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中國金融改革前行:萬億外匯監管新格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23:19 中國新聞網(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萬億外匯監管新格局 200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歷史性地突破一萬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資產的保值增值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早在2006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就已確立“走出去”的戰略,決定成立國家外匯投資管理公司。到了2007年1月本次金融工作會后,對于這筆巨額資金的管理模式,則有了更為清晰的制度設計。 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三大政策性銀行成立13年來,以國開行為最,頗多創新之舉。溫家寶在講話中說,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首先推進國家開發銀行改革,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 知情人士告訴本刊,國家開發銀行有望和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管理公司一道,成為中國企業進軍海外的金融“保護傘”——為海外中國企業提供外匯資金。 此番金融工作會上確定要進行改制的匯金公司,則有望在改制之后成為外匯儲備在境內投資的買家。 在各司其責、分管內外的金融機構定位明晰之后,加之外匯管理局的總體協調,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管理的三駕馬車格局初步形成。知情人士說,這參照了新加坡、日本和德國等外匯儲備充足國家的管理模式,業內俗稱“淡馬錫模式”。 “本次會議的部署非常務實,5年內如果能夠完全落實,已經非常不易”,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稿件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楊中旭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