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WAPI成為國際標準還有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7日 07:52 中國質量新聞網 | |||||||||||
“我不認為WAPI完全輸掉了。”——趙厚麟 4月底,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在中國舉辦正式會議,并邀請中國有關WAPI(中國寬帶無線IP標準)的企業參加。不久前的3月,在進軍國際標準的角逐中,WAPI
在對于IEEE會議的報道中,媒體多次使用“拉攏”、“企圖”、“警惕”等字眼,流露出對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期盼,流露出對于阻礙這一進程的歐美勢力的憤怒。然而,WAPI作為標準沖突的典型事件,顯然需要更加理性和客觀的思考。 近日筆者采訪了國際電聯標準化局局長趙厚麟,以期從多個視角看待標準領域中中西沖突。趙厚麟曾任中國信息產業部官員,1998年當選國際電聯標準化局局長,這也是國際電聯自1865年創辦以來首位非歐洲籍人士擔任主管。在多年的國際組織任職生涯中,趙厚麟熟知國際標準的游戲規則,也為中國標準走向世界付出了巨大努力。 “我不認為WAPI完全輸了” 與同樣是中國企業提出的自主知識產權標準TD-SCDMA相比,WAPI自誕生起就顯得命運多舛。2003年下半年,WAPI在國內一經提出,便遭到英特爾的反對。在重重壓力下,中國提出2004年6月1日強制實行WAPI,然而權衡利弊之后,中國在第十五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宣布無限期推遲實行WAPI。2005年2月的ISO法蘭克福會議上,WAPI再次遭遇挫折,中國代表憤然離席。 問:3月份在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投票中,中國的WAPI票數少于IEEE802.11i,在成為國際標準的道路中失利,您認為WAPI輸在哪里? 趙厚麟:我不認為WAPI完全輸掉了,得票少是事實,但還是有人支持的,這也是事實。我還認為,WAPI還有機會成為國際標準。我在ISO的朋友們也持有與我相同的觀點。ISO秘書處的人認為,通過協商,還是有可能接納WAPI為國際標準的。 問:WAPI標準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眼中,標準本身是否存在問題? 趙厚麟:據我所知,IEEE和ISO都認為,WAPI作為國際標準還不成熟。我聽說,不僅國際組織持有這樣的看法,國內專家們的意見也不完全統一。不過,我認為,盡管制定技術標準不完全是技術方面的工作,這里無疑會牽涉到產業的利益甚至國家利益,但對WAPI個案而言,以后的工作還是采取“在商言商”的態度,在相關會議上從技術方面和相關組織的程序方面做工作,避免把問題復雜化和外交化,促成事情的早日解決。 問:國內有些廠商將WAPI在投票中的失利歸咎為英特爾等廠商的“搗鬼”,您如何看待? 趙厚麟: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大廠商對標準制定的影響不是“是否可以”的問題,而是必然的行動,生死攸關的行動。利益所在,競爭在所難免。時至今日,在保留WAPI本身特點和核心技術的前提下,適當地調整一些技術要求,采納對方的一些建議,作一些妥協,以利于早日走出困境。會前和會后多與有關廠商協商技術問題和利益問題將會是很有幫助的。 問:兩者的分歧在哪? 趙厚麟:問題的解決不是依賴于國際組織秘書處的人員,而是在ISO技術組里面參與討論該議題的外國公司的代表和中方代表。外國同行引用國際慣例希望中方公布核心技術的細節。而中方認為,這部分是核心專利,也是加強安全的具體安排,一旦公開,該技術所能提供的安全保密就失去意義了。這里面還有一些關鍵問題需要雙方協商解決。 我再重申一下,我只是把從朋友處聽到的一些議論,和網上看到的報道,根據自己的經驗姑妄言之,希望“言者無罪”。我不希望我的意見把事情搞得更復雜。如果能對WAPI的國際化有所幫助,我將會非常高興。 中國人要學會怎樣說不 問:中國作為國際標準領域的新興力量,挑戰了現有的利益格局,是否中國提出的標準都要遭到封殺? 趙厚麟:長期以來,中國的聲音并不強,很多場合也沒有表示與主流聲音不同的聲音。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的迅速崛起和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中國人已經不滿足于附和別人的聲音,甚至中國的聲音已經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會有所反應的。 不過,不可一概而論。不是所有中國的與眾不同的聲音都必然會遭到排擠和封殺,也不能把技術商討或尊重程序與無理糾纏乃至惡意阻撓混為一談。中國提出的TD-SCDMA被接納為世界3G技術的三大主流標準之一,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提出的IP over SDH被接納后,成為國際電聯X.85建議書都是中國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成功的例子。如果回顧一下他們的歷程就可以發現,他們都曾有過類似的遭遇。令人高興的是,經過努力,他們的提案最終都被接納了。 問:您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官員,見證了許多國際標準的出臺,能為中國的企業提些建議嗎? 趙厚麟:一是進一步提高國際標準化意識。依我看,我們在這方面的意識還遠遠不夠。我們好的思路不僅可以在國內自己搞,還應該拿到國際舞臺上,把我們的技術變成國際技術。 二是充分利用ITU、IEC和ISO等國際權威組織。在這些組織內,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相對平等的。鑒于中國企業的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在一些可能作為領頭人的領域,建議不要采取跟著別人走的權宜之計,而應該積極推動盡早經過ITU、ISO、IEC這些權威機構建立標準。如果條件成熟,中國企業也不妨挑頭建立自己的論壇。 三是認清我們自己的地位,我們的技術水準,我們的創新能力與國際同行相比確實還有差距,但永遠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就可能失去很多機會。 四是進一步熟悉國際標準化規則和環境,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別,要理解和區分國際環境中正常探討和蓄意阻撓的區別。我們要學會找那些關鍵人物和國際上活躍代表進行交流和溝通。平時多交朋友,要在國際間尋找同盟軍。在會議上該說“不”的時候要理直氣壯地說“不”。不過我們要學會在國際場合怎樣說“不”。前幾年國內有人寫了一本書叫《中國人可以說不》,我希望看到一本書《中國人怎樣說不》。 五是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并注重培養和造就一大批能在國際組織積極活動的專家隊伍。現階段在許多領域可以采取“廣種薄收”的政策,盡量多派人出去。而在一些有條件的領域和機構,則應采取積極介入的態度,爭取“打進去”。 作者:劉育英/文并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