提高自己金融系統(tǒng)配置資源的能力,推動整體經濟又好又快地發(fā)展……反觀美國,當前的美國有著龐大的消費,有龐大的債務和資本流入需求;美國在次貸危機之后金融業(yè)紛紛裁員的現實說明,金融服務的供給已經相對過剩,急需向他國輸出金融服務;美國也需要改革,以改變自己過于依賴消費而缺乏儲蓄的現狀,為自己未來的老齡化社會積累一些財富……對比來看,中國和美國在金融問題上,有著很強的互補性,雙方在金融合作上的前景極為遠大。 抄“底”還是抄“低”? 不過,也有輿論認為次貸危機前景并不明朗,現在并非投資的最佳時刻。 國開行準備投資花旗一事曾炒得沸沸揚揚,但最后,花旗的新投資者中并未見到國開行的身影。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表示,國開行投資花旗一事落空并不出乎意料。“美國次貸危機現在還沒真正體現出來,在下降的通道當中。輕易地去抄底,可能風險較大。” “需要從長遠考察次貸危機影響的過程、時間,不應急于搶在所謂的低點。”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說。 對于美國金融股價尚未探底、不便進入的說法,陳志武則指出:“花旗的股票也許還會往下跌,但是對于國開行、中投公司這樣的大機構來說,它們并不只進行短期的投機運作,更多的是看重這些公司長久的價值。”陳志武認為,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民眾已經解決溫飽問題,轉而開始發(fā)展對未來生活及安全的需求,如醫(yī)療、養(yǎng)老等等。而恰恰是金融行業(yè),在提供這些解決未來生活和安全需要的交易和經濟活動時,前景值得期待。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