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圖文]價格持續走高 糖業全球洗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4日 08:21 中國質量新聞網

  

[圖文]價格持續走高糖業全球洗牌

  采訪手記

  就在油價、金價和房價持續走高的同時,被忽略已久的糖也開始了漲價。

  據悉,2005/2006制糖期以來,國內食糖供應一直趨緊,食糖價格從去年的每噸3600元,漲至每噸5000多元。糖雖然不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卻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和食品生產原料。

  為了滿足市場供應,抑制糖價虛高、過快增長,經國務院批準,

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緊急啟動市場調控機制,投放國家儲備糖對市場進行調控,截至目前,共分7次拍賣64.4萬噸食糖。使國內的食糖供應緊張程度得到一定緩解。像這種動用國家儲備平抑物價的舉措,近年來少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糖價一路飆升呢?我們帶著問題采訪了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胡志江(上圖)。

  糖價走高的動因很多

  記者:糖價持續走高,您認為是什么原因?

  胡志江:應該說是很多因素作用下的結果,但最根本原因是由供求關系決定。

  2005年11月,歐盟同意改革食糖配額體制,同意在4年內將補貼削減36%;按照歐盟的糖業改革一攬子方案,歐盟每年的食糖出口量逐漸減少,最終降到130萬噸的水平。作為世界第二大食糖出口地區,歐盟的糖業改革將使該地區從凈出口改變為凈進口地區,造成供需的大逆轉。在香港WTO會議上,各國承諾在2013年以前逐步取消農業補貼。上述兩個事件對國際食糖市場影響深遠,因出口補貼,國內保護造成的長期扭曲,將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國際食糖市場價格將在新的價格區間運行。

  原油價格上漲是糖價上漲的又一重要因素。原油價格持續不斷上漲,導致市場對燃料乙醇的強勁需求。2005/2006制糖期巴西中南部地區已把用于生產酒精的甘蔗比例從2004/2005制糖期的約49%提升到了52%的水平,這也導致了國際糖價的大幅攀升。

  另外,我們國家種植面積的縮小和主產糖區干旱的影響,以及食糖產量減少也對食糖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

  記者:我們注意到,國際大量游資追逐商品期貨,商品期貨普遍出現大幅上漲,也是糖價上漲不可遏制的因素之一。

  胡志江:是的。今年國內恢復了食糖的期貨交易,應該說期貨市場對供求關系有很大的放大效應,目前的國內食糖市場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單向市場(進口量大,關稅稅率低),國際食糖期貨市場受到投資基金的影響會比較大,同時必然會影響到國內食糖市場。

  糖價上漲符合市場規律

  記者:您怎么看糖價的上漲?

  胡志江:由于制糖行業的特殊性,食糖價格波動有一定的規律性,目前的糖價是一種價格向價值的合理回歸。如果放在一個全球的范圍內,應該說是一個正常的經濟現象。

  低糖價并不是好現象。中國的低糖價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這對于行業發展不見得就是好事情。長期以來,低糖價是在剝奪糖農的利益基礎上獲得的。如果種植甘蔗、甜菜還不如打工賺錢,那么很多農民肯定會放棄種田。事實上,在糖料收獲的季節,農村勞動力短缺已經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2004/2005制糖期,甘蔗價格比上個榨季普遍提高15元~20元/噸,糖廠兌付農民糖料款190億元,同比增長近20億元。今年的數據還沒有統計出來,農民收入增加幅度可能超過上制糖期。這樣農民種植才有積極性,制糖企業的效益才會提高。

  當然,業內人士也都認為,這次的漲幅是有點過大,速度過快,可能會對終端的消費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對行業持續穩定發展會帶來負面影響。

  記者:我們注意到,以前其實糖價也曾經出現過這么高的價格,并且出現幾次反復。

  胡志江:是的。在1994年前后,糖價也曾經達到過每噸4800元以上的價位,隨后就逐漸走低。2000/2001制糖期,也曾達到每噸4500元,然后開始回落,這兩年又開始回升。所以說,目前的價格波動從十年間的歷史來看,是基本正常的。

  調控手段已經顯效

  記者:6月27日,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三部委將開始再次向市場投放50余萬噸國儲糖。這無疑令仍處于下滑趨勢的糖市價格再次震蕩。該消息公布后,國內期貨市場的鄭州白糖價格一度全線跌停。據商務部公布的最新信息顯示,國內糖價最高跌幅達到400元/噸。近期糖價是否會有下跌趨勢?

  胡志江:剩余部分還將有望在未來的三個時間內擇機入市,由于此次食糖拍賣將一直延續到2006/2007新制糖期,因此,這可能是年內國家采取的最后市場調控措施。有數據顯示,在6月中旬,全國食糖價格綜合指數為181.44,比前一周下跌2.76點,產區價格下跌幅度在60元~110元/噸,主銷區價格下跌幅度在40元~400元/噸。國儲糖的大幅投放緩解了國內市場的供求缺口,對糖價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

  記者:糖價上漲會不會拉動食糖產量的增加,最終達到供需平衡?

  胡志江:這個拉動是很明顯的,2005/2006制糖期,全國累計產糖881.5萬噸(上制糖期產糖917.4萬噸)。其中,甘蔗糖800.8萬噸(上制糖期為85.1萬噸),甜菜糖80.7萬噸(上制糖期為60.3萬噸)。伴隨著國內糖價的不斷上揚,農民種植糖料熱情很高。據中國糖業協會預計,2006/2007制糖期我國食糖產量將超過1000萬噸,而需求量大致為1100萬噸左右。如果考慮進口因素,2005/2006制糖期國內食糖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記者:您認為中國糖業發展的瓶頸在哪里?

  胡志江:我認為還是在糖料生產環節。目前,糖料種植區里農戶分散,規模小,效益低,不利于規模種植,更不利于良種良法的推廣。

  地方政府和制糖企業在加大對糖料種植的支持力度的同時,也加快了對良種良法推廣和實現規模種植的有益探索。如何能建立一個穩定的農村合作組織模式,在制糖企業和分散的農戶之間當好橋梁和紐帶,切實提高農民在行業中的話語權,保護農民利益,同時,共同抵御市場風險,把握市場動向,還是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相關產品無需盲目跟漲

  記者:日前有媒體報道,在剛剛召開的2006中國糖果論壇年會上,大小規模的糖果生產企業正在醞釀一場集體漲價行動,集體漲價的幅度會在10%~30%。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胡志江:糖價上漲對用糖的下游行業有一定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到底有多大,需要實事求是來進行評價。

  糖果用糖量比較大,但還有很多使用食糖的食品、飲料,含糖量基本都在13%左右,如果產品價格的漲幅都在30%,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食糖在某些食品中所占成本很少,幾分錢的成本完全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給予消化,沒有必要非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記者:原本一直是配角的替代糖,近期也開始高調擴產,今年上半年投產的就有兩大項目。其中,國內最大的山東魯洲集團,在河南駐馬店的年產20萬噸淀粉糖項目已經建成。而河南財鑫集團的5萬噸超高麥芽糖項目也將于下月投產。

  胡志江: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年產規模超出3萬噸的淀粉糖生產企業已有近50家,淀粉糖產業一直以近40%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目前行業前列的魯洲生物科技、西王集團去年起分別在新加坡、香港地區上市,通過融資擴張,現達到年產80萬~100萬噸生產規模。據有關方面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淀粉糖產量增幅達22%,增產達94.6萬噸,僅這些增產的淀粉糖就約擠占了70萬噸的食糖份額。而國家農業部在近日發布的2006年3月糖料市場監測信息也顯示,預計2006年淀粉糖產量達到520萬噸,將替代食糖消費量50萬噸左右。目前,國內淀粉糖產業的整體規模在全球排名躍升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記者:您怎么看待替代品?是否如有些人所說,糖價上漲,使得替代糖的春天開始漸行漸近?

  胡志江: 淀粉糖在甜味劑市場的消費比重增大是不爭的事實,也符合國際發展規律,我認為,食糖的應用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比較穩定。

作者:羅 兵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