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進口大國日本為何反而發橫財?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1日 14:13 新華網 | |||||||||
參與海灣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節能產品的競爭力增強等因素助推日本經濟 日本《選擇》(月刊)6月號刊登了題為《油價上漲給日本吹來“順風”》的文章,摘編如下: 產油國高度繁榮給日企帶來商機
海灣地區產油國的高度繁榮給日本企業帶來了利益。經濟活動的活躍帶動了電力、自來水、燃氣和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日本企業分得了一大塊“蛋糕”。在交通設施建設方面,去年7月,三菱重工、三菱商事、大林組和鹿島建設在迪拜的新交通系統建設項目上奪標。該項目將在迪拜建設長達70公里的電車網,包括基礎工程在內總項目費約4000億日元。 除了迪拜以外,沙特首都利雅得、科威特城等城市由于人口增加,市內交通堵塞越來越嚴重,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均成為當務之急。這就給日本的中堅和中小企業在城市交通系統建設方面帶來了無限商機。 不過,日本企業在中東順風滿帆并不單單是因為石油美元的過分充溢。在沙特等中東產油國,日本企業因工作質量高、扎實和守工期而受到一致的高度評價。一些產油國首腦甚至公開說,那些動不動就要追加資金、拖延工期時借口成堆的歐美企業我們再也不需要了。 日本制造業搭上“順風船” 巴西海上的深海海底油田開發,北極圈內的天然氣開發,熱浪滾滾的沙漠中綿延不斷的大口徑輸油管道建設項目,在日益白熱化的能源開發第一線,必不可少要用到的是日本鋼鐵廠家所提供的使用特殊鋼材制成的無縫鋼管輸油管道。世界上只有日本的鋼鐵廠家能夠制造出可輸送含有各種腐蝕成分的原油和天然氣并耐高溫高壓的管道。世界上只有日本企業根據使用環境進行成分調整、加工和品質管理。就連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米塔爾公司和第二大鋼鐵企業阿賽洛都沒有能力生產這種鋼管。 在價格不斷上揚的有色金屬和鐵礦石等領域,在礦山中活躍的超大型鏟車以及載重量200噸的運礦用卡車等,也只有日本廠家小松等數家企業才能生產。這些廠家如今是訂單如潮,有的交貨期甚至排到了一年半以后。不僅是車輛生產廠家,連生產巨型卡車用輪胎的輪胎廠家也分得了利益。日本的普利司通公司在大型輪胎領域與法國的米其林一道,稱霸市場。生產直徑4米、重5噸巨型輪胎的日本下關工廠幾年來一直開足馬力生產,成為普利司通公司的重要創收來源。這種特裝車用輪胎一個就價值200萬至300萬日元,并且更換需求量也很大。 接受礦石運輸船和油輪訂貨的日本造船企業也都“吃”下了三年的訂貨單,開足了馬力生產。 日本節能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超群 美國的汽油價格兩年來漲了兩倍,消費者越來越青睞燃料消耗低的豐田和本田等日本車。日本車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后一鼓作氣占領了美國市場,今天美國市場上日本車得以興旺的原因就是油價的上漲。有人認為,在第三次石油危機的今天,美國的日本車熱揭開了新篇章。 在油價高漲時代應運而生的混合動力汽車去年在北美的銷售業績是,豐田15.1萬輛,為上一年的2.7倍,本田4.4萬輛,為上一年的1.6倍。如果這種混合動力汽車能在北美當地生產,成本大幅度下降的話,銷售量估計還將大增。混合動力汽車將給美國汽車廠家最后的致命一擊。日本汽車廠家不僅是在美國“大行其道”,在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日本車的銷售也很順利。豐田公司計劃2010年前在世界各地再建10個組裝工廠,將其在海外的工廠增加至41家。年生產能力也將增加300萬輛,總產能將超過1000萬輛。一貫以行動謹慎和計劃周密著稱的豐田公司能有這么大的底氣,完全源于其對高油價下的競爭力的自信。 汽車和建材用玻璃雖然看上去像是很簡單的材料,但在油價上漲的情況下,也是日本廠家獨領風騷。 石油美元涌向日本 一般認為,原油價格的上漲對大部分能源依賴進口的日本是不利的。的確,內需型的漁業和農業對原油價格的上漲是“怨聲載道”,但日本的出口企業卻少有人對現狀不滿。因為許多企業的真實感覺是,長于節能技術、大舉進行節能設備投資的日本廠家的競爭力在油價上漲的情況下是有升無降。 那些賺足了石油美元但又苦于無處投資的海灣國家近來盯上了日本企業以及日本國內的不動產。近期以來他們將投資日本的能源公司的消息不脛而走,另外據說海灣國家還出現了一些以專門購買日本的辦公樓和高級公寓為投資目標的基金。 相關閱讀 29日,美國阿帕奇石油公司宣布,以2.6億美元的價格把其在中國的惟一資產———肇東油田24.5%的股權出售給澳大利亞的洛克石油有限公司,從而淡出中國市場。 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海油”)控股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造的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場地——青島場地一期工程29日竣工并投入生產。 數家美國知名石油公司的負責人27日在休斯敦召開的美國-阿拉伯經濟論壇上表示,美國想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想法過于天真,而且這種想法可能損害美國和阿拉伯國家的關系。 ◎ ◎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