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產業比作運轉的機器,公司僅僅是這個龐然大物身上的螺絲釘。從今天起,剛剛成立的商報產業研究院將于每周一推出固定欄目“產業周報”,試圖透過蕪雜、躁動的公司新聞,梳理出產業運轉的清晰軌跡。
年度銷售負增長,猶如“達摩克利斯劍”,已經高懸在國內空調企業頭上。這是從1991年至今16年中,國內空調產業有監測數據記錄上的首次遭遇。
針對國內空調行業的困境,在新舊冷凍年度交替之際,“產業周報”推出首期產業調研報告,總結產業面臨問題的同時,探討出路所在。
銷量:六成省會城市下降
“一級市場保有量趨于飽和,64.35%的省會城市空調銷售量呈現下降趨勢。”這是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新近對全國156個城市、1100家專營連鎖以及百貨商場的月度監測數據整理得出的結果。
這個情況比2005冷凍年度(每年9月至次年8月為一個冷凍年度)更糟。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監測的結果,2006冷凍年度國內重點城市空調市場年度銷售量同比下降7.24%,銷售額同比下降1.98%,與2005年度同期相比,銷售量增幅減少16.69%,銷售額增幅減少9.97%。(見表一)
雖然,今年上半年海爾、美的、春蘭等國內主要空調企業都交了漂亮的業績答卷,但是國內銷量下滑的尷尬卻難以掩蓋。根據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大多數國內空調品牌的銷量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與去年同期相比,海爾下跌1.77%,美的下跌15.71%,春蘭下跌14.33%,志高下跌5.73%。
價格:整體均價上漲
事實終結了今夏以來空調廠家和零售賣場在空調漲價、降價之間的數度口水仗——整體價格平均上漲。
采取的策略是,增加中高價格段空調產品的產銷量,同時降低低價空調的比例。
國家信息中心監測的數據顯示,2000-2500元、3000 -4000和5000元以上幾個價格段同比增長最為強勁,分別達到14.82%、9.51%和18.24%,而這幾個價格段銷售量的市場占有率合計達到44.83%。
同時,空調企業已開始暗中抵制低價空調。本報從家電零售賣場了解到,低檔、低價空調的市場投放量大量減少,標志性特價機在北京等重點城市幾乎消失。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空調年度,1500元以下產品同比下降46.34%,1500 —2000元產品同比下降21.75%。(見表二)
自救冒險
用什么辦法來自我拯救,這是國內空調企業眼下的頭等難題。
漲價、海外市場、渠道變陣,都是自救的途徑,而且空調企業已經在嘗試。但是,所有的探索都有風險。
策略一:漲價10%以上
“價格上漲是必然的。”美的制冷家電集團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陸劍峰說。格蘭仕空調銷售公司總經理陳曙明表態更肯定:“上漲幅度應該超過10%。2006年度10%的上浮,根本不能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 賀文/文 趙振超/制表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