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成果轉化埋單 中科院微生物所的調查報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4日 14:10 光明網 | |||||||||
中國科協《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或者應用于生產的項目數僅為人均0.78件,其中成果轉換為產品或者應用于生產項目數為零的占74.5%。 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在創新成為經濟、科技發展最強音的今天,這個曾經困擾中國科技界和產業界的難題已經成為最大掣肘之一。
中國的科技工作者們一直在努力著,特別是作為科研國家隊——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近期,記者跟隨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長高福、所長助理馬延和、劉文軍等科學家下了一次“江南”——不是游山玩水,而是為了向企業推介項目,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現在國家的科技中介機構還不完善,我們這些人只能粉墨登場了!” 浙江天臺是中科院微生物所一行人江南之行的第一站,廠址設在天臺的浙江銀象公司就是借著微生物所“乳鏈菌肽”技術發展起來的,這次他們要商談下一步合作。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中科院微生物所和浙江銀象公司簽訂了一份總金額高達1000多萬元人民幣的《技術轉讓合同書》。 乳鏈菌肽是一種“天然防腐劑”,微生物所還連棟研究員介紹說,乳鏈菌肽對許多革蘭氏陽性菌,尤其是對引起食品腐敗的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肉毒梭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利斯特氏菌等,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但被人食用后,卻能被消化道中的ɑ-胰凝乳蛋白酶降解,不會改變人體腸道內的正常菌群,也不會引起常用抗生素出現的抗藥性問題,更不會與其他抗生素出現交叉抗性。2006年初,“乳鏈菌肽的研究與開發”獲得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際上市場份額也很大。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合作都這樣愉快和順利。 海正公司是微生物所一行人的第二站,可當他們趕到海正時,等待著他們的卻是一張“苛刻”的合同書。在海正準備的合同書上,給微生物所列出了詳盡的“時間表”:微生物所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達到預期效果,并由海正公司對研究進行階段評估。 “我們理解時間對企業的重要性,可科學不是預言,不可能按照時間表行進。我們只能說,就目前的研究情況看,我們很有希望找到一種微生物降低乳酸的生產成本。”所長助理劉文軍的表情變得非常嚴肅。 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談判還在繼續。 有人把市場比作風浪莫測的海洋,即使最優秀的舵手也摸不透它的脾氣,何況這些長年扎在實驗室的科學家。對這些習慣了和實驗儀器打交道的科學家來說,商場顯然并不適合他們。 “現在國家的科技中介機構還不完善,我們這些人只能粉墨登場了!”高福的笑聲中透著幾許落寞:“我做了很多年科研,總覺得還是呆在實驗室最舒服。可既然當了所長,就必須把產業化的大旗扛起來。對于一個研究所來講,科研和產業化一個都不能少,我現在的精力是各占一半。”“沒辦法啊,沒辦法……”向來言簡意賅的高福此刻卻變成了《大話西游》中的唐僧,連著說了幾個“沒辦法”:“總不能讓所有人都出來跑吧?只能我們多做點。不瞞你說,我們幾個都才40出頭,可都有高血壓了。沒辦法,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我們是注定要犧牲的一代。”又是一個“沒辦法”! 中介機構不完善只是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障礙之一,對于微生物所來說,他們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是很多企業不講誠信。 張玲是微生物所科技處副處長、產業化辦公室主任,她介紹說,所里曾經把一項國際領先的技術轉讓給了某家企業,“后來這家企業在經營中遇到了問題,就擅自把技術轉讓給了另一家公司。結果,這兩家公司陷入了長期的法律糾紛,微生物所夾在中間也是左右為難。”張玲無奈地搖了搖頭:“像這樣的事情,我們遇到的不是一件、兩件。甚至還有些企業的技術人員打著請教問題的旗號得到了我們的專利技術,然后再改頭換面自己申請專利。” “其實對我們來說錢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更心疼的是很多好技術、好發明就此擱淺了。”張玲說。 其實,微生物所的遭遇并不是孤立現象,“有些企業得到技術之后就把合同視若無物,說白了,就是把研究所甩了。還有些企業拿著我們的成果申報國家獎項,申報成功后對我們的科研人員連提都不提。說起來真讓人寒心!”在中科院開會時,記者曾經聽過很多這樣的抱怨。 高福說:“科學家哪是能在商場里打滾的人!實踐證明,同企業合作是科研成果產業化的大趨勢,在產學研三者之間,企業才是創新的主體。” 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說,中科院是國家的中科院,我們用的每一分錢都是納稅人的血汗,我們必須對社會有所回饋。但是社會分工不同,我們不善于、也不可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作為國立科研機構,科學院應該起到支撐和引領作用,做好科學研究的源頭,起到輻射作用。這就是我們在科研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的定位。 ●“如果能重來一次,就算領導說出‘花’來,我也不會再接NISIN。” 邢雪榮是中科院工業生物技術與產業化處主持工作的副處長,他接觸的企業多如過江之鯽。在他眼中,銀象公司是科研成果產業化、院所合作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今天,銀象公司生產的乳鏈菌肽已經占到了國際市場80%份額,公司正在走向壯大。 銀象的老總就是沈顏新。盡管他成功了,可是,每次他回憶起創業10年的經歷,都禁不住感慨萬千:“接下NISIN(乳鏈菌肽)我并不后悔,我也一定要盡我的努力進一步壯大企業。可如果能重來一次,就算領導說出‘花’來,我也不會再接這個項目。” 沈顏新是天臺的一個傳奇,上世紀80年代他就靠販蛇膽淘到了第一桶金,很快就在上海開了貿易公司,在杭州辦了加油站,在廈門設立了辦事處。“那個時候我就已經是千萬富翁了。”1994年,剛剛回到家鄉天臺的沈顏新在地方領導的勸說下成立了銀象公司,接下了NISIN項目。 “高科技中小企業創業難啊!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首先就是資金鏈條不順暢。要支撐起一個產業,光靠個人的財力是遠遠不夠的。”的確,從中試成功到規模化生產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市場也不會輕易為新產品打開大門。一千萬、兩千萬、三千萬、四千萬……這項目就像無底洞一樣,這么多錢投進去卻看不到成效。為此,沈顏新年收入百萬的加油站賣了、貿易公司關了,“最后連勞力士手表都當了,真是差點家破人亡!”這位曾經的天臺首富很快變成了“首負”,回憶起那段往事,沈顏新還有些唏噓。 高科技民營中小企業是科研成果轉化中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他們都不同程度地遭遇了瓶頸:后繼無力,發展能力不足。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企業剛剛發展時聲勢壯大,最后卻銷聲匿跡、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微生物所所長助理馬延和提醒說:“對企業來說,不能靠一項科研成果一勞永逸。技術的發展都是有周期的,民營企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好技術和項目儲備,企業才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除了技術儲備不足,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家們還要面臨另一項誘惑:國際大企業以并吞先進技術為目的的高額合并或合作計劃。 銀象牌NISIN揚名全球后,要求合資的大公司紛至沓來,其中,尤以某國際巨頭的請求最為迫切:“我們想和貴公司合資生產NISIN,我們兩家合資后再開發其他項目。”沈顏新說:“合資沒問題,可是我想我們還是先引進個好項目,見效后我們再談NISIN的事情。”這已經是第11輪談判了,雙方始終在“先投資還是先引進項目”這個問題上膠著。因為沈顏新的堅持,談判破裂了。 雖然失去了合作的機會,沈顏新卻并不覺得失望。“我們早就看出一些國際公司合資是假,想吃掉我們的技術是真,這本是一些國際大公司的慣用伎倆。”說起這段經歷,沈顏新還是難以控制地激動起來,聲調不由地拔高了。 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長高福(右)和浙江銀象公司總裁沈顏新簽訂了一份總金額高達1000多萬人民幣的《技術轉讓合同書》。 ●我國科技成果平均轉化率僅為10%~15%左右; 在2005年的“南京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論壇”上,有學者透露,我國科技成果平均轉化率僅為10%~15%左右,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只有3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70%~80%的貢獻率。 如何提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是一個龐大的話題,科技界、企業界、經濟界都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地探討,并從體制、機制改革,法律保障,資金保障、人才培養上提出了很多改進的意見,黨和政府也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做出了相應了規定。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有一些問題等待解決。 首先,要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必須實現觀念上的革新。朱高峰院士曾提出,對于科研單位或大學來說,不能閉門造車,而應該打開門來進行技術開發,認真傾聽企業的聲音,了解企業的需要。對于企業來說,必須認清自主創新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不能只等著“吃現成的”,應該加強同科研單位的合作,掌握能在市場上制勝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 另一個問題就是:中試資金的缺位。 所謂中試就是科研成果在工業化生產之前的中間放大試驗階段。由于工業化生產環境同實驗室環境的差異,在科研成果工業化生產之前,必須經過放大試驗,以驗證科研成果是否適合工業化生產,并找出在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但中試對設備的要求比較高、占用面積大,大多數科研單位都不具備中試能力。對企業來說,中試的時間段可能延續幾年甚至十幾年,投入很大。因此很多企業,特別是實力相對薄弱的民營企業更不愿意為一個未知的結局耗費心力。 作為科技國家隊,中國科學院特別在網站上開通了“產業化”的頻道,也力促各個研究所盡快把科研成果和企業對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微生物所所長高福透露,微生物所正在和天津開發區共同籌建研發中心,在這個研發中心中,不僅有科研單位,還將吸引高新技術企業進入研發中心,同時也會考慮建立中試基地,形成產學研一條龍。 ●“微生物,高科技,大產業。” “微生物,高科技,大產業”,這是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對微生物所的希望,也是世界生物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生物產業是繼信息產業之后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微生物產業又被譽為生物產業的“火車頭”。據了解,美國、日本、歐盟,甚至泰國、印度等近鄰都已不同程度地制定了今后幾十年內用生物過程取代化學過程的戰略計劃,以求在以工業微生物為基礎的第三個生物技術發展浪潮中居于領先地位,搶占這個21世紀國際經濟技術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中科院微生物所不僅在微生物資源、病原微生物等基礎研究領域獨占鰲頭,在工業與應用微生物研究上也很有建樹。“我們所里有這么多好技術、好項目,如果都能順利轉化為產業,何愁我們國家不能在以工業微生物技術為基礎的第三次生物產業浪潮中再領風騷?”高福說。 近年來,我國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正在形成充滿活力的生物技術產業群。而且我國生物技術前沿研究與國際差距較小,并且生物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很有優勢。溫家寶總理曾提出,生物技術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確定的5個戰略重點之一,是未來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的重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也指出,大力發展工業微生物技術,提高我國工業微生物技術的創新能力,是國家的迫切需求,也是保證國民經濟日益增長的需要。 高速公路在浙東的群山中蜿蜒,滿眼所及都是深深淺淺的綠。“今天下午要到海正集團,前階段我們和海正建立了聯合實驗室,準備在生物藥物的研究與開發上進行聯合攻關。明天中午我們要趕到寧波,把‘發酵法生產生物降解塑料PHBV中式技術’轉讓給天安公司,他們現在已經是國際上規模最大的PHBV材料供應商了。下午搭飛機到山東,我們將在那里舉辦‘中國·聊城2006生物產業高峰論壇’。”高福介紹說。 “其實是論壇搭臺,產業唱戲。我們將同聊城市政府簽訂一個全面合作協議,開展項目對接。聊城是我國靈芝產量較大的地區。聊城的靈芝多銷往韓國、日本等國家,每公斤才17元左右。這些國家把靈芝進行深加工,做成昂貴的保健品再賣回給中國。其實,靈芝是我們所研究的重點作物之一,無論是靈芝栽培還是深加工,都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技術力量。這次去我們要考察一下當地的情況,看看是否能建立一個我國最大的靈芝生產基地和產品深加工基地。”劉文軍一語道破個中玄機:“聊城還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城市,我們也希望通過微生物產業化發展帶動地方經濟。我想這是幫助農民致富的好方法,也算我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盡一份力。” “人家都在往前趕,我們哪還能穩坐釣魚臺啊!”高福說。“這一趟走下來,我深覺受益匪淺。在同企業的交流中,我們帶著問題談學術,在思想的碰撞中產生了很多新想法、想出了不少新課題,這些可能就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